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梁元帝蕭繹?

時間 2021-05-30 10:47:25

1樓:只會游泳的魚

很悲催乙個人

1.瞎了乙隻眼,老婆故意化半妝,看不起他。

2.恰當指揮王僧辯平定侯景,功勞一件。卻被後世史學家懷疑其策略不是他制定的。

2樓:

論梁元帝讀書

江陵陷,元帝焚古今圖書十四萬卷。或問之,答曰:「讀書萬卷,猶有今日,故焚之。

」未有不惡其不悔不仁而歸咎於讀書者,曰:「書何負於帝哉?」此非知讀書者之言也。

帝之自取滅亡,非讀書之故,而抑未嘗非讀書之故也。取帝之所撰著而觀之,搜尋駢麗,攢集影跡,以誇博記者,非破萬卷而不能。於其時也,君父懸命於逆賊,宗社垂絲於割裂;而晨覽夕披,疲役於此,義不能振,機不能乘,則與六博投瓊、耽酒漁色也,又何以異哉?

夫人心一有所倚,則聖賢之訓典,足以錮志氣於尋行數墨之中,得纖曲而忘大義,迷影跡而失微言,且為大惑之資也,況百家小道,取青妃白之區區者乎?

嗚呼!豈徒元帝之不仁,而讀書止以導淫哉?宋末胡元之世,名為儒者,與聞格物之正訓,而不念格之也將以何為。

數《五經》、《語》、《孟》文字之多少而總記之,辨章句合離呼應之形聲而比擬之,飽食終日,以役役於無益之較訂,而發為文章,侈筋脈排偶以為工,於身心何與耶?於倫物何與耶?於政教何與耶?

自以為密而傲人之疏,自以為專而傲人之散,自以為勤而傲人之惰。若此者,非色取不疑之不仁。好行小慧之不知哉?

其窮也,以教而錮人之子弟;其達也,以執而誤人之國家;則亦與元帝之兵臨城下而講《老子》,黃潛善之虜騎渡江而參圓悟者奚別哉?抑與蕭寶卷、陳叔寶之酣歌恆舞,白刃垂頭而不覺者,又奚別哉?故程子斥謝上蔡之玩物喪志,有所玩者,未有不喪者也。

梁元、隋煬、陳後主、宋徽宗皆讀書者也,宋末胡元之小儒亦讀書者也,其迷均也。

或曰:「讀先聖先儒之書,非雕蟲之比,固不失為君子也。」夫先聖先儒之書,豈浮屠氏之言,書寫讀誦而有功德者乎?

讀其書,察其跡,析其字句,遂自命為君子,無怪乎為良知之說者起而斥之也。乃為良知之說,迷於其所謂良知,以刻畫而彷彿者,其害尤烈也。

夫讀書將以何為哉?辨其大義,以立修己治人之體也;察其微言,以善精義入神之用也。乃善讀者有得於心而正之以書者鮮矣,下此而如太子弘之讀《春秋》而不忍卒讀者鮮矣,下此而如穆薑之於《易》,能自反而知愧者鮮矣。

不規其大,不研其精,不審其時,且有如漢儒之以《公羊》廢大倫,王莽之以譏二名待匈奴,王安石以國服賦青苗者,經且為蠹。而史尤勿論已。讀漢高之誅韓、彭而亂萌消,則殺親賢者益其忮毒;讀光武之易太子而國本定,則喪元良者啟其偏私;讀張良之辟穀以全身,則爐火彼家之術進;讀丙吉之殺人而不問,則怠荒廢事之陋成。

無高明之量以持其大體,無斟酌之權以審於獨知,則讀書萬卷,止以導迷,顧不如不學無術者之尚全其樸也。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志定而學乃益,未聞無志而以學為志者也。

以學而游移其志,異端邪說,流俗之傳聞,淫曼之小慧,大以蝕其心思,而小以荒其日月,元帝所為至死而不悟者也。惡得不歸咎於萬卷之涉獵乎?儒者之徒,而效其卑陋,可勿警哉?

3樓:衣冠北望

南朝版的司馬越,作為諸王中的最後勝利者能力絕對有的,但結果?西魏趁著梁朝內亂不斷侵並國土,內部王僧辯、王琳、陳霸先已經勢大難控制,侯景之亂後只能定都老家江陵,最後國破身死。

4樓:履霜

作為皇帝,梁元帝的下場算是挺慘的了,不但身死國破,還拉上十幾萬卷的書籍和十萬百姓作為陪葬。

但他的這個下場恐怕不是偶然的。

顏之推在《顏氏家訓》中分享過乙個「書法家」的故事:

梁朝孝元帝在荊州時,他手下有乙個叫丁覘的人,是洪亭人氏,很會寫文章,特別擅長草書、隸書;元帝的文書抄寫,全部都交給他幹。但軍府中的大多數人都很輕視他,恥於讓自己的子弟去臨習他的書法,當時流傳的話是:「丁君寫上十張紙,抵不上王褒的幾個字。

」我(顏之推本人)卻非常喜愛他的墨跡,常常把它們珍藏起來。孝元帝曾經派乙個名叫惠編的典籤送文章給祭酒蕭子雲看,蕭子雲就問惠編:「君王最近寫信給我,還有他的詩歌文章,書法都非常漂亮,那書寫者實在是乙個少有的高手。

