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哪些「文人相輕」的段子?

時間 2021-05-29 22:19:04

1樓:書尚酒溫

西南聯大國寶級海龜劉文典

馮友蘭在撰寫西南聯大紀念碑時曾提到:"文人相輕,自古而然,昔人所言,今有同慨"。

當年當過孫文秘書的西南聯大國寶級海龜劉文典,曾與蔣介石發生過肢體衝突因而名聲鵲起,為天下儒林士子所重,他遂不把天下士子放在眼裡。因此他也自恃有了當文霸的資本,公開宣稱中國懂《莊子》者總共兩個半人,乙個是莊子本人,另乙個是他劉文典,那半個是馮友蘭。

當時有學生請教劉文典對巴金作品的看法,他開口即罵:"只知把他娘,不知有把妗!"。

劉文典聞聽沈從文晉級為教授,他勃然大怒:"我該拿四百塊(錢),沈從文該拿四塊,可我連四毛都不會給他!如果沈從文是教授,那我是什麼?

我不成了太上教授?"後來在跑警報時因為沈跑在了他前面,他立時火起,抓住沈的衣領罵道:"我跑是為了給學生講莊子,你乙個搞新文學的跑什麼跑阿?

要跑也應該是莊子先跑。"

在劉文典眼裡,整個西南聯大除了他自己,只有陳寅恪、馮友蘭二人勉強夠得上教授,其餘的聞一多、華羅庚、朱自清、金岳霖之流,他認為與沈從文一樣"連四毛錢都不值"!

文壇上文人相輕,由此可見一斑。

2樓:江小小蘺

舉乙個杜牧與張祜調侃元稹與白居易的事。

話說唐朝穆宗時期,令狐楚向天子舉薦張祜,天子問丞相元稹,此人如何?

元稹回答:「張祜雕蟲小巧,壯夫恥而不為者,或獎激之,恐變陛下風教。」

元稹這麼隨口一說,張祜就失業了。

後來張祜到杭州參加科舉,當時主考官恰好是白居易。

果然元白二人審美相同,白看不上張祜,選了另一人為解元,張祜又瞬間失業了。

後來張祜與在池州為官的杜牧見面,順便提起與元白二人早年的過節,小杜登時呵呵一笑,諷刺元白二人眼光太差,放著現成的才子不用。

其實早些年,小杜為朋友李戡作墓誌銘時,就曾強烈抨擊元白二人的文學主張。

當時元白二人在民間聲望極高,追隨者不計其數,而小杜卻譏諷元白所寫的詩文不過是「淫言媟語」。

這當然有失公允,小杜只不過看到元白流行於世的「豔體詩」,就對此頗有微詞,那自己所寫的那些青樓風情之詩又是否符合他所批評的「淫言媟語」呢?

小杜的這番評價在後世自然引起極大的爭議。

以上見於《雲溪友議》《唐摭言》。

3樓:tom

翁學士嘲中堂「宰相合肥天下瘦」,李中堂反唇相譏「司農常熟世間荒」。

再有,曾文正公罵左季高,「季子自稱高,仕不在朝,隱不在山,與吾意見每相左」。左宗棠反懟,「藩臣徒誤國,進不能戰,退不能守,問伊經濟又何曾」

4樓:楊散逸

李白(701-762)和王維(701-761)的生卒年代都相仿,是真正的同齡人。

李白存世作品1166首,王維存世作品400首,兩人存世的1566首詩裡都沒有提過對方。

兩個人都是中國詩歌史上top3的大家(top3看來爭議比較大,應該和中國top3的大學乙個意思),作品都產量巨大,有很長一段時間共同生活在長安,也有共同的朋友比如孟浩然,兩個人也都有和杜甫的唱和作品。

兩人存世作品那麼多,如果存在過這種巨星之間的唱和應該是不可能失傳的。

所以應該是兩人都把對方當空氣吧。

我覺得這種方式比相愛相殺的互相打擊嘲諷更可怕,互相嘲諷至少是我知道你但是我看不起你,而他倆則彷彿對方不存在一樣真正的不屑一顧。-_-||

5樓:40克生

文人相輕現象的確有。但我們一直只用了字的表意:

漢末三國之交,文士交遊形成了文學社群,成員之間不但互相欣賞,而且也互知長短,因而互相批評之事屢見不鮮。曹丕「文人相輕」的名言一直為後人所誤解,其實他講的是「各以所長,互輕所短」。既承認各有所長,則「文人相重」已在其中。

6樓:克勞德

《二桃殺三士》---魯迅

章行嚴先生在上海批評他之所謂「新文化」說,「二桃殺三士」怎樣好,「兩個桃子殺了三個讀書人」便怎樣壞,而歸結到新文化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是亦大可以已者也!「二桃殺三士」並非僻典,舊文化書中常見的。

