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歷史上劉禪沒有投降而是戰死,歷史會怎麼評價他?

時間 2021-05-12 19:57:44

1樓:言必有證無情緒

明明大多數時間的時候還是挺英明的,然而卻有無能的大名,如果再戰死,那就是無能加蠢了。以事實論,劉禪的投降的確是利益最大化了,是明智之舉(對比歸命侯,劉禪可是安樂公,高一級呢)。

2樓:ac8869221

蜀漢在三國時期一共存活了42年,雖然是壽命最短的乙個國家,但卻最被後人熟知。其實蜀國在被滅之前,劉禪本有一次機會可以出兵抵禦,但因聽信小人黃皓的鬼神之說,便也沒有防備之心。最後鄧艾帶兵殺入成都,方才知道為時已晚,選擇了投降。

有人說劉禪投降是因為不想讓蜀軍白白去送死,體現了他的仁義之心,實際上這是對劉禪的誤解,劉禪再怎麼仁慈也不可能讓先父創立的基業毀在自己手中,只是沒有做好萬全的準備,導致最後戰意全無。姜維雖然抵擋住了鍾會大軍,但鄧艾從景谷道殺出,擊敗了諸葛瞻,劉禪也沒了防禦的資本,最後在朝中大臣的建議下只能束手就擒。

如果當年劉禪聽了姜維的勸告,提早派人駐守險要,說不定還能抵擋住這波攻勢,蜀國也不會就此滅亡。到了那時三國的格局會有什麼變化呢?可能蜀漢還會是第乙個被滅掉的,只是能拖延一些時間罷了。

當時不管曹魏的攻勢如何,蜀漢自己內政都已經亂做一團。姜維窮兵黷武,在朝中重臣諸葛瞻、張翼、黃皓等人都反對姜維北伐的情況下,依然堅持北伐。後來因為姜維不敢回成都,就在沓中屯田,準備行軍所欲物資,打算繼續北伐。

3樓:尋夢

毫無疑問,肯定會比現在評價要高。現在主要問題就是要高多少

這個時候我要拿出兩個人來與他作比較:諸葛瞻和劉諶。

首先說諸葛瞻:縱觀他的一生唯一一次可以表現的機會在於「綿竹之戰」,勝了一陣但是最終卻輸了。從戰爭來分析,他率守家的精銳之兵卻沒能打過鄧艾剛剛偷渡陰平的疲憊之軍,的確是說不過去,可以說他的領軍能力絕對是不如鄧艾的。

那麼問題來了:他為什麼評價遠遠高於劉禪?因為他沒有投降,而是選擇死守。

如果他投降魏國必將封侯加爵,司馬懿睡著了都得笑醒。諸葛瞻是以「忠」聞名的,因為他能力的確很一般。就連他自己也說過:

「吾內不除黃皓,外不制姜維,進不守江油,吾有三罪,何面而反?」

咱們接著說劉諶:他的一生除了諫言失敗,殺掉妻兒後去昭烈廟自殺以外真不知道他做了什麼。但是正因為他的此舉才得以名傳千古,甚至歷史上有很多人為他打抱不平。

鍾敬伯說過:「北地王恥父之降,大哭祝廟,與妻子俱殺,曰:『羞見基業棄與他人』,劉諶不愧於其祖,劉禪有愧於其子矣。

」這時候跑一下題,談一下正史上對劉禪的評價:無非就是懦弱,善良,無能之類的。

在題目假設成立的話,盤點一下劉禪與以上二位的相似之處。劉禪劉諶:同為昭烈後裔;同樣是與社稷共存亡。

劉禪諸葛瞻:同樣是從父輩的光輝下長大的,做什麼都有關父親名聲;同樣是戰死綿竹。(能力方面劉禪具有爭議性,姑且與諸葛瞻劃個等號)

最後總結一下,倘若劉禪戰死綿竹,後世評價應該會與諸葛瞻相差無幾,落的乙個不愧先父的名聲,昭烈廟裡的劉禪像應該也不會被拆了(*/ω\*)

我只是從歷史的可能性上推測的,有不足希望提出,不喜勿噴( ' ' )

4樓:

《三國志後主傳》:

評曰:後主任賢相則為循理之君,惑閹堅則為昏暗之後,傳曰「素絲無常,唯所染之」,信矣哉!禮,國君繼體,逾年改元,而章武之三年,則革稱建興,考之古義,體理為違。

又國不置史,註記無官,是以行事多遺,災異靡書。諸葛亮雖達於為政,凡此之類,猶有未周焉。然經載十二而年名不易,軍旅屢興而赦不妄下,不亦卓乎!

自亮沒後,茲制漸虧,優劣著矣。

戰死與否大概不會影響上面的評價。

最多加幾句:

嗚呼!君主暗於機宜,拙於經略,逞匹夫之勇,上無可安社稷,下不足保黎民,身死族滅,公道不行而宗廟隳亡,寧不哀哉!

歷史上的阿斗(劉禪)真的扶不起嗎?

乞討 我們說劉禪是 扶不起的阿斗 主要是說劉備死後,他對諸葛亮言聽計從,沒啥主見。其實,劉禪還是有主見的。比如諸葛亮提議北伐,劉禪是反對的。因為當時蜀國的GDP比魏國差遠了,不僅打不過,還勞民傷財。但諸葛亮堅持要打,劉禪也沒辦法。諸葛亮死後,劉禪馬上停止了北伐,可見他也有明白的時候。另外,劉禪 樂不...

歷史上投降的君王和將軍,投降之後過的怎麼樣?他們的後代過的怎麼樣?

大俠韋示安 我覺得題主的意思,這投降應該是因亡國而降的君王和兵敗而降的將軍吧。禪讓肯定就不算了,都沒有流血衝突。那種見勢不妙叛降或者被說服投降那種應該也不算吧,前者如張郃,後者如黥布。想到哪寫到哪。章邯。鉅鹿之戰後帶幾十萬秦軍投降項羽,自己後來被項羽封為三秦王之一,被劉邦打敗,包圍,最後自殺。秦王子...

如果歷史上沒有了王安石,會怎樣?

sue girl 蟹妖。第一,歷史發展方面,假如沒有王安石,宋朝還是一樣的發展,一樣的衰落。歷史上王安石變法 熙寧變法 與張居正改革齊名。不同於張居正改革的是,王安石變法的主導者實際上是神宗皇帝 年號熙寧,元豐 因而王安石變法的失敗也不以王安石被罷相為標誌,而是以神宗皇帝去世 王安石第二次被罷相後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