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御駕親征,怎樣保證皇帝的人身安全?

時間 2021-05-30 09:23:27

1樓:極道脅迫

御駕親征又不是要去一線,皇帝御駕親征一般也就是呆在後勤那塊,李世民帶頭砍人那會還是秦王,朱棣帶頭砍人的時候還是燕王,當了皇帝之後就不自己上了,想去也不太能去,無論是文臣還是武將,有那個膽子麼,皇帝擦破點油皮,哪怕皇帝自己不在乎,朝堂也要亂的,肯定要有人背鍋。

當然了這說的僅限於大一統的朝代,五代十國或者南北朝那種時候不算。

2樓:曾子瑜

1.畢竟刀劍無眼,加上又是皇帝,更加成為敵軍首要攻擊的目標。

刀劍雖然無眼但皇帝一般都在中軍,算是全軍當中最安全的地方,敵軍即使想要攻擊中軍也要付出很大的代價,而且很可能被左右兩翼合圍。要攻擊中軍一般是在戰鬥過程中調兵遣將中軍偶爾出現漏洞,由於有皇帝在,將領更會極力避免出現漏洞。

2.皇帝雖然位高權重,但是並不一定擅長軍事,也可能吃敗仗,他親自上前線指揮作戰,作戰經驗可能還不如優秀的將軍。

古代打仗士氣非常重要,皇帝親征對於士氣提公升很大。而且皇帝並不一定親自指揮,而是更多地起協調作用。此外,皇帝親征可以最大限度集中資源用於前線,這點再優秀的將軍也做不到。

打仗很多時候在拼資源。

3.皇帝萬一遭遇不測,影響整個帝國的穩定,這麼大的風險,為何還要御駕親征?

作為皇帝最重要的是什麼?權力。大型戰爭會集中大量的兵力,這麼多兵力放在誰手上都不如放在自己手上放心,給其他人很容易造成功高震主的後果。

也許你說可以把兵力分幾部分給幾個不和的人,但這樣又有可能造成嚴重的內耗。

3樓:超電磁炮呂青橙

皇帝御駕親征,相當於給全軍上了個群體buff(士氣提公升)。

當然了,另一方面也給整個戰役添了個失敗條件(皇帝被俘)。

所以保護皇帝人身安全的最有效辦法就是——

4樓:永不復生xL

排除政治方面,君主親征有利有弊,如同來一場梭哈,贏和輸影響都很大。

最典型的就是亞歷山卓和大流士三世,大流士的軍隊取得了正面優勢,但因為他本人被突擊,開始後撤,導致整條戰線崩潰。

各國家都有士兵猶豫不前,而君主親自衝鋒最後取得勝利的事蹟。凱撒與高盧作戰時士兵畏懼不前,凱撒一怒之下抓起一面盾牌就衝了出去,士兵急忙跟上,最終取得完勝。

亞歷山卓、上杉謙信也這麼玩過,並且上杉因為那次衝鋒沒有受傷,而被人認為神蹟。不過亞歷山卓卻衝鋒太多,負傷太多,我認為他的英年早逝和這些傷口有關。

羅馬帝國在一場戰役裡,奧古斯都不慎從高處落下,導致全軍潰敗,直至奧古斯都重新爬回高處,讓所有士兵都看見他,才穩定住了軍心。

在一場戰役裡,君主的存在至關重要,對於小國家而言每一場戰鬥必須竭盡全力,但是對於大帝國就沒必要冒險,讓君主停留在安全的後方,這樣輸也不會輸特別慘。比如曹操官渡之戰襲擊烏巢時親自帶隊,之後打新野博望坡則是部下先行,而他每次自己不在的戰役全輸給劉備了。但這些輸不會傷到筋骨,赤壁那種大戰才會致命。

5樓:格格格

皇帝親征有軍師大帥。

生帳點兵或議事時大帥坐中間皇上上垂手軍師下垂手。

具體怎麼用兵點將,基本是軍事負責。

一場大仗軍師負責出謀劃策重要性80%

大帥按軍師的計謀點兵重要性15%

皇上吉祥物5% 但有時候是累贅。

不過打輸了還有二路元帥。 二路元帥可以扭轉乾坤一般是小將擔任。

6樓:伊布太強了

你想的完全正確,所以有古語云「千金之子,坐不垂堂」,「自古帝王不行舟」,連下堂和大臣聊天、坐船都危險,怎麼可能親自打仗呢?