這個人叫什麼名字,怎麼會一點名聲都沒有呢?」惠編據實回答了。蕭子雲感嘆道:

「這個人也算是後生可畏了,竟然不被世人所稱道,也算是奇事一樁!」之後,聽說了這件事的人才稍微注意到丁覘。

丁覘漸漸公升任到尚書儀曹郎的位置,後來又擔任晉安王的侍讀,隨晉安王東下。等到江陵陷落的時候,文書典籍大量失散,丁覘不久也在揚州去世。過去輕視他的人,後來再想得到他的一紙墨跡,也是不可能了。

自己的手下有乙個書法大家,其功力他明明知道,卻不知道出於何種心思,故意裝作不知道。正是他這種「不知道」的態度,縱容了他幕府裡的一幫小人,對真正的人才進行打擊、壓制。

對比一下曾國藩的幕府,梁元帝的狹隘、嫉妒一目了然,最後的結局純粹咎由自取。

5樓:彀外

中國歷史第一罪人:梁元帝。梁元帝被北周攻陷荊州被捉之前焚燒圖書十六萬冊,要知道北方連年征戰,圖書百不存一,中國古代圖書幾乎都儲存於南朝,梁元帝存了一輩子的書,加上南朝歷代積累,其中多為孤本,這一焚毀就成了中國文化最大的一次浩劫,裡邊究竟有多少重要的圖書難以勝計。

假如能儲存到唐朝有了印刷術,這些書被儲存就是板上釘釘。可以梁元帝這狗日的,死的太便宜了。

6樓:恂恂

梁元帝已經做了很多他可以做的了,而且除了最後的失誤和某些小失誤,他依然可以算乙個不錯的君王。

評價梁元帝蕭繹並不應該從他的品德角度去評價。畢竟他的兄弟侄子,本身就是潛在的危險。元帝其自小乙隻眼殘疾,又有著不幸的婚姻。

在精神壓力如此大的情況下,還能在文學和政治軍事方面取得這些成就,已經十分不錯了。

太清之難本來就是一場諸侯王引起的禍亂。不僅是元帝,武陵王,邵陵王都在渴求著皇位。在當時的情況下,主動出兵去抗擊候景,即使是成功了,元帝以這種方式繼承大統,那麼也會是一種江湖潛沸的局面。

因為元帝的兄弟依然在傭兵自重,他們的勢力,依然是南朝的乙個不穩定因素,即使是候景被消滅了,那麼諸侯王如果繼續為了皇位戰爭,那麼南朝的亂局也肯定是不能避免的。元帝先發兵攻打自己的兄弟侄子,也只不過是把之後會發生的問題提前解決了而已。

在攻擊候景之前,元帝首先抵禦住來自西川的邵陵王蕭紀,修書穩定了西部。又逼退蕭詧,守住了江陵城。最後任用王僧辯等,大破敵人候景,將其斬首。

最後在與邵陵王的對戰之中,蕭繹將其擊破,並且殺死。也算暫且穩定了除巴蜀之外的南方局勢,作為乙個諸侯王,能維持住這樣的局面,自然已經十分不錯。能夠消滅掉南方大部分的不穩定因素,已經有了他父親武帝的風采了,況且元帝家庭,身體兩方面不幸。

私以為無論是某些答主說元帝人渣與否,他都在評定南方的亂局上面,做出了他能做的很多事情。只不過是最後拘於江陵,沒有返回建鄴,最終被西魏發兵殺害。

太清之難,南方的不穩定因素不僅是候景,還有諸侯王,蕭繹能夠在評定南方的這些亂局,除了最後的失誤,已經做完了他可以去做的事。

如何評價《崑崙》中的梁蕭?

樓紫竹 看了,這麼多回答,所謂大節不是民族國家,梁大節虧在幫助侵略吧,最好的贖罪就是加入到到反侵略之中吧,而梁的醒悟只是遠離紛爭,就顯得挺虛偽的。 浪十一 大家為什麼要站在漢人的角度看這本書呢?可以把自己當蒙古族來看梁蕭啊!或者把梁蕭看成日韓混血,助日滅韓,或者助韓滅日。還會那麼氣憤嗎? 天才笨笨 ...

如何評價漢元帝?

lily 劉奭以儒家道德標準要求自己,但還是有點劉病已的種性龍氣,陳湯誅殺匈奴單于,把人頭運回長安,在所有大儒的反對下,他堅持要把人頭在 使館街 展覽十日,強漢就是強漢! 羽弦晴明 論志與力,兩失之也。觀漢元之事,頹頹然遽壞。光以人主之不為。然何以不為,為其不能為也。蓋人主之治事,可見其志力。無志者...

如何評價魏明元帝拓跋嗣?

一 翦除元凶,安定國祚 宋朝將劉劭稱為元凶,同樣弒君弒父的拓跋紹實際與之甚似。拓跋嗣在近臣與宗室的支援下迅速克定禍亂,將拓跋紹的政權扼死在萌芽之中。這也是他最大的政治資本。二 繼承父業,撥亂反正 拓跋紹之亂實際上是道武末期部族思潮逆流的總爆發,拓跋嗣平定拓跋紹的同時雖然對部落酋長們做出了大量讓步,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