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自宋朝以來,諸葛亮和曹操的形象兩極分化,和歷史背景又有什麼關係呢?

時間 2021-05-30 23:29:19

1樓:征伐者

諸葛亮可以說就是當代的雷鋒。統治階級需要諸葛亮這樣的,不喜歡曹操那樣的。換做任何人做皇帝都是喜歡諸葛亮討厭曹操,你想啊,你作為皇帝,不管你如何胡作非為,都有諸葛亮這樣的忠心耿耿的大臣輔佐你,為你賣命為你著想,凡是替你瞻前顧後的謀劃。

反觀曹操,把你這個皇帝往皇宮裡一關,你的一言一行都受到監視,你就像是乙個囚徒一樣,你會喜歡曹操?

對了,你如果是皇帝,你還會特別喜歡孔子,孔子的忠君報國,君君臣臣,君臣之道,皇帝喜歡的不要不要的。

2樓:

看文章晉朝是分歧點. 那些晉臣吹諸葛,以來不過是表中心,貶曹魏無非是證明晉的合法性.

以小人之舉對待小人就是君子.司馬氏想來也就更加順理成章.

在比較諸葛,和周瑜魯肅就難分高下?周瑜和魯肅有機會跟著孫吳起家利益是相同的.諸葛亮沒趕上這機會,但是遇到更好的劉備而已.

3樓:昂納克同志

宋朝時期中國正統的政權窩在南方,因為打不過北方的少數民族政權。而曹操就是來自北方的諸侯,在宋朝,北方這時候就象徵著少數民族,侵略者。而南方就象徵漢族正統,當時的劉備就是漢朝的皇叔!

在這種版圖分布下,代表劉備一方的就充滿了正義的光環 ,就成了漢族正統,曹操就是個蠻夷,而且作惡多端,還有屠城的惡行,這和當時的遼金一樣可惡,況且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名為漢相實為漢賊!這更增加了人們對曹操厭惡。

我還有必要說一下《三國志》這本書是晉朝的陳壽寫的,他是站在曹操陣營的立場上的。但是正如上面所說,情況變了,民間百姓每次聽到說書人講三國故事時候,聽到曹操戰敗就高興,聽到劉備失敗就悲傷嘆氣,然後,這種思潮就在民間傳開,被羅貫中採用,就寫成了《三國演義》

4樓:歐小生

從乙個很側面很側面的地方看看諸葛村夫在晉朝廣大人民群眾心目中的地位:

郗司空拜北府,王黃門詣郗門拜,雲:「應變將略,非其所長。」驟詠之不已。

郗倉謂嘉賓曰:「公今日拜,子猷言語殊不遜,深不可容!」嘉賓曰:

「此是陳壽作諸葛評。人以汝家比武侯,復何所言!」《世說新語》

5樓:「已登出」

題主問題問得不明確。

從官方口徑來看,曹某人的形象不低啊,北宋官方承認曹魏為正統,蜀漢只是偏居西南的割據政權,司馬光在《資治通鑑》裡還寫了一篇又臭又長的「季漢非漢」論,所以對於曹孟德的形象,官方吃飽了撐的去黑一通?

至於官方眼中的諸葛亮形象,那歷朝歷代都沒有低過,北宋重選武廟,諸葛亮仍然位居十哲之列,順帶北宋重文輕武,文人視諸葛丞相為偶像的那可是多如牛毛,諸葛亮的官方形象怎麼可能差呢?

到了民間,那就是另一回事,民間曹孟德的形象一直以來就不怎麼滴,不要說後世了,就連當時,徐州百姓因為曹操屠城而對其恨之入骨,荊州百姓一聽到曹操南征立馬跟著劉備跑,甚至淮南百姓都有卷堂大散投奔孫十萬的行為,可見民間一直是不待見曹操的。故而北宋勾欄興起,曹孟德的形象只不過被更深入地黑了一下罷了,畢竟你不能指望老百姓去理解什麼「唯才是舉」,人家只關心自己的身家性命不是。

諸葛亮在民間的形象也一直是高大上的,歷朝歷代都是如此(也許除了本朝,畢竟本朝黑子興盛),原因似乎不用多加解釋。

因此不存在什麼兩極分化的說法,就是逐漸固化罷了。

諸葛亮為什麼不投奔曹操?

孤獨小鳥飛不高 因為諸葛亮有良知!看看劉備,寧肯自己被拖慢逃跑速度,都不肯丟棄跟隨他的百姓!看看曹操,三番五次的屠城,屠城,屠城!百姓知道他要來,全都拖家帶口的逃難!你說,諸葛亮會跟誰? 小蝦漢斯 我現在傾向於認為曹操攻屠徐州,得罪的可能不止乙個諸葛亮,而有可能是徐州大部分的士人階層。關於三國志立傳...

諸葛亮創業時為什麼沒有自立門戶?諸葛亮對自己的人生是怎麼樣的定位,為什麼?

牛奔 讀出師表不哭者,不知道什麼是忠。人類區別與動物就在於人類有自己特有的東西。其中之一就是忠誠,靈魂。諸葛亮忠誠與漢室,不是說某個人,劉備匡扶的也是漢室,以及漢室子民,不單單是為了自己的霸業。所以諸葛亮名傳千古,人們極力美化他不是沒有道理的。三國演義之前人們就已經極力美好劉備的蜀漢了,並不是三國演...

為什麼諸葛亮不投靠勢力更強的曹操,而是跟了劉備呢?

藝術囈語 曹操說 葛亮,你跟我打天下吧,給個總參謀長乾乾,我可以讓你實現你的人生價值。亮覺得姓曹的高高在上,看不見誠意。孫權說 老諸,我這裡兵多將廣,跟著我一起滅啦劉 曹。我封你為王。讓你過上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生活。亮覺得孫老頭子是個蠢豬。贏不了。劉備說 尊敬的孔明先生,我這是第三次來請你。如果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