但既然是「誰能為此謀?相國齊晏子。」我們便看看《晏子春秋》罷。

《晏子春秋》現有上海石印本,容易入手的了,這古典就在該石印本的卷二之內。大意是「公孫接、田開疆、古冶子事景公,以勇力搏虎聞,晏子過而趨,三子者不起,」於是晏老先生以為無禮,和景公說,要除去他們了。那方法是請景公使人送他們兩個桃子,說道,「你三位就照著功勞吃桃罷。

」呵,這可就鬧起來了:

「公孫接仰天而嘆曰,『晏子,智人也,夫使公之計吾功者,不受桃,是無勇也。士眾而桃寡,何不計功而食桃矣?接一搏而再搏虎,若接之功,可以食桃而無與人同矣。』援桃而起。

「田開疆曰,『吾仗兵而卻三軍者再。若開疆之功,可以食桃而無與人同矣。』援桃而起。

「古冶子曰,『吾嘗從君濟於河,黿銜左驂以入砥柱之流。當是時也,冶少不能遊,潛行逆流百步,順流九里,得黿殺之,左操驂尾,右挈黿頭,鶴躍而出。津人皆曰,河伯也;若冶視之,則大黿之首。

若冶之功,可以食桃而無與人同矣!二子何不反桃?』抽劍而起。

」鈔書太討厭。總而言之,後來那二士自愧功不如古冶子,自殺了;古冶子不願獨生,也自殺了:於是乎就成了「二桃殺三士」。

我們雖然不知道這三士於舊文化有無心得,但既然書上說是「以勇力聞」,便不能說他們是「讀書人」。倘使《梁父吟》說是「二桃殺三勇士」,自然更可了然,可惜那是五言詩,不能增字,所以不得不作「二桃殺三士」,於是也就害了章行嚴先生解作「兩個桃子殺了三個讀書人」。

舊文化也實在太難解,古典也誠然太難記,而那兩個舊桃子也未免太作怪:不但那時使三個讀書人因此送命,到現在還使乙個讀書人因此出醜,「是亦不可以已乎」!】

魯迅用來諷刺和回應章士釗的,本來我印象裡是個挺有名的故事,魯迅真是個撕逼小能手。

7樓:西營八大王

「千萬別太在意批評,」毛姆說道,「我的第乙個短篇被某個書評家苛評。我怒髮衝冠,用髒話問候了那人母親。後來有一天,我把那個短篇又讀了一遍,意識到他是正確的。

不僅膚淺,結構也糟糕。這件事我一直沒忘,幾年後,德國空襲倫敦時,我往那個書評家的房子上打了一束光。」

8樓:

盧梭和伏爾泰。

看看法中國人亨利·古耶寫的這本盧梭與伏爾泰 :兩面鏡子裡的肖像(豆瓣)的目錄,

中譯本前言

引言第一章樊尚之前的盧梭和伏爾泰

第二章樊尚的「創作激情」(2023年10月)第三章兩論的讀者伏爾泰(2023年和2023年)第四章伏爾泰致盧梭的信(2023年8月30日)第五章致伏爾泰的信(2023年8月18日)第六章 《致伏爾泰的信》的發表(1759-2023年)第七章關於戲劇藝術的信(2023年)第八章「我恨你」,盧梭致伏爾泰的信(2023年6月17日)

第九章伏爾泰發怒了

第十章伏爾泰和薩瓦牧師(2023年)

第十一章《山中來信》(2023年)第十二章《公民們的感情》(2023年12月)第十三章「讓-雅克的對頭」

……雖然沒讀過原書但看這章節標題,就已經覺得兩人掐得很狠了:

伏爾泰給盧梭寫信

盧梭給伏爾泰的回信,不僅發表了,而且還那麼傲嬌來乙個「我恨你!~」

伏爾泰反而也發怒了,寫了一本《公民們的感情》,專門攻擊盧梭感情不專一,拋妻棄子

於是最終就成了:伏爾泰=盧梭的死對頭

9樓:

我說個大家都熟悉的吧,關於初唐四傑:

「(楊)炯與王勃、盧照鄰、駱賓王以文詞齊名,海內稱為王楊盧駱,亦號為『四傑』。炯聞之,謂人曰:『吾愧在盧前,恥居王后。』當時議者,亦以為然。」——《舊唐書楊炯傳》

