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看待劉備率軍攻打孫權,卻被陸遜火燒連營?

時間 2021-05-12 08:34:41

1樓:雅緻的駱駝

1、曹丕太蠢錯失滅吳的好時機

2、孫權其實也不是很願意讓陸遜獲得這麼大的勝利,他可能很希望夷陵之戰是呂蒙打的,然後呂蒙再死掉

3、劉老闆慘啊

2樓:月光下的9527

夷陵之戰,劉備孤注一擲, 連營七百里,勝則吞併吳國,敗則屍骨無存,真的如此嗎?或許,劉備在期待第三種結局!

"蜀雖狹弱,而備之謀欲以威武自強,勢必用眾以示其有餘。且關羽與備,義為君臣,恩猶父子;羽死不能為興軍報敵,於終始之分不足。"

關羽敗亡後,魏國朝中普遍認為蜀國會龜縮自守。

只有劉曄認為劉備必會興兵代吳一則劉備與關羽有兄弟之情,一定會出兵報仇,二是劉備一向以武力顯示力量,一定會出兵以震霄小。

情況確實如此,劉備有一定要伐吳的理由,劉備入川奪取劉璋基業靠的是武力,他的大本營便是荊州,益州蜀漢高層大部分都是荊州空降而來,益州士人末必心服,況且荊州一失,蜀漢震動,劉備一定會出兵彰顯武力,一方面可團結剛建立的蜀漢,一方面,震懾群小之心!

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

荊州一定要奪回來,多年前的隆中對,諸葛亮的大略便是橫跨荊益,一旦天下有變,荊益兩路北伐,以成大業。

如今荊州已失,想恢復中原,只能走秦川一路,道長險阻,孤軍難繼,整個蜀漢困守川蜀,守土之犬安能成大事,所以,荊州不只是曾經的大本營,更是初生蜀漢的未來戰略大計。

孫權詐襲荊州,荊人人心不安,劉備在荊州素有恩信,一旦軍事有利,則荊州必震動而響應。

諸葛亮在戰前沒有勸阻劉備東征,大概也是不想放棄自己曾經的戰略規劃吧!有記載的勸阻劉備的大臣有趙雲,秦宓,以諸葛亮的地位,如果開戰前有勸阻一定會有記載,故懷疑諸葛亮對劉備伐吳為預設的態度。

大軍敗亡,諸葛亮嘆說"法孝直若在,則能製主上,令不東行;就復東行,必不傾危矣。"諸葛亮惋惜的不是法正,是後悔當初自己未能規勸劉備東征啊。

癸亥,孫權上書,說:「劉備支黨四萬人,馬二三千匹,出秭歸,請往掃撲,以克捷為效。」

想必當年曹操二十餘萬慘敗赤壁劉備還依然記得,那今天劉備有什麼信心五萬餘人能吞併吳國。

再看劉備的將領,吳班,馮習,張南,之前完全沒聽說過,應該全是劉備新提拔上來的吧!如果真要和吳國血拼,那應該帶馬超,魏延,吳懿,李嚴等宿將吧,感覺劉備完全是把這場戰當成練兵場,為蜀漢培養下一代了!

反觀吳國,陸遜為大都督、督朱然、潘璋、宋謙、韓當、徐盛、鮮于丹、孫桓等五萬人拒之。這估計是孫權能拿得出手的最佳組合了,吳國全明星陣容,劉備拿什麼贏,相持八個月,劉備在等什麼?劉備所期待的第三種結局該如何實現?

曹丕,劉備獲勝的最大王牌就是曹丕!

與劉備一樣,曹丕也剛剛登基,他也需要一場戰鬥來刷威信,而蜀吳相攻,便是最好的機會!

劉備堅信曹丕必會伐吳,所以拒絕了開戰前孫權的求和,以戰迫和才能狠狠地打孫權的臉,報關羽的仇,漲自己的威風。魏國一旦伐吳,孫權必惶恐求和,陸遜諸軍擔心後方,必定軍心不安,這時連營已久的蜀軍一旦攻擊取得成果,孫權定會割荊州求和,這時順勢答應,並以江北黃權為先鋒伐魏以策應吳國,則蜀吳聯盟再成,天下局勢再變!