御駕親征有兩種情況,第一種是實在沒辦法了,一般的賞賜已經無法鼓舞士氣,必須皇帝親臨戰場。第二種是皇帝自己亂來,南陳皇帝打仗帶著妃子,結果妃子梳妝打扮兩個小時,錯失了進攻機會。李世民征伐高句麗,部下為了讓領導見證攻城時刻,命令軍隊暫緩攻擊,結果給了對手加固城牆的機會。

所以,打仗是不是親征區別不大,親征有時候反而壞事。

7樓:贛江邊的錘子

既然出征沒有萬無一失的事,不過皇帝御駕親征不太可能自己衝鋒陷陣,會收到嚴格的保護。如果衝鋒陷陣,戰場上那麼亂,誰知道誰是誰,對方不一定知道對方是皇帝著重攻擊,而且古代陸戰,要通過旗幟和聲音來傳遞資訊,皇帝的隊伍打龍旗,就算衝鋒,也有旁邊的侍衛也是拼死守護的,要是己方軍隊不強也不會傻到衝鋒吧。

御駕親征雖然危險,但是有時候是必要的,比如宋初寇準不逼皇帝御駕親征,哪來的檀淵之盟,為了鼓舞士氣非御駕親征不可,挺了這一下,北宋國祚才續了些年。

明代至少有三位皇帝御駕親征,開國的那個不算。朱棣幹過蒙古,不是他想,是沒辦法不親征伐,開國功臣都被他爹殺了,能帶兵的也就他了。而且他也找到了克制北方騎兵的辦法,三大營的精銳,再加上火器的成熟使用,組成了當年明月說的「要你命三千」戰術

明英宗這完蛋玩意兒,作死,親征搞了個土木堡之變。這就是親征失敗的典型代表。

明武宗去邊界搞了一趟旅遊,和韃靼小王子打了一仗,自己殺了乙個胡人騎兵。算是勝利。不過這一次沒有大張旗鼓,不算御駕親征,但同樣危險。

總結,有能力的皇帝御駕親征,和軍隊強大,一般危險不大。

8樓:

1.普通指揮官也會是首要目標,如何保證安全?因為不需要衝鋒陷陣。

不過也就僅限於此了,御駕親征充其量比別的指揮官多些保鏢。打仗這種事,保證安全是不可能的,之所以要冒著風險來親征,大多只是因為不來可能會更危險。

2.御駕親征並不是就不要將軍了,就算皇帝軍事一竅不通,只要會用人,還是能打好仗的,而且有些皇帝本身就是軍事專家,這就更不用說。御駕親征可以鼓舞士氣,也不用說什麼保家衛國光宗耀祖之類虛頭八腦的東西,只要大小將領和士兵們想到自己所有表現都能直達天聽,自然就會熱血沸騰的。

3.小戰鬥需要勞駕皇帝嗎?不需要。

皇帝會御駕親征的戰役基本都是關乎國家重大利益的。如果是主動進攻的戰役,說明己方是有軍事優勢的,皇帝又不用親自衝殺,吃了敗仗也不過是進取失利,皇帝自己的安全無虞。如果是防守性質的戰役,一般吃了敗仗的動盪也不會比死個皇帝小的,這通常是值得冒險御駕親征的。

還有就是雖然皇帝安全很重要,但是也不是一國安危全繫於一人,一般御駕親征都是會留太子監國,皇帝萬一掛了就新帝登基。

9樓:Cerptcte

別說人身安全沒法保障,皇帝一出京城,連政權都不穩定。比如228年,為應對諸葛亮北伐而親征的曹睿,差點把曹植親征成皇帝。

魏略曰:是時鬥言,雲帝已崩,從駕髃臣迎立雍丘王植。京師自卞太后髃公盡懼。及帝還,皆私察顏色。卞太后悲喜,欲推始言者,帝曰:"天下皆言,將何所推?"

