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是否確有 路不拾遺,夜不閉戶 的時期?

時間 2021-05-30 01:38:35

1樓:童年的夢

應該有的。「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房價比工業時代低的多,不需要買Iphone 7, 生活成本低,可以出現家給戶足的情況。

網上有乙個流行的段子:如果比爾·蓋茨看到地上有100美元,他不會彎腰去撿,因為他彎腰的這一秒能賺到的錢多於100美元。

有網友向比爾蓋茨提問過,比爾蓋茨的回答是會撿。但不去撿的邏輯還是成立的,100美元的確不值得比爾·蓋茨撿。

「路不拾遺」未必是每乙個人看到遺物不去撿,而是有很多人懶得去撿別人的遺物。

2樓:

最近在看北歐那邊的人土風情,有兩個事情有趣,和大家分享一下。

一、北歐那邊的人,外出歸來第一件事是在家裡公升上國旗。

外人都以為是因為他們愛國,其實不是。而是因為地廣人稀,而且長年積雪,來往的路況不好,公升上國旗表示家裡有人,鄰居呀、收電費的人,一看就知道這家有人沒人,沒人就不用費勁得往這邊來了。比如,張三想去李四家打麻將,遠遠一看,李四家陞著國旗呢,就往他家去湊場兒;如果沒公升國旗,就不用往李四家去了,可以改去趙五家。

二、北歐民間,普遍夜不閉戶。

北歐地區,天氣惡劣,極端天氣下,跑況、車況意外變化多,萬一車拋錨了,路毀了,迷路了什麼的,路人往往就近找一家住戶,推門進去就能借宿一晚。

這種夜不閉戶,應該是在極端環境下,民眾之間的一種約定俗成。你今天幫了別人,你哪天趕上急事了,也可以從這種機制中得到幫助。

因此,你說古時侯有沒有路不拾遺,夜不閉戶,我覺得肯定是有的。幾個原因吧:

一,嚴刑峻法,這個別的回答裡說得很多了。

二、小國寡民,人口流動小,大家窮富都差不多。周圍都是鄉里鄉親的,誰好誰賴大家心知肚明,加上宗族勢力強,違法成本大,而且很輕易得就能找到嫌疑人,那你說誰會傻到去犯法喲,

三、像北歐那種情況,你晚上關了門,有需要幫助的人敲門,你還得起來接待,那乾脆開著門,讓他們進來打地鋪唄。

隨便寫寫,主要感覺北歐地區有些事,挺有意思的。

3樓:胡同串子

古代在很多特定時空條件下做到路不拾遺夜不閉戶並不困難,畢竟熟人社會。正如改開後為何治安惡化了,不是警察不給力,而是人口流動大大增強了。

更不要說很多原始共產主義遺存的部落,直到解放後很長時間還路不拾遺夜不閉戶……

4樓:Robert

路不拾遺不知道,夜不閉戶倒是聽說過一點。元朝時期,其治下民眾分四等,南人最次。為了便於管轄和防止動亂,朝廷規定南人睡覺不許關窗,誰知道你們這群賤民是不是關起窗來搞謀反?

5樓:黛之畫醬

的確有!而且沒啥好奇怪的。

這裡有個理解偏差需要糾正,我們說的「夜不閉戶路不拾遺」的時候往往代入現代場景,覺得古代盛世下治安真好……

但其實這種認知是錯誤的。古代有宵禁制度,日落後居民是只能在「坊」內活動,而坊外是不許任何百姓活動的。

而古代的乙個「坊」是什麼概念呢?相當於由幾戶人組成的放大版四合院……那麼這裡有小朋宇要問了:大城市可以這樣,那村鎮呢?

說到底這就是古代的組織形式問題,古代居民在「坊」和「烏堡」內是完全可以「夜不閉戶路不拾遺」的。因為這裡面就是個生產生活小集體,真正的「抬頭不見低頭肯定見」,小集體內誰真要有作奸犯科很快就會被大家察覺……

6樓:崔東東

我小時候村里就可以夜不閉戶路不拾遺啊,在山上割麥子,把水壺鐮刀直接扔地頭就回家了,家家都這樣,出門大門也不關,因為雞和豬還在外面轉呢!誰家的斧頭誰家的水桶半個村子的人都認得,誰家的豬跑了二里地啃了誰家麥苗,都能認出是哪家的,一會兒村長就在大喇叭裡喊了。過去人的生活圈子太小了,外面人來的也少,沒必要防著誰。

7樓:鵬鵬

很多人提到普遍貧窮的原因

除此之外,還有重要的因素:古代很多農村縣城是封閉的小圈子。那是熟人社會,乙個村子很有可能都是乙個家族宗族,彼此沾親帶故。很多人一輩子都在村子裡度過。

在這種情況下,你是不敢偷盜等犯罪的。一旦你犯了事,被踢出族譜,那一輩子就完了。你家庭也會蒙羞受到牽連。這劃不著。

8樓:魚缸裡的金魚

據我媽媽回憶

她小時候村子裡就是這樣

因為那時候大家都窮

所以沒什麼好偷的,不需要防盜

同理推得

中國古代一定也出現過這樣的時期

並且應該不止一次

9樓:怎麼小跑和光年

路不拾遺不知道,夜不閉戶很正常,古代一些村落,十多二十里外才是鄰村,家家戶戶就那麼點吃的,用的,住的全是親戚,一年也見不到幾個外來的,外來的也沒幾個路過這山溝溝的,還是來訪親的,村里晚上可能還有民兵值守,關門做什麼?