孫權顯然預料了魏軍來伐這種局面,一開始便向曹丕稱臣,並且只給陸遜五萬人,對陣劉備剛剛好,剩下的軍隊顯然都在防曹丕。

今天下三分,中國十有其八。吳、蜀各保一州,阻山依水,有急相救,此小國之利也。今還自相攻,天亡之也。

宜大興師,徑渡江襲其內。蜀攻其外,我襲其內,吳之亡不出旬月矣。吳亡則蜀孤。

若割吳半,蜀固不能久存,況蜀得其外,我得其內乎!

劉曄勸曹丕攻吳,吳滅則蜀亦勢孤,可惜曹丕以孫權稱臣,攻擊吳國顯得魏國不講道義為由拒絕了。唉!曹丕,劉備在等著你呢,劉備認為自己將吳國大部分兵力牽制在夷陵地區,曹丕一定會出手,卻不知曹丕是個短視鬼,很享受孫權的吹捧。

等到蜀國夷陵大敗,吳國不臣魏國之時,魏軍大舉伐吳!劉備終於等到了遲來的戰機,身在永安的劉備還寫了封信給陸遜:

劉備聞魏軍大出,書與遜雲:"賊今已在江陵,吾將復東,將軍謂其能然否?

可惜蜀國己連敗二場,真正的元氣大傷,這封信,也只是劉備最後的倔強而己!

3樓:塗景鑠

孫權並沒打算還荊州。

當時的背景是魏佔襄陽,且襄陽南陽一帶屯有重兵。

吳佔南郡。

劉備自白帝而來,被陸遜堵在夷陵。

軍力上,劉備四五萬人,陸遜也帶了五萬人,劉備並不佔優。

又是進攻,在夷陵多山地區,劉備機會不大。

但劉備進攻,有乙個最大的好處是賭小曹同志也出兵打東吳。

那麼東吳極可能為了收縮防線,交出南郡,退守江夏。

魏國有沒有可能出兵?當然是有的,事實上曹丕在三路都放到了兵馬,準備進攻。

東吳方面同樣也知道。

而在夷陵之戰結束乙個月左右,曹丕就派出三路估計有十多萬人進攻東吳。十多萬人,要說之前沒準備,也不可能能這麼快派出來的,所以曹丕本就是打算來個漁翁得利。

這時陸遜依然在夷陵防已經退守白帝的劉備。

但曹丕來的太晚,劉備已經大敗,當然就爭不到乙個新的湘水之盟。

劉備與陸遜對峙了一段時間,但在大敗前,也沒有什麼跡像顯示劉備會敗的如此之快。

曹丕收到劉備布防情報時,已經來不急了,劉備很快就大敗,漁翁是做不成了,只能自己上。

總之,劉備本來不需要擊敗陸遜,只要曹丕早點出兵,他就很大機會能拿下南郡,但是相峙之時,東吳也沒有多大損失,所以曹丕也遲遲不到,最後又被陸遜快速擊敗,自然是失敗的。

但這個時間點上出兵,從戰略上講,是有機會的。

4樓:一葉而知秋

這看待個啥。

陸遜指揮若定,孫權大事相托,劉備一意孤行,諸葛無聲無息。

雙方實力相近,吳軍以逸待勞,蜀軍士氣盡失,陸遜火燒連營。

5樓:

你以為是劉備率軍大兵壓境,實際上在史書裡這一段更像馬援討蠻。

陸遜守住出川口,紮牢防線。蜀軍衝不出去,又沒有地形展開,後勤補給轉運困難,紮營只能扎連營,還要對抗暑氣,山洞待久了各種疾病也會流行。

陸遜以逸待勞,團結部下,後方穩固,越拖蜀軍士氣越低落,孫權也不是趙構,取勝易如反掌。

6樓:哀-此去經年

首先,「shuai」字錯了

其次,沒說演義,那就說史實,就是雙方差的不多的實力,然後劉備幹不過陸遜而已(陸遜真是良將大才,恨吳的我都不得不說);

