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因為史料的斷句問題而造成的歷史研究中觀點的分歧對立?

時間 2021-05-11 14:35:30

1樓:陳少安

初中老師講《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時候,無意中說過她認為「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這一句應該是要另一種斷句方法的:

「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我個人比較偏向於後者。所以,這不是回答,而是希望得到各位的不同見解。

2樓:

「夔/一足也」還是「夔一/足也」

《韓非子·外儲說左下》有這樣乙個因斷句不同導致誤會的有趣故事:

魯哀公問於孔子曰:「吾聞夔一足,信乎?」曰:

「夔,人也,何故一足?」彼其無他異,而獨通於聲。堯曰:

『夔一而足矣。』使為樂正。故君子曰:

『夔有一,足。非一足也。」

翻譯過來就是:

魯哀公問孔子:「我聽說夔只有乙隻腳,可信嗎?」孔子說:「夔,是個人,怎麼會乙隻腳?

他沒有什麼特殊的地方,就只是精通聲律。堯說:『有夔乙個人就足夠了。』指派他當了樂正。因此有學識的人說:『夔有一足夠,不是乙隻腳啊。』」

巧合的是,《山海經》中有一種奇獸就叫「夔」,也的確只有乙隻腳。

《 山海經·大荒東經》記載:「狀如牛,蒼身而無角,一足,出入水則必有風雨,其光如日月,其聲如雷,其名曰夔」。

我猜這大概就是古人因斷句不同而產生的一種怪獸吧!

3樓:

在他痛斥太子的話語裡面就有這樣一段話,這段話特別重要,他就說,「更有異者,伊每夜逼近布城裂縫向內窺視……令朕未卜今日被鴆,明日遇害,晝夜戒慎不寧,似此之人,豈可付以祖宗弘業!」其中最關鍵的一句是什麼呢?就是「逼近布城裂縫向內窺視」。

「伊」就是這個他,就是說的胤礽,皇太子。說更有奇怪的事情就是,他每天晚上「逼近布城裂縫向內窺視」。大家知道過去中國的文字是沒有標點符號的,要把一篇文章讀通需要做什麼事情呢?

需要斷句,您會斷句嗎?斷句是個學問啊,您像這一句,「每夜逼近布城裂縫向內窺視」,就有兩種斷句的方法:一種就是「逼近布城,裂縫向內窺視」,就是太子走到康熙住的帳篷的外面。

「裂縫向內窺視」,裂縫這個「裂」是動詞,那就一定要拿出匕首,對不對啊?要不你怎麼劃乙個縫啊?這很恐怖,他把這個帳篷劃開,然後把它扒開往裡面看,老不死的,還不死,這多恐怖啊!

這是一種斷句方式;還有另外一種斷句方式,就是「逼近布城裂縫,向內窺視」,這就柔和得多了。大家知道皇帝住的帳篷也是布做的,而且如果圓形的帳篷的話,是很多的布幅疊和在一起構成的,明白這意思吧?咱們拉窗簾,這兩個窗簾之間最後它是互相被遮蓋住的,對不對?

那麼這個另外一種斷句叫「逼近布城裂縫」,這個布城本身就有裂縫,本身他就具備了兩個手把它扒開,就有裂縫的可能,這個「裂縫」是名詞,明白了吧?他把這個扒開往裡面看,哦,還在那兒活動呢,我什麼時候當皇帝啊?這就柔和一點,柔和一點。

現在就不知道康熙當時氣成那個樣子,他是怎麼來斷這個句的?估計可能他是剛才我說的第一種。你想那還得了,是不是啊?

所以他說他很擔心,他說「令朕未卜今日被鴆,明日遇害」,「朕」就是皇帝的自稱,「被鴆」就是「飲鴆止渴」的那個「鴆」,明白嗎?就說既然可以拿乙個匕首把帳篷劃開看我,那麼也可能某一天給我敬一杯酒,給我衝好一杯茶,讓我喝,最後就可能裡面下毒藥啊,對不對?這我還能睡踏實嗎?

不但我睡不能踏實了,我吃喝都不能踏實了,對不對啊?所以康熙氣得要死,所以他就說,根本就不行,這樣的人不能夠把祖宗的家業傳給他,於是就宣布把胤礽給廢掉了,這就是有名的康熙四十七年的帳殿夜警事件,太子就被廢掉了。

引自《劉心武揭秘紅樓夢》

4樓:景行止

《史記·秦始皇本紀》中的「禁不得祠明星出西方」。

明朝萬曆年間凌稚隆所纂《史記評林》斷為「禁不得祠。明星出西方。」並引用徐廣、皇甫謐的注釋,認為「明星出西方」是指的彗星出現。

《史記評林》卷六

清代學者姚範認為「明星」即為《封禪書》中所提到的「令天下尊祠靈星」中的「靈星」,又稱「出上脫一星字」,脫漏的這個星才是皇甫謐所說的彗星。日本學者瀧川資言《史記會註考證》據此斷為「禁不得祠明星。出西方、」。