10樓:「已登出」

熟人世界的博弈邏輯中,高度厭惡個體過界失序的後果與風險,別說是確有其事,哪怕只是被懷疑,都傾向寧錯勿放,然後採取過度回應。

11樓:甩鍋大魔王

我小時候村里真的不鎖門,臨時出門就一關,時間長就是鎖一掛,不扣,大家就知道你家沒人就不進去了。後來到零幾年的時候有一股初中生做了賊跑別人家偷東西,這才開始鎖門。後來都抓了,但是已經沒人敢不鎖門了。

《悠哉日常大王裡》有一段一年級小學生竟然不認識鑰匙五六年級生把出門帶鑰匙的人當怪人,這種事放在早些年可以是真的。小時候不懂,但是後來看書發現那個時候剛經歷過嚴打沒幾年,壞人早就打的死的死慫的慫。

12樓:張無救

現在其實現在就是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時期。

舉例,有一天晚上我出門沒有關門,第二天早上回來發現門是開著的,客廳裡放著膝上型電腦,錢包什麼的,沒有任何物件的丟失…

13樓:奔跑的雞蛋面

幾十年前的文化運動時期我老家附近有乙個這樣的村,小賣店(就是村里的超市)沒有銷售員,村民買東西都是自己進去,付錢拿走(沒有人監督)。

現在是紅色旅遊景區

14樓:鷹郡鐵匠

生產力極度不發達的時代。

後來的封建社會,出現這種現象的也是社會中生產力不發達的部分,才會出現的。

以後當然也能,生產力高度發達的時代,生活資料變得非常便宜,一般的東西就不會有人撿了。

15樓:ladengxihuo

有啊,不光古代,幾十年前農村也可能這樣。貧富差距很小的時代就有這種現象。而貧富差距小,有兩種可能,一種是共產主義社會,一種是大家都很窮的社會,鑑於官方論斷共產主義尚未實現,那麼就只剩下一種,就是大家都很窮的社會。

16樓:左中堂

改革開放以前的洛倫茨曲線和現在大陸和現在香港的洛倫茨曲線,大家可以對比一下。順便想一想中國解放後愛滋毒品以及各種驚天大案都是哪段時期最多,為什麼要嚴打。有資本主義,必然是不可能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

17樓:「已登出」

有,大家都一樣窮,賊去誰家都眼淚汪汪(狗頭),的確是有的,當犯罪成本高的時候並且生活水平還不錯的時候就不會犯罪,一種是提高犯罪成本,就是嚴刑峻法同時老百姓生活過得去,其次就是禮樂教化,鄰里極其鄙視這種人,互幫互助,同時老百姓生活過得去。犯罪成本變高A...

總之全都吃飽飯,就好很多=-=

18樓:胖噠二世

當年XX家屬區就能達到夜不閉戶的程度,原因無它,有乙個生人過去,所有人都知道,而且都不富裕,外加都養大黑狗,有的人家的狗還是退役的警犬。

在這種純熟人社會,而且家家都挺窮的時代,治安也確實好…

19樓:Brasidas

有啊,都不用古代,早幾十年就有啊

首先全村人一樣窮,有什麼可偷的啊?農村摘個瓜什麼的都不叫偷,別的地方我不知道,反正我們這邊種的菜了瓜了都跟公共的一樣,渴了隨手摘乙個都無所謂的。

當然那種沒臉沒皮玩兒命咔哧的就屬於找打了……再乙個同村人基本都沾親,鄰里守望不是開玩笑的,村里來個生人走不了多遠就有人主動來盤道了,那年頭還沒有空心化,犯案被村民抓到了會死的。

當然也有偷的,一般都是偷公家的,我爺以前當過大隊會計,沒少抓內賊……

老子化胡是否確有其事?

管他真假,跟學佛修道沒有一點關係。從上古神話,到哲學思想,中西有很多神似。造人 洪水等等,哲學思想也是如此,佛學的諸相皆空,道學的大道無形,加上後來的儒道釋相互融合借鑑,很多思想實際是一回事只不過表述不同,選擇不同吧勒。有人認為,老子化胡最早是佛教提出來的,目的是在中國推廣佛教。後來,佛道論道時,道...

古代的君子有守則嗎 就是明確有出處的流傳至今的文言文原文 比如說有沒有哪一篇文言文明確什麼是君子的

墨者永在行 是故君子自難而易彼,眾人自易而難彼。君子進不敗其志,內究其情 雖雜庸民,終無怨心。彼有自信者也。君子戰雖有陳,而勇為本焉 喪雖有禮,而哀為本焉 士雖有學,而行為本焉。是故置本不安者,無務豐末 近者不親,無務求遠 親戚不附,無務外交 事無終始,無務多業 舉物而暗,無務博聞。是故先王之治天下...

古代服飾是否應該復興?

龍羊魚 美,值得被熱愛。不僅漢服應該,篳篥 箜篌 一切美的東西都值得被找回,只要有找回的機會,自然會有人去做,不會任由它落滿塵埃以至於最後被人忘記。追求美的人們不會因為誰的嘲諷就輕易放棄對美的追尋,總有人會憐惜著掩在塵埃裡的美,並努力找它回來。人對美的追求永不停止。 JULIAN 骨竹 自己玩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