至於動機,有版本說孫權還想繼續打巴蜀所以劉備才搶先出擊,待考證。但是肯定不像演義一樣純報仇,孫權也沒說過還妹和荊州的事。劉備有自己的其它考量,儘管被後人證明是個失誤。

其它沒什麼說的,就是一場陸遜指揮得當,計謀出色,對三國影響較大的戰役。

7樓:豆子哥

說好了主帥對毆,你孫十萬派個陸遜什麼意思?有本事你帶兵來和我幹。

劉備伐吳必須伐。不然荊州人心安定,季漢只能憋在四川太憋屈了,基本喪失爭霸天下的機會。

東吳背刺幹的不地道,人心向背,在三國那個年代盟友背刺很失人望。劉備剛在漢中幹了曹魏,士兵士氣能力處於巔峰。孫吳雖然取了荊州手段不光彩,而且士兵陸戰能力確實一般。

唯一沒料到的是失去法正,張飛關羽黃忠的季漢缺少副帥和參謀導致面對陸遜戰況不利最終被火燒連營。

戰爭中充滿偶然因素,水火兩項一向是戰爭中翻盤利器。面對嚴密防守的陸遜,劉備一直在積極尋找戰機,可惜被人抓住破綻。同樣如果陸遜漏出破綻劉備未必不能一戰而定。

這場仗孫吳雖然贏了,但是沒有帶走季漢的能力,但是如果季漢贏了,孫吳必然被一波帶走。

整個戰役我覺得我們從簡短的史料中很難分析出什麼,唯一可以知道的是劉備軍一直處於攻勢,積極尋找戰機希望一戰而下。而陸遜死命防守也在尋找對面破綻。雙方都希望一戰而定,季漢怕的是後勤,孫吳怕的是人心。

陸遜前期被動的主要原因未必不是荊州人心浮動,所以相對季漢孫吳更怕。

畢竟如果陸遜敗了,季漢順江而下面對折返跑微操大師孫十萬,皇叔打他和打兒子區別不大。

而季漢敗了還能拒險而守李嚴,諸葛還是能抵擋的住的。

8樓:諏訪上下大朙神

呂子明白衣渡江,關羽敗走麥城,荊州易手。正是介於這件事,劉備決定伐吳。那麼我們就多分幾點去看一看。

第一, 劉關張三兄弟情同手足,關羽又是季漢大將,劉備在這個時候不給關羽報仇,在情理上是說不過去的,而劉備頗以仁義著稱,所以他不會給自己落下乙個涼薄的名聲。

第二, 從大局來說,諸葛亮曾經在《隆中對》裡說過: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所以說這兩個地方對劉備來說非常重要,可以說這兩個地方就是季漢的統治核心所在,有了這兩地才能得長久,所以劉備必須奪荊州以維穩,因為荊州這個東出北伐的跳板對於劉備完成統一的大業至關重要。所以,荊州必須奪回來。

且荊州在東吳的手中時間並不長,根基相對來說還不穩定,所以要奪回荊州也不是沒有可能。

第三, 就是當時的魏國內亂,已經無力進犯,而吳國自從呂蒙死後,後繼無人,劉備認為自己征戰多年經驗老到,可以輕易的滅掉東吳,說白了就是有點自信過頭還有就是輕視東吳,這點從《三國演義》中劉備得知東吳拜陸遜為帥時表現得那種不屑就能看得出來。

所以,從上述就可以看出,劉備出兵伐吳是有為關羽報仇的原因,但是更多的可能就在於想要收復荊州滅掉東吳,而關羽的死就成為了乙個劉備伐吳的導火索。

我認為劉備伐吳的戰略是對的,而且時機把握得很準,我們從以下幾點來說明:

