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人所修的《明史》可靠程度多高?

時間 2021-05-11 00:14:55

1樓:祁老五

在現存史書裡應該是最靠譜的,因為修完明史,乾隆皇帝就把明朝朝廷的檔案,史書,檔案,畫像等資料都燒了,到底改多少,改動多大,誰也不知道?除了少數東西有其他資料考證是篡改,大部分都死無對證,另外明實錄也是清朝皇帝讓抄錄的,原始的也都被燒了。明代帝后像也是基本每位留一兩套,剩下的都燒了。

但不管咋樣,明史都是最可靠的,畢竟修明史時參考了海量的原始資料。

2樓:夜泊姑蘇

其實質量還挺好,但是在明末階段可信度不高,因為它不僅美化明朝和後金,還把很多明軍的鍋都甩到農民軍身上對農民軍的、抹黑非常嚴重

3樓:

可靠程度不高。

我也就查了查盧象公升疏牘孫傳庭疏牘滿文戰報,發現和列傳裡的事蹟有不少對不上的。

盧象公升明顯被美化了,並且狂黑楊嗣昌高起潛。

孫傳庭疏牘裡清楚的記載楊廷麟是和他在一起,並沒有什麼楊廷麟求援高起潛不發兵的事情。

用現在的軍事觀點來看,盧象公升的指揮明顯不合格。

盧象公升因為被假情報迷惑,曾經被楊嗣昌和崇禎嚴厲指責;還有他曾經坐視獲鹿縣被圍七天(楊嗣昌文集),這可能導致他故意求死。

但是,你的命是你自己的,軍隊是國家的。盧象公升在野外紮營,坐等清軍夜晚布置好包圍圈,既不進城固守也不乘夜突圍,這在現在是要上軍事法庭的。

至於盧象公升疏牘裡屯田收穫四萬石,明史寫成了二十萬;「乞炭犯邊」實際是滿清武力求和。

至於孫傳庭,他下獄是和崇禎鬥嘴,激怒了崇禎。孫傳庭自己寫的省罪錄,詳細記載了他入衛到下監獄的過程,基本上從入衛後期,他就頻繁和崇禎爭論,在清軍出長城後仍然不停不休,最終崇禎忍不住把他下獄。而其中爭論的內容主要是在入衛期間他的軍事策略和功罪的處理。

而秦兵的去留並不是其中重要的東西。

明史則將此事諉過於楊嗣昌,為崇禎開脫。

孫傳庭確實天天念叨「臣為當事者所忌」,這是他的性格缺陷,有點被害妄想。明史則不看其個人文集,只照抄私史。

楊嗣昌因為孫傳庭好大喜功,確實經常敲打他。但要說楊嗣昌想害他則是無稽之談。清軍入塞,楊嗣昌給孫傳庭公升兵部右侍郎,清軍退去,給他加保定總督,何曾害他?

明史既然取材於私史,便不能擺脫私史常有的甩鍋史觀,甩鍋給楊嗣昌,又甩鍋給高起潛。但是如果看孫傳庭自己的省罪錄,他和高起潛是沒有矛盾的,最痛恨的則是大學士劉宇亮。

而漢陰石泉的失陷,孫傳庭明明講明是在「十年夏」,降孫傳庭二級的處理是在十一年春;明史不看孫傳庭自己的說明,腦補為十一年春失陷。

從這兩人本傳來看,明史的創作態度著實不佳,因此其可靠程度也大打折扣。

4樓:

先說一下:清修明史是一部官方正史,在古代,正史的目的不是為了什麼可信度高,而是一種官方的政治行為,他的目的首先不過是為了宣示前朝終結了,「蓋棺」的意義大於「論定」的意義。不是按照多少可靠程度來修的,不是必須要精益求精的,更不會跟某些人設想的那樣把明朝徹底黑了。

在史學界一般認為,清修明史是一部比較好的正史的原因並不是很多人想的精益求精,實際上清修明史也有不少錯訛,比如經過很多學者考證明末李自成農民軍裡李岩這個人是虛構的根本不存在,但是清修明史就寫成真實人物。清修明史之所以好首先是點校好,沒出現元修宋史同乙個人寫了兩個傳記這種水平的錯誤。其次,清修明史的人物歸類很不錯,例如同樣在遼東抗清的袁崇煥、趙光抃、范志完就歸為一類。

5樓:簡單

大的脈絡是可信的,但具體事例有刪減,總體思路:明朝是正統王朝,昏君較多,庸臣誤國,後來明朝被農民起義推翻,大清為拯救黎民百姓與水火毅然入關,繼承了明朝的正統王朝。

