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何兆武在《上學記》中的求學經歷?

時間 2021-05-11 14:34:29

1樓:

讀史手記|前半生的自由-讀上學記

在這本以上學為線索的回憶錄中,作者用夾敘夾議的方式談自己上學的經歷,尤其是西南聯大七年的經歷。談對各位老師的印象、談讀書的過程,談師友的影響。

葛兆光在序中將這本書定位為中國現代知識分子的心靈史,並在結尾說:《上學記》談到2023年便戛然而止,這讓我覺得很遺憾。他遺憾的理由是:

前半生的上學過程,保留在何先生的記憶裡,而在讀者的記憶中,確是後半生的何先生。

為什麼他會有這樣的遺憾呢?這與他的讀法有關。他將本書定位為中國現代知識分子的心靈史,重視的是何兆武口述的史料價值。

因為何先生沒有具體深入地談2023年之後的事情,所以,他才遺憾。然而,何先生在修訂版前言中再三強調:回憶錄不是學術著作。

並說明二者的區別:學術著作要有嚴格的客觀根據,絕不能只根據作者個人的主觀印象。而個人的回憶錄則恰好相反,它所根據的全然是個人主觀的印象和感受,否則,就不成其為個人的回憶錄。

那麼,為什麼他不寫一部嚴謹的學術著作而要寫一部回憶錄呢?這與何兆武的史學思想有關或者說何兆武的史學思想決定了他把自己的上學經歷寫成回憶錄而不是學術著作。

他的史學思想是什麼呢?他在書中多次提到:

1有時我想,或許藝術家、文學家對於歷史的理解要比歷史學家深刻得多。古人說:「人之相知,貴相知心。

」如果你不理解人心,而只是知道乙個人幾點鐘起床、幾點鐘吃飯,並不等於了解他。而專業的歷史學家往往止步於專業的歷史事件,沒有能夠進入到人的靈魂深處,知道得再多,也不意味著他就懂得了歷史。

2真正的歷史是要把人的精神寫出來。

3寫歷史最重要的也是要把精神寫出來,堆多少資料也堆不出活生生的人。

4真正理解歷史一定要提公升到哲學的高度,不然只知道姓名、知道年代,你可以知道很多很多零碎的知識,但不一定就以為著你理解了歷史。

我們通常說的歷史,有兩層意思:一是指過去發生的事件,二是指我們對過去發生事件的敘述和理解。歷史學家心中的歷史是由他的思維和想象構造出來的。

顯然,何先生注重後者,而葛兆光對本書的定位注重的是前者。

然而,我的閱讀感受使我覺得還有另外乙個原因促使何兆武把本書寫成回憶錄。這個原因也是要回答葛兆光的遺憾。

在本書的行文中,雖然沒有寫49年以後的事,然而卻處處透露著49年以前和以後的對比,沒有統一教材與統一教材的對比,圖書館自由借書與不自由借書的對比,等等等等。這是夾敘夾議的妙處,敘的是前半生的自由,議的是後半生的不自由。以前半生的自由反襯後半生的不自由,以後半生的不自由,回味前半生的自由。

雖然沒有具體寫49年以後的事,49年以後的時代精神卻已呼之欲出。如果寫成學術著作,只能敘49年以前,49年以後的事,恐怕不能出版。坊間傳聞的《上班記》一直沒有能夠面世,就是例證。

在何兆武先生有說有笑的口述中,我們也能感受到他傳達出來的憂思:

1我們這一輩受到的教育承接的是西方傳統,而不是中國的傳統。可是現在我跟年輕的同志們談起,還是說「你們還是得學古文」。畢竟中國的文化五千年,總有四千九百五十年它的載體都是古文,除非你不要這四千九百五十年,否則你要繼承這個歷史文化的話,就得非學古文不可。

2我以為,乙個所謂好的體制應該是最大限度地允許人的自由。沒有求知的自由,沒有思想的自由,沒有個性的發展,就沒有個人的創造力,而個人的獨創能力實際上才是真正的第一生產力。如果大家都只會念經,背經,開口都說一樣的話,那是不可能出任何成果的。

3學術的生命力就在於它的自由。

4我一直都這樣認為,精神上的追求和享受,本身就是目的,不能太功利。

5讀書不一定非要有個目的,而且最好是沒有任何目的,讀書本書就是目的。讀書本書帶來內心的滿足,好比一次精神上的漫遊,在別人看來,遊山玩水跑了一天,什麼價值都沒有,但對我來說,過程本書就是最大的價值,那是不能用功利標準來衡量的。

這是他經過前半生自由與後半生不自由的對比和反思後得來的。也是我們應該掩卷深思的。

如何評價老友記中的Monica?

月光部落格 莫妮卡是羅斯的妹妹,職業是一名廚師,平時也喜歡給好朋友們做美食。也許是職業影響,莫妮卡最大的乙個特點就是潔癖。此外,莫妮卡還有嚴重的控制欲,喜歡當女主人招待客人,喜歡爭強好勝,什麼事情都要爭第一。莫妮卡從小就是乙個大胖子,學業不如優秀的哥哥,小時候被父母冷落,被朋友們嘲笑,因此莫妮卡很早...

如何評價《老友記》中的瑞秋?

你聽 一刷愛瑞秋,二刷愛莫妮卡。瑞秋結婚都沒告訴莫妮卡,莫妮卡不計前嫌為瑞秋提供避難所,而這些在嬌生慣養自我為中心的瑞秋看來好像是理所應當的一樣,這一段,更加心疼莫妮卡了。 天堪 瑞秋就是很討厭,關於她和羅斯的糾纏就不說了,我因為她看到第六季棄劇,是因為她在搬家之前和莫妮卡吵架,就是莫妮卡和錢德勒要...

如何評價《倚天屠龍記》中的殷離?

八不戒 真實的人,真實的事,往往不及想象中那麼美好。從前我每次讀到這句話時,心中都不禁泛起一陣酸楚。殷離離開了,去尋找她心中的那個咬了她一口的小冤家,她當然永遠都找不到,但她其實已經找到了,因為這個人已經住在了她的心裡。金庸以殷離的離開來呼應本書的開頭,你是否還記得那個騎著青驢獨上少林的郭襄?她在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