第一, 在劉備入川以後,三國鼎立的局面已經初步形成,我們從當時的魏漢吳三國的實力來看,魏國地廣人盛,兵多將廣,而且交通發達,易於各個城池互相支援;而季漢佔據西川,地勢險峻,易守難攻,國力經過發展以後也算強盛;東吳雖說世居江東,但是軍事實力相對來說比較弱,只有一道長江作為天險。

所以,總體來看,魏國在當時實力最強,季漢次之,東吳最弱,劉備要是想要一統天下,匡扶漢室,那就必須要先打敗一方,在謀取天下,而如果自己和魏國開戰,不管是從軍事實力還是從經濟實力來說,他基本上是沒有任何勝算的,而如果把這個物件換做東吳,劉備認為自己的勝算還是很大的,而且,如果這場戰爭能夠勝利,季漢的國力能夠再次大漲,軍事實力也可以再次增強,到時候再去和魏國開戰,自己的勝率會很大程度的增加。

第二, 季漢雖然擁有天然益州天險,易守難攻,但是要謀取天下,就必須走出西川,在西川之外建立基業,而這個最好的地方就是,荊州,《三國志》中諸葛亮在《隆中對》中也對劉備說過"將軍欲成霸業,先取荊州為家,建立基業,待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劉備也一直按照這個戰略方針在走,可是,荊州已經丟失,這就對劉備的戰略方針影響巨大,荊州的丟失也就意味著劉備失去了謀取中原的重要根據地,所以,奪回荊州是勢在必行的,到這也許有人會說,為什麼一定要奪取荊州,我們看一看地圖就可以知道,季漢西面是青藏高原,而北面緊鄰魏國,中間有祈連山作為間隔,東面為荊州,如果要是放棄了荊州,那就只能北出祁山了,但北出祁山比攻荊州更加困難。

第三, 我們從季漢攻打東吳的時機來看,劉備把握的也非常到位,當時,劉備攻打荊州時,距離關羽被殺已經過了兩年,季漢的兵將也得到了休整,兵力更是得到了增強,與此同時,季漢的國力也在這兩年的時間裡得到了很大的提公升,最重要的是季漢的兵將,也並未忘記荊州的恥辱,對於奪回荊州士氣前所未有的強大,而且當時季漢的一些隨劉備東征西討的老將領都還健在,這也正是劉備在攻打東吳前期所向披靡的主要原因。

你是怎麼看待劉備的?

忠勇無雙曹子孝 乙個為了自身利益在亂世中火中取粟的梟雄仁德什麼的就別拿來找打臉了項羽見士兵飢寒也會分與飲食但只被太史公評了乙個 婦人之仁 劉備也一樣作為一鎮諸侯既沒有改進什麼政治制度推動社會發展也沒有做什麼值得大書特書的恢復生產富國強民的事說仁德臉皮太厚了劉備是諸侯評價他就按諸侯的標準不要搶益州的時...

怎麼看待劉安殺妻喂劉備?

劉安殺妻雖然荒繆,也未必是真事,但演義裡事件的字裡行間是有隱藏邏輯的,並沒有譁眾取寵之嫌。讀書雖然要觀其大略,也要細讀體察作者筆墨間的良苦用心,否則浮於表面,就會給自己產生很多疑惑。古文創作並不像今天的 新三國 一樣巴不得把編劇小學生般的膚淺套路揉碎了硬塞到小學生受眾的讀者嘴裡。 豫西刀客 首先當然...

怎麼看待加拿大的失業率?

櫻桃胖胖 我覺得很多叫囂著不好找工作的人大部分情況下是自己就不夠努力的。不管什麼問題先問問自己 來加拿大這麼久,英語夠好了嗎,成績夠好嗎,參加了足夠的活動嗎,個人能力鍛鍊的夠強嗎。如果回答都是no,那麼問題肯定不在於加拿大失業率高不高上面了。 YourEducation 1 語言是最重要的敲門磚,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