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麼促使西方國家發生了改變人類程序的兩次工業革命?

時間 2021-05-10 17:40:50

1樓:「已登出」

根本的因素在於對於自我的懷疑,才真正促使了工業革命的發生。

而未來人類若是再次遇到了瓶頸,突破的點可能仍然是根本性的懷疑自我。

2樓:圖靈Don

英國工業革命的發生,就像多公尺諾骨牌,一塊推導一塊。

骨牌的第一塊,大部分要歸功於海外殖民地的建立。 @王建雄的回答有一定道理, @胡小周的回答隔帽子遠,牛頭不對馬嘴。

3樓:我耳塞呢

我覺得和中歐經濟以及政治形態不同有很大關係。中國長期是以小農經濟為主的,追逐利潤的商人階層力量極弱,完全不可能主導一場社會革命,而掌握國家力量的士大夫階層對於利潤和革新生產方式更是毫無興趣,至於農民和地主應該是不具備這樣的知識,財力和能力的。反觀歐洲,在工業革命之前資本的力量遍已十分強大,銀行家成為皇室的債權人什麼的都是家常便飯,商人和資本家階層是一股可以至少很大程度上影響社會走向和風氣的力量。

同時,歐洲小國林立,封建主權利較小,人口和資本流動性較強,技術創新的交流速度和這種風氣的擴散速度相當快。在這種情況下,商人階層追逐最大化利潤的性格和強大的社會影響力使得大量的資本流入技術創新中,至少是極大加速了工業革命的產生。

4樓:枕水

在這一點上我覺得錢穆的看法比較深刻:地理決定了中國是農耕文明,外國是海洋文明和游牧文明,前者重守成,後者重開拓,所以前者喜歡因循守舊不易接受新事物……先寫這麼多,有精力再回來補充。

5樓:Veedon

很多原因,我感覺最重要的是因為思維方式不同,中國長期以來受儒家思想的禁錮,而歐洲呢?雖然東歐中世紀以前一直以來收到蒙古人、維京人、日耳曼人、土耳其人的進攻與掠奪,但是有了東歐這樣的緩衝區,西歐就有了很多發展機會與土壤。

6樓:沙螢

感覺還是時勢造英雄,因為即使偶然,也不會偶然都中世紀歐洲,我印象裡面,當時歐洲什麼發現新大陸、開闢航線,宗教改革、文藝復興、國家宗教主權等事情的相繼發生,給當時社會乙個外向的、求索開闢的精神氛圍,就像《魯濱遜漂流記》裡面所謳歌的那種精神;再者,歐洲一直重商重利,當時海外市場、土地開闢什麼的,導致商品需求和勞動力需求,就又有了技術革新的動力和資助者了

補充一下,@何悅之 ,我查了一下,嘴炮原來是台灣吵架的意思--汗,我不覺得是在吵架。看得出朋友是比較有底子的,希望系統的梳理下,我也好受教。但我還是堅持「文化先行」的觀點,事件、事物的發生都有當時社會理念、文化的基礎,然後才能在實踐上出現,雖然有很多偶然和客觀的因素,諸如剛才朋友所說的洋流因素,但巨集觀的看歷史程序,哲學與社會文化總是扮演者異常重要的角色。

重商重利可能在用詞上不恰當,但西方文明是某種程度上希臘文明的延續,因地理因素,和中國所構成的小農經濟內向文化不同,相信朋友也是知道的,所以這一點,我也堅持。抱歉學識淺薄,不能列出出來很多翔實的東西,推薦看一下《全球通史》、梯利《西方哲學史》

7樓:何悅之

原因比較多。上面的分析提到了一些,我略微加深講一下。

1 關於能源問題。上面講到了關於開發和改進蒸汽機。其實需要比較一下當時中國和英國的經濟中心的組成情況:

中國經濟中心在江南,佔絕大部分的是輕工業,按照李伯重的說法,是屬於「極輕」的經濟;而英國作為歐洲的經濟中心,重工業的比重佔了絕大部分比例。以此推斷,中國對煤作為能源的需求並不大,不足以推動一些發明和創造。

2 關於人性: 純屬無稽之談。宗教因素並不能說明任何經濟上或者制度上的優越之處。

如果歐洲本身在制度上有優越處,應該能從各種經濟指標上反映出來,但實際上無論是熟練工人,生產效率,燃料使用效率(在工業革命之前),歐洲都遠遠落後於中國。談宗教對工業革命的促進完全是嘴炮一記。

推薦兩本書:《大分流》《發展與制約:明清江南生產力研究》,簡單易懂,一目了然。

另@沙螢,外向,求索開闢是嘴炮話。以發現新大陸為例,當時中國的航海水平領先歐洲大概9條街,為什麼歐洲人能發現新大陸?是因為開創精神嗎?

