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人口和耕地遠勝初唐,貞觀之治甚至大唐盛世都是假的 的說法是真的嗎?

時間 2021-05-12 00:24:19

1樓:「已登出」

這個問題到底是黑隋,還是黑唐呢?既然你隋國力遠超唐,結果打個高句麗打的雞飛狗跳,還身死國滅。反而是國力遠不如你隋的唐,打出了天可汗的聲望。嗯?!到底黑的是誰?

2樓:

有乙個影響很大的因素建議諸君考慮,那就是隋朝均田,是真的給地的,而且不但良民給,良民私屬的奴婢和部曲客女也給,所以人口隱匿要少的多。

唐朝的均田令是不給土地的,只是規定待遇,而且就這奴婢也是沒有的,唐律奴婢都不算人,所以報戶口也存在奴婢人口的海量隱匿。

3樓:南風知我意吹夢到西洲

地主豪紳瞞報人口,為了避稅。

清查人口歷任皇帝都在做,玄宗尤為出色。

玄宗若短命些,可比肩太宗。晚年對自己的政治手段明顯過於自信了,把兒子不當人,拿來做博弈工具,用完就殺了。

肅宗反他還有活路,不反必死無疑,我賭十塊錢。

4樓:德先生

我個人覺得,隱瞞戶口這種事是存在的,隋文帝怎麼統計人口的呢?是「大索貌閱」的方法。開皇三年,清理出陰漏男丁44.3萬人,共計164.15萬口。

大索貌閱算是十分嚴格的檢查人口的手段,但是唐初到中期(618—755)並沒有這麼嚴格的戶籍檢查制度,瞞報逃稅還是存在的。

5樓:馬藍藍

是啊,那890萬戶,三分之二是怎麼沒的?

這890萬戶也不是一兩代人的時間能達到的吧,有多少是北周和南陳留給隋的?

隋煬帝坐擁將近900萬戶的驚人國力,怎麼還被突厥圍了,三次東征都搞不定高句麗?

唐太宗晚年才不到400萬戶,是怎麼搞定東突厥、吐谷渾、高昌、薛延陀,兒子還搞定了高句麗、西突厥?

乙個十礦飛龍騎臉拿不下人家,反而家裡自爆,身死國滅;乙個五礦暴打四方,捉了敵酋來長安跳舞,被尊為天可汗,孰高孰下?

6樓:tst貓神

一耕地數量

(一)《通典》卷二《食貨典·田製下》:

開皇九年,任墾田千九百四十萬四千二百六十七頃。

至大業中,天下墾田五千五百八十五萬四千四十頃。。

我覺得又有史盲來指出大業中期墾田地5585萬頃= 55850000x100x0.728= 當今40.6588億畝比今天高了。。。。。

但事實上並不是這樣。

隋初的任墾畝數是以戶數乘以應受田得出的,一戶平均5.1口人,男丁授100畝,女人授40畝,應受田畝1906800000,數字是對的上的。

而大業中期的畝數是用人口數量乘以單個男子授田數,5522400000畝田,資料是正確的。

而且收稅並不是用這個收稅,是按各郡實授田收稅。

7樓:天線包包包包

隋朝的人口為何大增?

隋文帝受禪之時,有戶約360萬,平陳又得50萬戶,按每戶五人計,全中國人口約2050萬。

隋煬帝時期,有戶約890萬,人口約4600萬。

隋朝的人口為何會大增呢?其實並不是因為人口自然增長,而是隋朝朝廷搜括出了眾多隱戶。

1、隋朝大力搜括人口

《隋書·乞伏慧傳》:高祖受禪,拜曹州刺史。曹土舊俗,民多奸隱,戶口簿帳,恆不以實。慧下車按察,得戶數萬。

《隋書·令狐熙傳》:(令狐熙)拜滄州刺史。時山東承齊之弊,戶口簿籍類不以實。熙曉諭之,令自歸首,至者一萬戶。

《隋書·皇甫誕傳》:上以百姓多流亡,令(皇甫)誕為河南道大使以檢括之。及還,奏事稱旨,上甚悅,令判大理少卿。

2、制定政策,讓百姓離開豪強,成為國家的編戶

《文獻通考》:隋受周禪,至大業二年,有戶八百九十萬。蓋承周、齊分據,暴君慢吏,賦重役勤,人不堪命,多依豪室;禁網隳廢,奸偽尤滋。

高熲睹流冗之病,建輸籍之法,於是定其名,輕其數,使人為浮客,被強家收太半之賦;為編氓奉公,上蒙輕減之徵。浮客悉自歸於編戶,隋代之盛由此。

3、設裡閭之制,讓百姓互相檢舉,「戶口不實者,正長遠配」

《隋書·食貨志》:製人五家為保,保有長。保五為閭,閭四為族,皆有正。畿外接裡正,比閭正,黨長比族正,以相檢察焉。

《隋書·食貨志》:是時山東尚承齊俗,機巧奸偽,避役惰遊者十六七。四方疲人,或詐老詐小,規免租賦。

高祖令州縣大索貌閱,戶口不實者,正長遠配,而又開相糾之科。大功已下,兼令析籍,各為戶頭,以防容隱。於是計帳進四十四萬三千丁,新附一百六十四萬一千五百口。

4、王夫之說,隋朝戶口歲增,並非民之自增,而是「蓋上精察於其數,以斂賦役者之增之也」

《讀通鑑論》:今隋之所謂戶口歲增者,豈徒民之自增邪?蓋上精察於其數,以斂賦役者之增之也。

人方驟蕃,地未盡闢,效職力於為工為賈,以易布粟,園林畜牧以廣生殖者未遑,而亟登之版籍,則衣食不充。非民之數盈,地之力歉,而實籍其戶口者之無餘,而役其戶口者不酌其已盈而減其賦也。乃欲奪人之田以與人,使相傾相怨以成乎大亂哉?