《史記會註考證》頁一六七

2023年,日本學者藤田豐八提出,這裡的「不得」是梵語「佛陀」(Buddha)的音譯,這一大膽的猜測引發了很多國內學者的興趣,陳寅恪就引用過這一說法。明確認可此說的則有岑仲勉(《春秋戰國時期關西的拜火教》)、馬元材(《秦時佛教已流行中國考》)。

按照這種解釋,禁的物件是佛教祭祀,則「禁不得祠」就是一句完整的話,「明星出西方」則是另一句話。中華書局2023年點校本《史記》就參照了岑仲勉的說法,標點為「禁不得祠。明星出西方。」

當然這個音譯說的腦洞實在太過離譜,引起的反對也是很強烈的。向達直斥為「神經過敏,難以據為典要」,楊憲益則提出「'不得'古音當為Pudck,而不能為Buddha的音譯。」陳槃對秦漢法令中「禁不得」的句式進行了歸納,用鄧廣銘的話來說就是:

「『禁不得』如何,乃漢律令中習用語。」鄧廣銘還稱「如其說,則「不得」即「浮屠」或「吠陀」,是則秦代不但佛教已傳入中國,且必已為廣大人民所信奉,其香火必已遍各地矣,此萬萬不通之論也。」並「希望此處改用別種斷句法。

」音譯說既然不能成立,那麼「禁不得祠」就不太能說得通,總不可能是禁止所有的祭祀吧?而如果以「禁不得祠明星」為一句,則「明星」可以當做太白金星的別稱,秦漢時代也確實有祭祀金星的傳統。據《漢書·地理志》記載,右扶風陳倉縣下有「上公明星祠」,這裡「上公」也是太白金星的別稱,可以印證此說。

而且,金星向來與兵戈之事相關,這一禁令與「收天下之兵」的行為恰好能形成對應。不過這樣一來,下面的「出西方」三個字又無法解釋了,強行補上乙個「星」字(或者是「彗星」二字),也是很難以讓人信服的。

2023年辛德勇的《秦始皇禁祠明星事解》一文否定了上述兩種斷句方式,將「禁不得祠明星出西方」作為完整的一句話,提出了乙個新的解釋。他根據關沮秦墓竹簡的記載「卅六年,置金,上公、兵死、陽主歲,歲在中」,認為在始皇三十六年上公(金星)仍然被列為祭祀物件,那麼始皇三十三年就不可能有「禁不得祠明星」的詔令(當然範圍更廣的「禁不得祠」就更不可能了)。

而如果從占星學的視角來看,「明星出西方」這一天文現象是有利於西方之國的軍事行動的。秦在統一之前本來是位處西方的「陰國」,統一之後就變成了「陽國」,「明星出西方」就從吉兆變成了凶兆,因此才被禁止。中華書局2023年新出的點校本《史記》採納了這一觀點,改為「禁不得祠明星出西方」。

2023年,胡文輝在《中國文化》第四十期上發表的《〈史記 〉「禁不得祠明星出西方」問題再議》一文,又對辛德勇的說法提出了質疑。他認為,辛德勇混淆了「祭祀」和「占卜」兩種行為,祭祀的物件只能是可以作為神靈的、靜態的「某星」,而不會是作為一種現象的、動態的「明星出西方」。而他也提出了自己的理解:

應當斷為「徙謫,實之初縣、禁不得祠。明星出西方。」這裡禁不得祠的範圍只限於「徙謫實之初縣」的刑徒,因為按照《周禮》,罪人是沒有資格參與祭祀活動的,「禁不得祠」相當於剝奪「公民權」的處罰。

至於「明星出西方」則是記錄此年的異常天象,《史記》中常常在每年紀事之末附以此類記載。

我覺得此文的質疑和新解都是有一定道理的,可惜尚未看到回應。

參(xi)考(gao)文(lai)獻(yuan):

徐俊:關於「不得」的後話

陳槃:禁不得祠明星出西方之諸問題

辛德勇:秦始皇禁祠明星事解

胡文輝:《史記》「禁不得祠明星出西方」問題再議

5樓:古之胃炎

【及即王位,封群昌武亭侯,徙為尚書。制九品官人之法,群所建也。】

上述斷句是讀不通的,我比較贊同如下句讀:【及即王位,封群昌武亭侯,徙為尚書,制九品,官人之法,群所建也。】

6樓:伶蒙

《資治通鑑·陳紀七高宗宣皇帝中之下太建九年》

週主從容問譯曰我腳杖痕誰所為也對曰事由烏丸軌宇文孝伯因言軌捋須事帝使內史杜慶信就州殺軌

這句話現在的中華書局版採取了《周書》的格式,斷句為:

週主從容問譯曰:我腳杖痕,誰所為也?對曰:事由烏丸軌、宇文孝伯。因言軌捋須事,帝使內史杜慶信就州殺軌。

注本資治通鑑的宋末史學家胡三省斷句為:

週主從容問譯曰:我腳杖痕,誰所為也?對曰:事由烏丸軌。宇文孝伯因言軌捋須事,帝使內史杜慶信就州殺軌。

並在條下注:宇文孝伯何出此言也!欲自求免死耶?然終於不免也。

王軌、宇文孝伯都是北周武帝朝的重臣,深受信任。出征吐谷渾時,北周宣帝時為皇太子,為掛名統帥,鄭譯隨侍出征,軍重大事決於王軌、宇文孝伯。因宣帝在軍中舉止失措,王軌等回軍後匯報給武帝,武帝大怒杖撻宣帝,此即雙方結怨「杖痕」由來。

宣帝之徵吐谷渾也,高祖令軌與宇文孝伯並從,軍中進取,皆委軌等,帝仰成而已。時宮尹鄭譯、王端等並得幸帝。帝在軍中,頗有失德,譯等皆預焉。

軍還,軌等言之於高祖。高祖大怒,乃撻帝,除譯等名,仍加捶楚。帝因此大銜之。

及吐谷渾入寇,詔皇太子徵之。軍中之事,多決於孝伯。

後來王軌繼續上書,覺得宣帝仁孝無聞涼德,多次希望武帝改立太子。

後軌因內宴上壽,又捋高祖須曰:「可愛好老公,但恨後嗣弱耳。」高祖深以為然。但漢王次長,又不才,此外諸子並幼,故不能用其說。

及王軌因內宴捋帝須,言太子之不善,帝罷酒,責孝伯曰:「公常語我,雲太子無過。今軌有此言,公為誑矣。

」孝伯再拜曰:「臣聞父子之際,人所難言。臣知陛下不能割情忍愛,遂爾結舌。

」帝知其意,默然久之,乃曰:「朕已委公矣,公其勉之。」

此即「捋須事」由來。

那麼,回答宣帝「杖痕」由來並言「捋須事」由來的到底是鄭譯還是宇文孝伯呢?

不能因為這兩人最終都被宣帝殺死就認為二人在宣帝眼中的地位一樣。其實從「捋須事」就能看出來,宇文孝伯覺得太子能力不足,但並不如王軌一樣激烈的試圖廢太子。因為宇文孝伯曾經出任東宮左宮正,並為宣帝挑選師友,與宣帝關係還算融洽。

所以宣帝也並不如銜恨王軌一樣忌恨宇文孝伯,甚至宣帝還曾經大力拉攏宇文孝伯,只要他幫忙乾掉齊王宇文憲。

帝忌齊王憲,意欲除之。謂孝伯曰:「公能為朕圖齊王,當以其官位相授。」

同時「捋須事」發生時,鄭譯已經被逐出朝廷,連身為皇太子的宣帝都不知道的事,作為被除名的鄭譯應該也不會知道,似乎是當時在場的宇文孝伯回答更合理。即使是日後宣帝殺此二人時,也是對待完全不同,宣帝是不顧親信顏之儀切諫殺了王軌,而宇文孝伯死前尚且當面指責宣帝,一向狂暴的宣帝慚愧不敢回話。

我猜胡三省就是這麼理解的,所以按照他的斷句方式批註「宇文孝伯何出此言也!欲自求免死耶?然終於不免也」只不過這與宇文孝伯一貫的表現確實不符合,宇文孝伯、尉遲運等東宮舊官已經有心理準備了,應該是胡三省理解錯了。

你有哪些因為身高問題而受得委屈?

咚咚鏘 大二暑假時間和幾個同學去做兼職,被安排在乙個大廈做保安。因為我在其中因為身高比較高 180cm 而被安排在大堂中,其他同學安排在偏廳和側門。在大堂中必須站直,不能隨意走動,而其他幾個同學都是坐在椅子上翹著二郎腿玩著手機。 咩嘰嘰 從小就個子高,上學又早,性格內向,老師一直覺得我是個留級的傻子...

如何化解舍友之間因為誤會造成的問題?

喲喲呵 可能你自己沒有注意,你覺得她對你的區別對待可能已經非常影響你的心情,所以你才會跟她直接說出來,而你說的時候已經有些憤怒了,所以才有了人家說的你摔東西的事情。其實不管摔沒摔,你就跟人道個歉,有時候女生的感情是比較微妙的,如果你覺得她只是對你這件事情不滿意才不理你,那你就跟她說開了,以後肯定還能...

是因為我的性格問題還是男朋友的問題造成我的孤獨感?

李貴喜 你能發現問題說明你想改變。應該先改變自己。多與人聆聽。這個社會好人還是有的。慢慢去學習和別人溝通。你男朋友我覺得更適合放你哥哥。因為她不懂得諒解你,沒有換位思考。你要的是精神安慰。而他給的是未來方向。你們沒有一起生活。所以很多方面都還不了解。還是先談著就好。而重要的是為自己改變自己 愛吃y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