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太廟是什麼樣的?

時間 2021-05-31 12:28:36

1樓:徐有貞

首先,弘光時期應該是沒有太廟的。南京太廟因為嘉靖年間失火之後,南京太廟就沒有進行重建,所以南明弘光政權建立後,是沒有太廟的。根據李清的《南渡錄》弘光元年二月丁丑(24日):

科都李維樾請早建太廟,命工部議行

三月乙巳(22日)條又記載

祭惠宗孝愍皇后及太子諸王子興宗陵。以太廟未建,又奉先殿不設位,故帝後皆附祭於陵,二百餘年一祭而已

可見弘光一朝在二月份才開始會議修建太廟的事宜,而在五月初十弘光帝出逃南京後,弘光朝其實已經事實上覆滅了,距離其會議建廟時間不過兩月,在這期間應無可能建成太廟。

所以說弘光朝並沒有太廟,弘光朝一直以奉先殿祭祀代替太廟祭祀,而在奉天殿中,奉有自朱元璋一下所有帝后的神主,可以說是有祭祀,無廟制。

命奉先殿立主致祭。禮科都沈胤培言殿非太廟,止宜設位,以一後配一帝,從之。

······暫於奉先殿中立主致祭,俟廟貌聿新,然後如禮奉安。

七月丁亥,祀高皇帝以下於奉先殿,以大行皇帝皇后祔祭,以太廟未成故也。

禮科都沈胤培奏恭皇帝專廟未成,宜奉位宮中小殿,以皇妣孝誠太后配——南渡錄

乙卯,奉皇考御容於武英殿西室內。——國榷

2、惠宗、代宗,未入太廟,奉先殿也未設位。於懿文太子陵祭祀

祭惠宗孝愍皇后及太子、諸王於興宗陵。以太廟未建,又奉先殿不設位,故帝後皆附祭於陵,二百餘年一祭而已

3、關於今後太廟廟制,以及崇禎祔廟後的祧遷問題,李清提議將明孝宗奉為不祧之宗,吧明睿宗遷出太廟,與老福王一樣設立專廟,但是這番設想並沒有通過。

總之,弘光朝並沒有太廟,也沒有最終舉行祔廟典禮,沒有確定廟制。

執行太廟典禮職能的奉先殿則供奉了朱元璋以下所有皇帝皇后的神主。更沒有明確祧遷規則。

這就是我對南明太廟制度的一些思考

2樓:興國公李過

根據萬曆時期的太廟圖來看,太祖和成祖邊四位是穆宗、武宗、孝宗、英宗(從左往右),右邊三位是憲宗、睿宗、世宗(從左往右),因此可知道追尊的皇帝(睿宗)是按照輩分「加塞」的。睿宗和孝宗平輩,所以睿宗算是明朝第9.5個皇帝。

因此孝宗在太祖和成祖的左邊第二位,睿宗在右邊第二位。按照這個規則,我們可以判斷恭宗和禮宗分別算第14.5和14.

6個皇帝,因為他們和光宗平輩。

但南明還有個特殊現象是恢復廟號和追加廟號——恢復興宗,追加惠宗和代宗,這三位算第幾個就不好說了。暫且按輩分算吧,成祖算第2個皇帝,興宗算第2.5個,仁宗算第3個,惠宗算第4個,宣宗算第5個,英宗算第6個,代宗算第7個,憲宗算第8個。

但是還有兩個問題,1.如果按照輩分,紹宗應該跟神宗平輩。可是不同於其他幾個恢復、追尊的皇帝,昭宗的帝位承自紹宗,與憲宗和代宗的關係還不太一樣。

2.恭宗和禮宗平輩,且都是追尊的皇帝,且廟號都為昭宗所加,不知該誰排在前面,因沒有先例。

對於第乙個問題,暫且按照輩分,將紹宗算作第14個皇帝。對於第二個問題,暫且將恭宗排在禮宗之前。

這樣一來,在永曆時期,太廟裡太祖和成祖左邊四位分別是安宗、熹宗、恭宗、紹宗(從左往右),右邊三位分別是光宗、禮宗、威宗(從左往右)。

祧廟裡,熙祖、德祖、懿祖、仁祖左邊七位分別是神宗、世宗、睿宗、憲宗、英宗、惠宗、興宗(從左往右),右邊六位分別是仁宗、宣宗、代宗、孝宗、武宗、穆宗(從左往右)。

但還有乙個問題,同輩分的先帝,是歲數大的排前面,還是先當皇帝的排前面、正牌皇帝排追尊皇帝前面?這個問題我就搞不懂了。

3樓:興國公李過

毫無疑問是有太廟的,比如永曆五年四月和七月匡帝就曾祭祀太廟。但是裡面的布置並不清楚。我個人很好奇永曆朝的太廟布置,不知裡面有沒有襄帝及其祖宗。

心動是什麼樣的體驗,安心是什麼樣的體驗?

zyzyyoux 心動啊,很久之前啦,就是那天他約你去拿快遞,你下樓,他說我看到你臉上閃閃發光誒因為跟他出來玩而化了妝開心溢於言表的樣子,是小心翼翼地試探著要求抱你一下,然後拉著你的手一路都不敢動最後手心都出汗了。是因為你一點點小小的回應都會欣喜很久的孩子氣。安心啊,就是在你每乙個難過每乙個需要他的...

道士是什麼樣的?

大導師 道教以聚眾作亂起家,東漢末年太平道叛亂導致三國戰亂百年,張角三兄弟身死族滅。正一道創始人張陵死於蟒蛇腹中,張陵之孫張魯割據四川,被曹操所滅,張魯被遷居,死於洛陽,道教詭稱他 與妻得道陽平山,白日飛昇 粥和糖 道士也要吃飯睡覺打遊戲,我男朋友就是道士有時候不忙就經常打遊戲,有時候還會拉著他的和...

溫柔是什麼樣的

hshxn 溫柔是源於一種對於生活中萬物的包容態度 不只體現在你對人對事的處事方式 更是一種對自己的要求與對生活的追求 溫柔是會令別人感到舒適 是一種對於負面情緒的自我消化 溫柔要帶點鋒芒將你的溫柔付出在值得的人身上不要浪費了你的一片溫柔 包容了那些不懂得珍惜的人 暮飛 溫柔可以有許多的面目,共同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