故不十年而盜賊競起以亡隋。民之不輯也久矣,考其時,北筑長城,東巡泰嶽,作仁壽宮,而丁夫死者萬計,別宮十二,相因營造,則其剔丁莊以供土木也,不待煬帝之驕淫,而民已無餘地以求生矣。乃姑為均田以塞其匄免之口,故曰唯然而民困愈亟也。

5、隋煬帝即位後,又貌閱一次,「進丁二十四萬三千,新附口六十四萬一千五百」

《隋書·裴蘊傳》:於時猶承高祖和平之後,禁網疏闊,戶口多漏。或年及成丁,猶詐為小,未至於老,已免租賦。

蘊歷為刺史,素知其情,因是條奏,皆令貌閱。若一人不實,則官司解職,鄉正里長皆遠流配。又許民相告,若糾得一丁者,令被糾之家代輸賦役。

是歲大業五年也,諸郡計帳,進丁二十四萬三千,新附口六十四萬一千五百。

《文獻通考》:煬帝大業五年,戶八百九十萬七千五百三十六,口四千六百一萬九千九百五十六,此隋之極盛也(後周靜帝時,有戶三百九十九萬九千六百四,至隋開皇九年平陳,得戶五十萬,及是才二十六七年,直增四百八十萬七千九百二十二)。

8樓:lfly06

耕地面積的資料 @秋菊落英 已解釋的比較清楚。

人口問題,簡單解釋下:隋初的400萬戶,是不實資料。根據復旦大學新出的《中中國人口史》第二卷統計分析,北周滅北齊後,中國北方人口戶數約559萬,經過發展與人口大索貌閣,開皇九年隋滅南陳前,隋的人口約700萬戶,開皇九年隋滅南陳後全中國人口戶數大約750萬戶,開皇末年達到870萬戶,大業五年最頂峰達到890-900萬戶。

隋朝人口的增長,除隋文帝功勞外,也是在南北朝後期原來自然人口就有約700萬戶基礎上發展的。

唐初因隋煬帝一系列的大工程、三征高麗,人口已銳減,後面七年的統一戰爭人口又進一步減少,武德後期人口戶數二百餘萬戶。

再稍做補充,很多歷史愛好者(包括部分專業史家)沒受過數學分析訓練,對資料敏感度不夠,隋初人口戶數若只有400萬戶,而隋大業元年是870萬戶,也就是說24年增長470萬戶,人口年平均增長率達到4%,這是什麼概念?以當代人均壽命比古代翻番,新中國各種條件遠超2023年前,最巔峰的人口增長率,也只有部分年份接近3%,以古代的人均壽命、經濟條件,4%的人口自然增長率,完全是無法達到的。所以,以後看到各類資料,建議大家進行估算,用模擬法比較一下,就可甄別出不少不實資料。

為什麼秦朝和隋朝過後的漢朝和唐朝生命力如此旺盛?他們之間有哪些聯絡嗎?

因為唐朝一路繼承北朝,最終得到了適應時代的制度和尚未僵化的統治系統,如果隋朝不是被楊廣浪死了,隋朝的生命力和國祚不見得會比唐朝差多少。 小魚兒 前人栽樹後人乘涼 繁榮的背後定是一段不那麼完美的故事 但是劉邦看到了此法之弊同時他也有史可鑑 這也可以解釋劉邦在他實現目標時候對待人民的態度與項羽的不同如果...

對人類而言,耕地的牛和陪人的狗哪個更重要?

呂祖謙 如果狗的屬性僅僅是陪伴,牛的屬性僅僅是農業生產,那麼自然保障生存需求的牛比生活需求的狗重要。誰讓題主把問題定語限制了呢 badger 先有物質,再有精神。古代比如秦國,對牛是登記造冊,律例管理的。現代牛也比狗貴。但是對於物質富裕,現代化農業的地方來說,陪人的狗更重要了。 一抹陽光 我覺得牛吧...

如何看待用人口和 GDP 修正過的奧運獎牌榜?

大Joy 我喜歡這種獎牌榜,小國弱國得獎牌總是尤其值得佩服的事情。我只是好奇,既然不是按照人口比率或者GDP比率提供奧運會參賽名額,那這種演算法在統計學上會有哪些意義? 楊林 謝了麼毫無意義啊。如果大家學過數學或者經濟學都是到乙個東西叫 相關元素 吧,只有兩個有直接關係的元素比較起來才有意義。舉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