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為什麼非常重視學(結合勸學)

時間 2021-05-29 22:26:56

1樓:胡學純

這個問題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看:一是華夏文明的傳統;二是荀子先生的個人經歷。

首先,重視教育、重視學習是華夏文明的傳統,也是能一直延綿不斷的根本所在。文明得以延續的非常重要的乙個原因,便是能夠高保真的將前人積累的精華不斷傳續下去,如同環環相扣的鏈條,上一環往下一環傳遞,是「教」,下一環承接上一環是「孝」,合而觀之,便是「學」啦。華夏的先賢認識到這一深刻的道理,所以極為重視「學」。

《詩經-周頌》雲:「維予小子、不聰敬止。日就月將、學有緝熙於光明。」

《尚書-說命》雲:「王,人求多聞,時惟建事,學於古訓乃有獲。」

《論語-學而》: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法言-學行》:「螟蛉之子,殖而逢,蜾蠃祝之曰:「類我,類我。」久則肖之矣!速哉,七十子之肖仲尼也。」

《中倫-治學》:「昔之君子成德立行,身沒而名不朽,其故何哉?學也。」

《三字經》:「子不學斷機杼,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

關於「學」的論述,三代以來的華夏典籍中俯仰皆是,荀子先生是戰國末期的大儒,重視學是自然不過的事情。我們從《荀子-勸學篇》中隨便拿幾段出來:

「君子曰:學不可以已。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聞先王之遺言,不知學問之大也。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

和上邊的文獻放在一起,是不是毫無違和感^_^

再從荀子先生的生平看。荀子先生作為戰國末期的「百科全書」式的大儒,以儒學為主幹,上承夫子禮義之教;以諸子為羽翼,熔鑄墨家、道家和法家之學;以詩禮春秋為薪傳,下開兩漢四百餘年的經學傳統。翻開《荀子》一書:

勸學修身、為政用兵、禮隆王道、信立霸道、扣匣發匱,靡不畢現,如入府庫,如登朝堂,但見車服禮器,鬱鬱乎文哉!

荀子先生之所以能夠成為陶冶百家的儒宗,除了戰國末期諸子從相互辯難變為吸收互補的大勢,也和個人的生活經歷和善於學習有關。荀子先生出生在趙國,遊學於齊國稷下學宮,並擔任祭酒,期間西行入秦,而後又南下入楚,並擔任蘭陵令達十年之久——豐富的遊歷和多樣的社會經驗為荀子先生提供了豐富的學習資源。可以說,荀子先生留給後世的《荀子》一書,其本身就是其「善學」的結果和背書。

不說了,我學習去了。

日本非常重視教育,一直被稱為「禮儀之邦」,為什麼欺凌現象這麼嚴重? 」?

刃下心 雖然是禮儀之邦,但是是建立在階級之分上的,看過日本影視作品和文學作品後不難發現,例如在學校裡對比自己高一級的人都要用尊稱 在國內我們對關係比較好的學長學姐有時候是直接呼姓名或暱稱 欺凌不代表一定要是身體上的欺凌,言語和關係上的欺凌也是一種有力的欺凌手段。所以其實欺凌和禮儀之邦是無關的,應該是...

律所招聘時是否非常重視法學研究生階段的具體專業?

已登出 我這種憨批都能找所實習,你們這些正經出身的還擔心啥。考研選法理學也挺好的,研究好法理了,學啥部門法都一通百通了,法學 法律就是乙個邏輯體系而已,沒啥複雜的 不過考公務員好像招法理學的崗相對少一些,我個人建議如果考研的話不要一下子就把研究生畢業後的路規劃死了 律所對專業不是很看重,雖然也會看一...

擁有乙個非常重視原則的男友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小耳朵 想對抗他的原則,跟他講道理,就怕火上澆油 睡不著啦 可是他真的能懂嗎 我不是害怕畏縮,我只是太膽小,太喜歡,太慎重。害怕說出的哪句話又會不小心碰觸到他的哪個原則。感情不能那麼多原則 即使我會遵守,但我仍會傷心。感情都是兩個人不斷在相處中磨合著,相互包容,相互體諒。太難受。 想對抗他的原則,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