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乙個將領和儒學宗師,王陽明是如何調和殘暴手段和善良心靈的矛盾?

時間 2021-05-14 18:54:48

1樓:「已登出」

心性的至善,善行是在明悟人心真理之後,順應而為,在特殊的時候。(如打仗剿匪)不快刀斬亂麻,就會帶來更大的惡果,如果一味地講求不殺,仁慈,事情的結果往往與仁慈的心相反。陽明堅信任何乙個人,包括惡人都有良知,故而他打仗以勸導為主,實在不行再進行法律的處置,而有時該果斷地殺,便果斷地殺,不留情面,不然,會有連屬的惡的效果。

2樓:車世友

知和行的統一,光心靈善良不殺人就能打勝仗了嗎,比如關於帶兵打仗的道理(知的一種)就必須也得由帶兵打仗進行實踐,而他之前也參加過剿匪帶過兵,上過山也下過鄉,以他這麼聰明的人自然不會學那些腐儒有固定的行事準則什麼「殺人事小,失節事大」什麼的,相對於他們又有另一套自己認為正確的準則(當然有些並不衝突),經厲帶兵打仗後對帶兵打仗的道理自然也就明白了(也就是行),將其運用到戰爭中不過就是知行合一而已,戰爭本來就是殘酷的,王老爺子也是想打勝仗的,打了敗仗寧王還能多活幾天吃幾天牢飯,自己敗了沒準當場就讓寧王給宰了,就算自己逃回朝廷,估計也不好受,然而戰場上一副肯得基老爺爺的笑臉是沒有用的,帶兵打仗就得有帶兵打仗的手段和經驗,手段和經驗必須靠「行(也就是實踐)」來解決,所以王老爺子深切理解到這一點,殺逃兵一系列行為也不過是將理論應用於實踐而已,這也是一種治軍的手段,樹立威信的手段,出於打勝仗來講,並沒有什麼可為可不為的,況且儒家也從來沒有說過不殺逃兵啊,對於什麼朝代來講逃兵都不是什麼正面的形象,況且戰場形勢瞬息萬變,不立刻整治軍紀往往會產生更嚴重的後果。能不殺人我估計王老爺子也不會殺,王老爺子因為自己是哲學家創立心學才名流千古,並不是殺人犯,況且殺過人的哲學家也不一定不是乙個好的哲學家。

3樓:蘇慕遮

人生在世,焉能無罪?王陽明非是無罪,而是擔罪。暴力不能解決問題,但可以平定暴力,正是止戈為武。仁善的定義絕對不是仁善的行為,而仁善的內心,也不是全部體現在仁善的行為。

4樓:徐曉軼

儒家的善也不是給所有人的,不管是哪一家的學說,包括西方和印度的,都是在弱勢時說下連你的敵人都要愛,可有哪一家有話語權時會這麼說?任何乙個學說都是針對人類的某一群體,是群體就有組織,有組織就要有策略、方式方法、紀律、利益分配機制、磋商機制等等,能夠傳播開來的起碼也要和這些的基本原則相相容吧?!

違背自己組織的利益就一定要進行處罰,這放到哪也都是基本的原則,如果陽明連這個都看不透,還算什麼大儒?!難不成你就認為儒者就是一群書呆子,也只有不諳世事的人完全不了解社會是如何執行的人才會有這種矛盾,儒者是以仁心善年家國清華揹負對吾土吾民的深厚情感來積極進取,相比其它家他更重視家國責任、更是組織的積極維護者,有人造反當然要滅掉,有人逃跑當然要嚴懲。

儒家的出發點還是人性,從人性出發、從人性著手才是陽明事功的基礎。

5樓:

儒學=善良心靈=不殺人。這太樸素了吧。儒家又不是佛教。

孔子也殺過人的。

另外題主你最後說「這不是違背了儒者的根本嗎?」,你指的「根本」是什麼?

不要太想當然的給別人的理念新增自己定義的屬性。

請問一下王陽明這麼有名的乙個人,為什麼沒有人給他拍乙個比較有深度的電影呢?

他有名個屁屁。名聲就是這幾年才又被捧起來的。就是乙個典型的 唯心論 代表人物,如果你中學時好好學過 政治 這門課,你是學過他的。完全就是做為反面教材出現的案例。你可以說他學術有可取性,他的學說有時代性,但他和 偉大 半毛關係都沾不上。要是咱們都以他的學說來治國,咱們就是日本 就是美國,怎麼著呢?新冠...

王陽明 致良知的知 和 格物致知 的知是一回事麼?

夜雨聲歌 王陽明的致良知和格物致知都是追求乙個所謂的 知 這個知即是天理,只不過二者的追求方法不一致而已。這個天理,講的是人的仁義道德,一種聖人品質,一種原始淳樸的赤子之心 千夜 知,什麼是知,老子雲為學日益,意思是每天學習更多的知識,那麼知識越多是不是知呢?這是世俗理解。看莊子精闢點評,吾生也,有...

岳飛和袁崇煥都是軍事將領,為什麼乙個流芳千古,乙個卻飽受爭議

小天板 袁崇煥是那種常說的嘴上和心裡都想做好事,但是幹出來的全是壞事。純粹是眼界和能力不行,事後看袁崇煥政治和軍事上都特別天真,本來大明是防守為主,不瞎折騰還沒啥大問題,可惜。類似於趙括,馬謖這種的。他要是老老實實不折騰,邊學習邊發展,五年平遼沒完成,崇禎也不會拿他怎麼樣。 統治者掌握話語權,他們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