其實,竊以為詩歌方面楊炯應該排第四,他的詩議論較多,風格還是走南朝詩的路子,不過有點疏放而已,和另外三位比還是差了一截。

比如王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盧的《長安古意》,駱的《代女道士王靈妃贈道士李榮》 (還有少年成名作《詠鵝》,勝太祖抄來的《詠蛙》多矣) 都可謂詩界的上乘之作了。楊的名作當推《從軍行》,雖有佳句如「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但全詩整體意境真心一般。以上。

10樓:哈巴媳婦

劉文典與沈從文

據傳他連搞新文學的沈從文都看不起,評沈從文公升教授時他就說:「在西南聯大,陳寅恪才是真正的教授,他應該拿四百塊錢,我該拿四十塊錢,朱自清可拿四塊錢。可我不會給沈從文四毛錢。

沈從文都要當教授了,那我是什麼?那我豈不成了太上教授了嗎?」在西南聯大時,有次大家躲避日軍飛機襲擊紛紛奔逃,沈從文經過劉文典時,劉文典大怒,罵道:

「陳寅恪跑是為了儲存國粹,我跑是為了儲存《莊子》;學生跑是為了儲存文化火種,可你這個該死的,什麼用都沒有,跟著跑什麼跑啊!」

劉文典與陳演恪

劉文典並不是一概狂傲,對學問如淵似海精通十四種語言的陳寅恪先生敬重有加,不敢有半點造次。他公開承認他的學問不及陳氏之萬一,多次對學生說:自己對陳氏的人格、學問不是十分敬佩,是十二萬分的敬佩。

劉文典對人宣稱,西南聯大只有三個教授:陳寅恪、馮友蘭,他和唐蘭算半個。

劉文典與吳宓

劉文典講課時,有時候著名學者吳宓也會前去聽講,而且總是坐在最後一排。劉教授閉目講課,每講到得意處,便抬頭張目向後排望,然後問道:「雨僧(吳宓的字)兄以為如何?

」每當這時,吳教授照例起立,恭恭敬敬地一面點頭一面回答:「高見甚是,高見甚是。」兩位名教授一問一答之狀,惹得全場暗笑不已。

11樓:

唐初四大家,簡直就是典型,他們的排名是,王勃,楊烱,盧照鄰,駱賓王。楊烱那句出名的:吾愧在盧前,恥居王后(翻譯一下真正的意思是)。這麼赤裸裸的話震撼世人,以致流傳至今

前一句是謙虛,是為了說後一句的.關於這個話題聞一多先生在《唐詩雜論·四傑》中已經說得很清楚了。大意如下:

盧和其父輩交好,是其長輩,故而有愧不敢當之意;而王、楊本為同輩,又均長於近體,況楊向來自負,對如此排名非常不滿。盧照鄰詩歌主要以歌行為主,創新不如楊炯,楊不服王才是真的。

12樓:

韓非子和李斯。師出同門,韓非被李斯嫉妒害死。不過這不是段子了,殘酷的歷史。

史記記載:李斯,賈姚害之,毀之曰:「韓非,韓之諸公子也。

今王欲並諸侯,非終為韓不為秦,此人之情也。今王不用,久留而歸之,此自遺患也。不如以過法誅之。

」秦王以為然,下吏治非。李斯使人遺非藥,使自殺。韓非欲自陳,不得見。

秦王後悔之,使人赦之,非已死矣。

歷史上有哪些著名的相愛相殺的事件

2咕家 禿髮皇后,父親死於丈夫之手,自己死於妹妹之手,禿髮是音譯過來的,說實話就現在流行的什麼古偶劇,我都懷疑作者就是取材於歷史上這些事蹟,然後整合改編,一篇相愛相殺虐戀大戲就誕生了。 楚連秋 世說新語 裡找桓溫和殷浩 桓公少與殷侯齊名,常有競心。桓問殷 卿何如我?殷曰 我與我周旋久,寧作我。品藻 ...

歷史上有哪些陰謀 ?

已登出 731部隊大家都知道吧 活體實驗毫無人性 雖然實驗品大多是戰俘和政治犯,但是樣本是不夠的,特別是一些特殊的樣本,比如兒童,不管是中中國人 朝鮮人還是蘇聯人戰俘和政治犯裡絕對不可能有兒童呀!但是 母性實驗 兒童標本 都怎麼來?母性實驗,把母子放到空房間裡鎖上門,加熱地板,看母親會不會把孩子放在...

歷史上有什麼能力真正得到施展的文人?

作品不等於人,治國文章寫得好,並不意味著他真的就會治國。事實上,有失意文人這個不假,但說文人失意,就不對了,事實上歷史上的文人得意得很。所謂政治上比較失意的文人,其實是剛輸給了另一幫文人,而且他們的政治智商和水平,遠遠比不上他們的文學水平。從政治上講,歐陽修純屬豬隊友,蘇軾個人毛病一大堆.當然了,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