不是的。當時的航海主要動力是風向和洋流,人力划槳只能進行短途的航行。而2023年左右世界的洋流分布圖決定了歐洲到美洲的航線是存在的,中國則最遠能到非洲一帶,無法反著洋流發現美洲。

歐洲重商重利則是「歐洲中心論」裡面的另乙個「印象流」言論。事實上在工業革命前,歐洲市場的公平程度比中國更差(詳見《大分流》)。或者最起碼來說,這種「重商重利」並沒有使歐洲比亞洲在經濟上更好,比如比較他們的生產效率,熟練工人數目,燃料利用率等等。

8樓:覃愛玲

我覺得內捲化推斷比較像事後追因。其實當時歐洲地理大發現,包括後來大量移民美洲澳洲,動力之一也是人口過剩。

我覺得工業革命的主要動力還是商業化大生產下的專業化,分工。包括古希臘時代沿地中海的商品生產,以及近代的沿大西洋商品生產,造成了大規模的商品化生產,這才可能有各種技術革新和管理革新的基本動力源。

像中國印度埃及這種傳統自給自足的農業社會,沒有足夠強大的外力影響,要以商品化大生產作為生產的基本動力,很難。所以那些生產創新革命來得慢。

9樓:

根本的問題還是來自於人性本身;不知樓主與沙發是否有注意到,西方工業革命文藝復興啟蒙是在義大利法國,而真正最快的卻是英國德國,宗教是個很關鍵的因素;脫離了天主教的政治制約,擁有更好的資本主義環境是很重要的因素;英國很早施行了宗教改革新教,以及緊跟其後的德國路德教;再看看義大利,西班牙,法國,愛爾蘭的天主教以及東歐的東正教;這些宗教教派制度與當時的社會發展已經相違背;再看看東方的伊斯蘭教,印度教,佛教更是一塌糊塗;其中還有一點很重要的就是儒教與日本的武士道是有很大的差異;雖然四書五經都是屬於中國儒家與日本武士的入門必讀,但是從根本思想,與社會地位而言其階層決定了對社會進步的推動作用;儒家可以入仕公升官發財,武士永遠是武士,宗教信仰是很值得研究的歷史問題

10樓:藍影

以瓦特對蒸汽機的改進為例:

瓦特有什麼:技術、支援他的朋友、乙個機遇:改進煤礦用來抽水的蒸汽機。

他所在的國家有什麼東西支援他:健全的海洋法系法律制度、對專利權的保護、足夠多的人口(這意味著他的發明容易獲得市場和勞動力)

至於背後的驅動因素,很難說有什麼東西來推動瓦特,或者英國,去發明,去改變世界。個人感覺是這樣事件的發生可以認為是歷史的偶然性,沒有瓦特,也會有下乙個有這種機遇的人。英雄只是時勢的產物。

但是偶然性之後的必然性值得我們去關注:為什麼蒸汽機、珍妮紡紗機、火車都首先誕生在英國?為什麼是剛剛統一的德國高舉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大旗?

法國為什麼默默無聞?思考法國的制度環境和啟蒙之路與中國的相似之處,相信題主的收穫會更大

為什麼西方國家都相信末日論

長孫剛 有乙個研究顯示,中中國人贊同演化論的比例是世界最高的,遠遠高於西方國家。在這一點上中國其實是很特殊的。所以,這個問題應該是,為什麼中中國人普遍不相信末日論? 胡說八道 我沒有做過調查,也沒有資料,權且認為 西方國家都信 第一次讀 聖經 的時候,我是拒絕的,好好的日子不過,水淹大地150天,沒...

如果非洲沒有被西方國家殖民,現在會是什麼樣?

Alcyone 看到還有人說非洲物產豐富導致黑人懶惰的,醉了。根據 槍炮,病菌與鋼鐵 非洲的自然條件實際上不咋地,本土的社會基本上不可能發展到歐亞大陸那個水平,別看熱帶雨林塞倫蓋蒂,能量都長在樹上土地貧瘠的不行,再加上黃熱病錐蟲病之流基本上也就這樣了。沒有歐洲人,自然條件不會改變也沒什麼區別。最大的...

浪琴機械表在西方國家(美國等)是什麼樣的定位?

想多了,浪琴沒什麼人戴,戴機械表和喝威士忌或者干邑一樣,只有中老年人還勉強這麼做。即使是中老年人,戴勞力士的也是第一出現頻率。其餘的大牌子都有出現概率,而浪琴的概率極低。唯一一次是看到一家公司負責人,乙個低調節儉 應該是不想身上的佩戴有干擾雙方交流的人戴這塊表,當然對方收入極高。誠然,出現概率還是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