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同為巾幗英雄,人人都知道花木蘭,而秦良玉默默無聞?

時間 2021-05-31 11:38:50

1樓:遙風知我意

因為花木蘭高概率是集那個年代從軍女性特徵出來的乙個虛擬人物,女孩兒學她當兵對敵人來說也不算可怕,她抗擊的敵人消亡了,而她的同胞還有後人,同胞對她不吝溢美之詞,後來的敵人也不會害怕乙個虛擬人物,自然人人都稱頌

秦良玉是個真實活過的名將,戰功赫赫且百死不悔,而且她敵人的後代目前還活得很好,要是宣傳女性要學習這位,怕是不少人都要PTSD

2樓:

是的,我也想知道秦良玉為什麼不被世人所熟知。

我是重慶人,初中歷史中重慶歷史裡好像是有她的。

前兩年在新疆教書的時候,和南疆的一些老師培訓,給他們講了秦良玉的故事,這樣之前有41個學校的語文老師是知道她的。當他們在教《木蘭詩》的時候,應該會有人想起秦良玉吧。

我只能做到這樣做。

3樓:雲寶寶

花木蘭的國家足夠強大,所以大家稱讚的是「巾幗不讓鬚眉」,而她的朝代後來也會以她為典型人物來宣傳;秦良玉的國家衰弱至滅亡,後來的統治者作為勝利者,只會用「男兒無用,令一女子出頭」來嘲諷前朝,前朝人忌諱,後來人嘲諷,自然名氣及不上前者。

花木蘭的時代離我們太遠,而且花木蘭是外族,不受儒家什麼男尊女卑的思想,更看重的是你強你上,那時的人們要求的是生存,更注重實在的,所以大家反而敬重;秦良玉的時代離我們太近,生活上好了很多,所以更注重面子,因為大環境下某些思想打壓,她動搖的是整個儒和漢的面子,而不在意這些細節的民族和她是死敵,所以她被相對「為尊者諱」了。

另外最重要的,花木蘭作為典型,表現的是本民族對外族的抗爭。花木蘭的形象無論是從小情到大義,無論是忠還是孝都無法被貶低。在最後的卸甲歸田中,體現她了的無所求,更加另人敬佩她的為人。

而她從軍的唯一一點不光彩,即女性入軍營,也因為她作為非漢族女子,在漢族人眼裡屬於情有可原。她的君主是位英明的君主,更體現了中華傳統中「止戈為武,止戈唯武」的觀念,因此她會在之後一系列的被侵略歷史中,成為被人近乎神話的形象。

而秦良玉她更多是鎮壓。在百姓眼中,鎮壓,尤其是王朝末年的鎮壓反抗軍和與外敵抗爭來保衛祖國的形象上差的非常多。而她後來打的外敵又成為了統治者。

不能說她不令人敬佩,但是總是和一直以來近乎神話的花木蘭有一點差距。

4樓:ky104

秦良玉啊,也有人給她寫詩,而且還是皇帝寫的,但是是因為她抗擊清朝有功

你開啟電視看看,那麼多歌頌康乾盛世歌舞昇平,大清子弟文武帥氣的電視劇集,你還沒覺出點味道來嗎

5樓:情緒穩定的未成年

其實這個就像流量和演技的區別。

有的人就算不一定不存在,但是一篇木蘭辭就出名了,所以大家都喜歡說她,

有的人真的一代英雄,就差那麼一點流量虛名,久而久之也就忘了。

6樓:紳士告非

主要靠流量,花木蘭有《木蘭辭》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從小就被強制全文背誦。只要接受過義務教育就眼熟。自然而然知名度就很廣,古人欠秦良玉一曲編入課本的流行歌(民歌)。

為什麼人人都希望遇到真誠的人,可人人都不真誠?

因為自己不真誠,所以想別人真誠 與真誠的人在一起,有一種安全感。因為真誠的人,是以誠為信。不會忽悠,欺騙,愚弄人。當今世道,倒也不是人人都不真誠。是真誠在當今世道,很難做人。反而會被愚昧猥瑣。在以乙個黑白不分的富字論,作為意識形態的社會生態,叢林法則的返潮,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在當今這個以所謂市場經濟...

為什麼同為黑人超級英雄,鋼骨的民族認同卻不如黑豹?

the wake 鋼骨的問題在於它是為pc而pc的,當年斯圖爾特頂替喬丹的時候後者已經不在燈團了,傑西卡和西蒙巴茲成為權戒 綠燈的時候哈爾早已因為和正聯衝突 神性大事件遠走,相比之下火星叔走的不明不白只有一格畫交代,正聯7巨頭重啟後6個沒變,唯獨強塞進來乙個有色人種,頗有趕鴨子上架的意味,讀者也不是...

社會是由人組成的,但為什麼人人都知道錯的事情,人人都認為惡的事情卻在一定程度上稱為了這個社會的主流呢?

jo ji 可以去看看道德哲學,可能對你有幫助,有各種觀點,比如,你遇到一頭熊,你逃跑了,對於熊公平嗎?如果,你認為社會就是叢林法則,而且還按照叢林法則去行事,的確就是越狠,越沒有底線的贏。如果,你以為這個世界還是有道理講的,按照道理去取行事,真善美可以贏。惡這個東西是不會讓你覺得有善這個東西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