6樓:含之義

關鍵是人家滿清不是說把明朝搞倒了才接的盤。人家當年直接聲稱替老朱家向亂匪報仇。事實上也確實是從闖王手裡接的盤,當時整個北方早就預設老朱家完蛋了。

這種政治路線的前提下,就完全避免了過多地詆毀朱家的必要……尤其是前中期的內容。不知道為何萌粉轉不過這個彎。

7樓:履霜

歷經九十多年,乾隆四年才完稿,乾隆皇帝是這部書的「終審編輯」。

乾隆帝對思想、文化的態度和策略,那是眾所周知的。

之前研究張璁,參閱《明史·張璁傳》,看完後第一直覺就是這傢伙就是個心理陰暗的小人,天天與人爭鬥不休,一點正事也沒乾,但在結尾處又莫名其妙地說了幾句「好話」,讓人摸不著頭腦。這種寫法類似於《史記》中司馬遷寫漢武帝,裡面的漢武帝在數十年的歲月裡,別的事似乎啥也沒乾,天天忙著祭祀天地山川鬼神。

這應該算是《明史》的乙個常見套路,將漢人的英雄故意虛化、惡化、醜化,但它的手段非常高明。它並不是通過故意篡改史實這種低階手段來達到目的,而是將史實有意地裁剪後重新排列,讓人挑不出毛病,但得出的卻是完全相反的結論。

8樓:黑色的琴鍵

1.可信度85%還是非常不錯的,特別是對於張居正,對於王陽明的闡述都非常的詳實

2.同時假如要研究明朝歷史,務必要研讀《北韓王朝實錄》,明朝是北韓的宗主國,每年進貢與後期清朝的歷史記錄,北韓王朝都記錄了

9樓:秋之落葉

個人覺得明史之所以被認為在前四史之外質量較好,乙個原因是其體系完備,紀傳體史書該有的本紀,志,表,列傳都有。不足之處也不少,由於滿清入主中原的原因較為偶然,缺乏政權合法性,所以對涉及自己祖先臣服於明朝的史實隱沒不寫,還有涉及南明政權的內容一概沒有。正如上面所說,明清兩代保留下來的史料相對多些,其不足之處可以參看其他史書,

10樓:littleshi

質量很高,二十四史中質量最高的是前四史:史記,兩漢書,三國。剩下的基本就可以排上明史了,這一點是清代學者以來的共識。

可靠嘛,確實有曲筆,尤其是涉及清朝的事情。不過明朝有個好處就是實錄還在(編年體材料彙編,是正史的重要參考基礎,內容又較正史更多,明朝那些事據說作者還看了不少實錄),還有一些私人的史書,國榷之類的。所以可靠不可靠的問題也就無所謂了。

你所在的高校和研究所實驗室晚上幾點清人?

渣渣本科學校計算機專業,教室清人,實驗室,和老師關係好,有鑰匙,隨意通,其實在實驗室呆的多了,老師都熟悉了,有一陣半夜出去夜宵回來繼續戰! Walker Fish 看樣子題主也是混十五號樓或者十六號樓的。該休息還是要休息,疲勞操作出事了怎麼辦。反應的時間計畫好該走人就走人,不會有什麼影響的,身體要緊...

有哪些南明時抗清人士的詩詞?

陳子龍,初名介,後改名子龍 初字人中,後改字臥子,又字懋中 晚號大樽 海士 軼符 於陵孟公等。雲間詩派首席,公認為明代最後乙個大詩人 明詩殿軍。詩詞風格以偉麗穠豔為主 訴衷情喜遊 小桃枝下試羅裳,蝶粉鬥遺香。玉輪碾平芳草,半面惱紅妝。風乍暖,日初長,嫋垂楊。一雙舞燕,萬點飛花,滿地斜陽。這首惜花懷人...

《楞嚴經》元我覺明,見所緣眚,覺見即眚,本覺明心,覺緣非眚,覺所覺眚,覺非眚中,此實見見。怎麼解讀?

知不知 離言自性,無諸取諸,假以名言,指月而為,但現量直觀,當下契心。尋伺諸法,無非法塵,不離四相。何以故?妙明必覺,覺明為咎。 若水中觀 此段文字出自於楞嚴經第89個段落。必須整段了解了,才能把握此意。P89 阿難!吾今為汝,以此二事,進退合明。阿難!如彼眾生別業妄見,矚燈光中所現圓影,雖似前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