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小冰河時期都有哪些現象?

時間 2021-05-30 01:02:14

1樓:劉真

《小冰期大饑饉帝國興衰》

公元2023年8月24日,氣勢恢巨集的紫禁城內,一場隆重的登基儀式即將進行,大明帝國迎來了它最後一任皇帝。與哥哥天啟對權力毫無興趣不同,這位剛剛即位的少年天子,對於治理國家充滿了慾望。所說,朝臣們為朱由檢擬定了4個年號,分別是幹聖、興福、鹹嘉和崇禎,他毫不猶豫地選定了最後乙個。

意指他的統治時期將是乙個吉祥如意、充滿幸福的好年頭。然而,歷史偏偏又一次捉弄了大明王朝。天下太平的盛世並沒有如期出現,等待崇禎的是乙個沒有盡頭的噩夢。

災難的徵兆在崇禎登基之前便已初露端倪,萬曆末年,前所未有的寒冷席捲全國,即使是氣候溫暖的廣東地區,大雪也連續六到八天。山谷皆被冰封,這是自大明建國以來,前後未有的事情。

神宗萬曆四十六年冬十二月,廣東雪,時恆陰,寒甚。白晝雪,下如珠,次日復下如鵝毛,歷六日至八日乃已,山谷之中峰盡壁立,林皆瓊挺,父老俱言,從來未有,此後連歲皆稔。

雲南通志》

而更為糟糕的是,這樣惡劣的天氣僅僅是乙個開始。

在緊接著中世紀溫暖期之後,發生了一次氣候轉冷,大致時段是公元2023年到2023年,將近五百年的乙個氣候寒冷的時段,中國歷史地理學學者稱其為「明清小冰期」。

根據考古資料和歷史記載,中國著名氣候學家竺可楨提出,大致從明太祖創立明朝開始,中國進入到了歷史氣候中的第四個寒冷期。在明朝最後兩個皇帝天啟和崇楨統治期間,氣候寒冷達到極點。而伴隨寒冷天氣一起到來的則是嚴重的乾旱。

中國的歷史階段一直是乙個農業立國的傳統延續,經濟基礎也主要在農業,農業收成的好壞取決於兩個因素,乙個是熱量條件,乙個是水分條件。水分條件不足導致乾旱,熱量條件不足導致寒冷,都是會導致減產、歉收,甚至是絕收。

從崇禎即位開始,大旱幾乎連年不斷。崇禎十一年,旱情更是遍及西北、華北、華東和中南地區。大旱過後,蝗蟲災害隨之而來,漫天飛舞的蝗蟲遮天蔽日,草木和樹葉幾乎全被吃光。

中國歷史上千年不遇的大饑荒也相期而至。在飢餓的折磨下,百姓吃光了一切可以吃的東西。甚至出現了「炊人骨以為薪,食人肉以為食」的慘狀。

同荒於朝政的祖先相比,大明帝國的最後一任皇帝崇禎,算得上是中國歷史上皇帝的典範。他一反過去父輩的怠政之風,兢兢業業,事必躬親。大明選擇了這位勵精圖治的君王掌管政務確實是帝國的幸運。

然而不幸的是,千年不遇的小冰期給這個農業帝國帶來了沉重的打擊。在中國無糧不穩的社會結構中,糧食的減產意味著動亂的潘多拉之盒已經開啟。

連年的災荒引發民變,農民起義風起雲湧,與此同時。關外虎視眈眈的女真人也成為明王朝最為致命的危機,內憂外患交替衝擊著本來主千瘡百孔的帝國根基。

紀錄片《環球同此涼熱》解說詞)

如果大明沒有遭遇小冰河期,明朝是不是能持續到下乙個百年?

明亡於政治腐敗 組織能力渙散,主要還是人禍,天災只是助推器而已。同樣遭受小冰河期天災的滿清卻在高度組織化 軍事化的管理之下成功地生存了下來,最後奪取了江山。為什麼人口眾多的漢人在歷史上數次不敵人口稀少的北方民族?為什麼那些北方民族入主中原後承平日久武力值也迅速退化?問題就出在組織能力,或者說社會動員...

明朝時,滿清時明朝的一部分嗎?

鍵史查詢臺 當豐臣秀吉侵犯北韓時,明軍內部整飭風紀時宣傳 北韓疆域即我土地,北韓百姓即我子民,將士有擅殺北韓男婦並投降人役者斬。當然不管是我們今人還是明代士卒,都不會真把北韓人當成中國人。 金周大 按照某些人形生物的邏輯,非漢族人生活的土地理所應當屬於漢人王朝,但非漢族人本身是附著在這些 漢地 上的...

清朝時留髮不留頭,那明朝或者明朝以前有強制老百姓留長頭髮嗎?

北海之泉 留髮不留頭 重點在不留頭上,剃髮易服不是啥新鮮事,趙靈武王 胡服騎射 沒聽說過?今人批判清朝主要在屠戮百姓上,而非剃髮易服。明朝對待蒙古降人,雖然要求他們剃髮易服,但沒對他們大肆屠戮。趙靈武王胡服騎射,是為了強化 明朝推行漢服漢禮,是為了歸化 滿清剃髮易服,卻是為了弱化 為了奴化!PS 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