10樓:「已登出」

可以參照《封神演義》裡的武王,說好的御駕親征、觀政於商,結果這哥們一直躲在第二戰線,幾乎沒有上前線操作過,日常基礎操作就是子牙打下一關立馬再度東征,把城關讓出來給武王。我覺得這應該就是古代儒家士大夫眼裡標準的御駕親征吧,中國歷史上估計大部分皇帝(除朱老

四、正德、康熙之流)也都是這麼操作的,所以應該不存在陣亡風險。

11樓:秋風海上城

明宣宗,覺得敵人快來了,就帶著部隊巡邊。正巧碰上蒙古人,帶著3000騎軍就上去槓了,留著大部隊上來打掃戰場,也是不一般的彪~

12樓:CHARLIE

我也是外行,不敢說發表看法,只是乙個疑問。

歷史畢竟是人寫的。

我個人始終存疑的是,作為皇帝既然別的地方文治武功會被吹捧,那麼御駕親征乃至於徒手懟敵這種事,真實性究竟有沒有水份呢?

當然,我相信起家時尤其是白手起家比如朱元璋那種,戰場生存能力,一開始應該是強過普通人的。但是到了小頭目階段,還會不會憑藉武力混世界呢?

所以,所謂馬上皇帝,是不是真的就如綱鑑所書呢?

當然,感情上,我是相信霸王確實是力拔山兮氣蓋世的……所以,皇帝御駕親征,我估計有風險的地方,都是替身加旗幟過去而已。

當然,同意其他回答,那種不得不被親征的,比如劉邦被匈奴包餃子……那確實是生死一線了。

13樓:

御駕親征,「徵」是指征途,也就是皇帝親自離開宮殿,跟軍隊同行的意思。東漢蔡倫《獨斷》稱皇帝用的東西叫「乘輿」,皇帝使用物品稱「御」,皇帝出宮要設「駕」(車駕,即車隊,又稱警蹕)。所以「御駕親征」其實是「車駕伴隨皇帝與軍隊一同前進」,並沒有說皇帝衝鋒陷陣、奮勇當先的意思。

14樓:徐二浪

誰說過一定要保證皇帝安全的?

如果碰到王莽,董卓這種權臣,

皇帝死在戰場上算多大點兒事兒,

再重新立乙個就完了,

反正不愁找不到人。

15樓:麥香核心紅豬

沒人邀,我就是來糾正乙個觀點。

很多人認為御駕親征的吉祥物比真會打的多。

十六國就有二十多能打的皇帝,整個中國史吉祥物有兩位數嗎?

16樓:文刀半瞎

當皇帝之後,親手上陣殺敵的皇帝沒有多少個

御駕親征更多的只是流於表面,在將士短兵相接之前說幾句話鼓勵一下。

至少讓將士知道,朕與你同在。

而御駕親征不懂軍事還吃敗仗被俘的,我印象最深的還是土木堡之戰的朱祁鎮。

至於為何要御駕親征,這是要彰顯國力,示威,立名,打贏了,那可是要吹幾輩子的。像土木堡這樣的SB操作也是幾千年難得出乙個。

御駕親征逞能打輸了的人不在少數,打贏了的也非常多。

打輸了的,第乙個是劉邦,白登之圍,差點嗝屁之後劉邦的後代劉備御駕親征東吳,差點嗝屁

東吳孫十萬也多次御駕親征曹魏,多次差點嗝屁曹魏曹丕曹睿也御駕親征打東吳,

東西兩晉南北朝就不說了,太多親征的,拿得出手的就是苻堅和拓跋一族了。

隋朝楊廣三次親征高句麗(沒打贏)

唐朝李世民親征高句麗(滅了)

