劉裕為何在劉穆之死後一定要親自回彭城呢?

時間 2021-05-05 15:32:11

1樓:

首先關中已經拿下,安排一套班子回去不是正常的事情東晉這麼大當時黃河一線也不平靜回彭城不是很正常劉裕滅北燕後也是經營一段時間馬上回去平叛關中失守最根本問題是不能籠絡豪強政策失心留守關中劉義真班子並不算差而是劉裕留下來的人無力調控局勢導致關中失守,至於不繼續北伐那更簡單當時拓跋氏處於上公升期嶺北赫連勃勃壓力也大劉裕年齡也到了他也不太願意離開自己根基

2樓:千年老冰

劉裕其實不想回去,他還想遷都洛陽,繼續北伐呢。可惜,手頭沒人可用,劉穆之一死,一切成空,不得不回去

東晉世家主導,可這世家門閥分為江東的、荊楚的、南遷的、北地的四大幫,到處都是山頭。劉裕算是另類,他雖是南遷的,但劉裕本質是流民,青年時代還靠賭博補貼家用。起勢晚,身邊沒什麼能獨當一面的可靠人才,數來數去,也就劉穆之一人。

這一點和祖宗劉邦很像,但和劉邦又不同,人家劉邦沛縣班底還是很強悍很鐵桿的。劉裕呢,他的班底是北府軍,但北府軍吧連同祖地都讓桓家給過手了,人心思變,誰能保證過手之後忠心還在呢?

有道是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劉道規、劉道憐這倆弟弟幫了不少忙,然而劉道規早亡,光劉道憐乙個不夠用啊,那年北伐,劉道憐已經被調到後方和劉穆之做搭檔了。兒子呢,要是長得和李建成三兄弟還差不多,可劉裕結婚玩,兒子當年才十歲左右……

無人可用,只能呼叫出身大戶又南遷的徐羨之和王巨集替代劉穆之,自己回去主政……

劉裕若是能早個十年起勢,學曹操來個招賢令,說不得自己就不用回去了

3樓:Alex

劉裕有壽命降至的恐懼感。如果劉穆之還沒死,禪讓之事可以繼續慢慢來。但劉穆之死了,此事就不能拖了。

前代,無論是曹家抑或司馬家,奪權的時候,宗親都已經成長,而劉裕得子較晚,幾個兒子都是十歲出頭,最有才幹的弟弟劉道規已死,此時劉裕就需要考慮二代目的輔政大臣問題了。這個問題的迫切性已經超過北伐了....前代沒有幼年執掌霸府而得天下的,那只能將禪讓提前,變成賢臣輔助幼主了。

4樓:譚文韜

劉穆之的去世只是劉裕南歸的原因之一,最關鍵的因素是將士思歸,不願繼續北伐

始,裕欲留長安經略西北,而諸將佐皆久役思歸,多不欲留。會穆之卒,裕以根本無託,遂決意東還——《資治通鑑·晉紀四十》

武帝欲遷都洛陽,眾議鹹以為宜。仲德曰:「非常之事,常人所駭。今暴師日久,士有歸心,固當以建業為王基,俟文軌大同,然後議之可也。」——《宋書·卷四十六》

要知道,王仲德是在北方長大的,連他都這麼說,諸多南方將兵的想法也就可想而知

劉裕本人雖然有「頓駕關中、經略趙魏」的想法,可是奈何手下士卒已無戰意,都有南歸之意,劉裕只能選擇南歸,劉穆之的突然離世只是加速了這一過程而已

也正是因為南人思歸,所以劉裕留下的北府兵不多,也就一萬:今留卿文武將士精兵萬人

同時也要注意,劉穆之比劉裕年齡隻大3歲,劉穆之的猝然離世,怎能不使得已經55歲高齡的劉裕感到擔憂呢?

綜上,劉裕決議南歸,是由3重因素共同決定的

1.將士思歸

2.穆之離世

3.年事已高

劉裕北伐後為何要把幼子留下戍守?

upright 一句話,鎮守一方必須是自己宗族的,必須和自己穿一條褲子,德才兼備。隨著劉道規,劉敬宣,劉穆之去世再無合適人選,只能派自己兒子去鎮守關中,他以為留下的人足以應付關中,但是劉裕沒處理好乙個問題,誰當二把手! 不請自來,題主問的問題史料其實就可以解答,可以仔細讀下史料,劉裕留劉義真守關中是...

司馬家和平禪讓,劉裕武力奪權,為什麼劉家名聲比司馬家好?

歷史的精神世界 司馬家不是和平禪讓,司馬昭殺了曹髦,開了暴力弒君的濫觴,曹家好歹和平禪讓,漢獻帝得以善終,善待前朝皇帝。司馬家上台也沒做幾件好事,八王之亂,五胡亂華,從晉朝開始,中華開啟魏晉南北朝300多年的大亂世,自己黑料多,就不要怪別人黑了。司馬家總給人感覺得國不正,天下是曹家打下來的,摘了人家...

為什麼劉穆之一死劉裕不得不南返?

已登出 1 準確地說,劉裕是東還彭城,並不是南返建康。當然,京師建康的重要大事的處理還是要由徐羨之 張邵等人先派人到彭城諮詢劉裕的意見後,最終才能決定。宋書.張邵傳 邵對曰 今誠急病,且世子無專命,宜須北諮。信反,方使世子出命,從中可窺知當時建康朝中大事的處理要先向彭城諮詢劉裕的意見,才能決定。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