周世宗柴榮多次親征,南征北伐(陳橋兵變錯失了收復幽雲十六州的機會)宋遼金的皇帝也多次親征,互有輸贏。

金末帝完顏承麟親征宋蒙聯軍的時候就掛了,金國覆滅。

元朝忽必烈多次親征。

明朝朱元璋就不用說了,跟李世民一樣,靠自己雙手打下來的江山,多次親征北方,擴張明朝版圖。他兒子朱棣也是繼承了老子的優良傳統,更是五次出征北漠。

朱厚照親征韃靼是打贏了的,真的是吹了好多年。

清朝皇太極多次親征,努爾哈赤就不說了,康熙帝也是多次親征噶爾丹。

有的時候,是你沒得選,必須站出來帶領大家去拼命。

有的時候,是蠢得死,沒事站出來找死。

有的時候,是自以為是王者,結果打出了青銅的操作。

17樓:萬里雀

1皇帝一般不會出現在最前線,都坐鎮中軍,中軍不安全就沒地方安全了

2瞎指揮的皇帝一般都玩完了

3打贏了這場仗就沒人會對他說不了,他自然要打。

18樓:「已登出」

通常情況下,御駕親征有好多種

1.皇帝是馬上皇帝,天下就是他打下來的,也就是說他基本上是打遍天下無敵手的,遇上特別重要的戰役,兵權交給別人不放心,所以他要御駕親征。比如楊廣、李世民、朱棣......

2.皇帝不想御駕親征,但是戰局勝負不定,大臣怕拿不下來逼皇帝親征激勵士氣,比如宋真宗

3.有些皇帝覺得能打贏,所以御駕親征,顯示一下功德和武功,比如玩得好的康熙和玩兒現了的明英宗。

4.還有些皇帝是窮途末路不得不待在戰場上決戰的,這個大約也就不能叫親征了。

總是,皇帝出現在戰場上,從安全問題來看,要麼就是皇帝覺得安全沒問題,100%不出事;要麼皇帝(或者逼皇帝上陣的大臣)覺得安全問題很大,他不到場那就控制不了;要麼就是根本不用考慮安全問題了,反正是死定了......

當然還有某位奇葩皇帝,偷著溜出皇宮直奔前線,自己給自己起個假名字封個大將軍,非要當前線總指揮的.......這個不在上面幾種之列。

明朝皇帝為何熱衷御駕親征?

蜜蜂何時歸 不算熱衷吧,好像也就四個吧。朱元璋,朱棣,朱祁鎮,朱厚照。好聖孫朱瞻基他貌似是管軍隊後勤,是朱棣時期,不算御駕親征 朱祁鎮成為明朝頭乙個外族俘虜的皇帝。後面的皇帝就倒霉了,文臣剛好拿這個藉口,管皇帝管得皇城都不讓出。就朱厚照那個皮實的,天天溜出去才找到機會御駕親征。 樓外樓 朱元璋打天下...

歷朝歷代真的御駕親征過的皇帝有哪些?

李曉可 加粗的是我認為的 真.皇帝 不算是地方割據政權了 劉邦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御駕親征而統一天下的皇帝。西元前199年與匈奴 和親。領兵親征,平定韓王信餘寇,擊敗韓王信與匈奴勾結勢力。蜀漢昭烈帝 劉備 161 223 公元222年,親征東吳。孫吳大帝孫權 182年 252 多次親征曹魏。曹魏文帝曹...

三國時期劉備御駕親征伐吳,用怎樣的戰略才能破掉陸遜的軍事部署直搗黃龍呢?

小蠍子 首要是說服諸葛亮來參戰。其次是發揮自己相較於吳軍的優勢。縱觀整個三國,至孫權開始吳軍的優勢就是水戰,幾乎所有的勝仗都離不開水上作戰。而陸戰吳軍的戰績是非常差的,特別是攻城戰。蜀軍大規模的陸上團戰雖然相比人才濟濟的魏國要弱,但依然有漢中大勝等等含金量十足的陸戰案例。因此蜀軍的勝算就是要逼迫吳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