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壬辰戰爭推遲到在崇禎年間,會對明朝有什麼影響?

時間 2021-05-07 11:30:25

1樓:長生

滿洲在日本入侵的第一時間大概率不會跟大名聯軍打。滿洲兩次出征北韓,目的只是讓北韓別干擾他,對北韓的土地沒什麼興趣。壬辰戰爭裡,日軍占領北韓半島後,很大精力用在鎮壓北韓民眾的反抗上了,一時也很難有精力過鴨綠江打到滿洲來,這樣的話,雙方一時沒有利益衝突,他們最可能的是達成某種互相劃定範圍的臨時協議。

我覺得以當時日本的資源條件,是不可能幾年就把北韓地區整合好的,而且日本的大名們內部矛盾嚴重,很難相信他們能長期這麼海外作戰。但假如他們這些事情都做好了,打算之後向中國進攻,就像豐臣秀吉口嗨講過的那樣,那麼問題來了,日本會選擇怎麼打?多半是經海路打山東、江浙、福建,這樣既方便日軍的補給線,經濟價值也比較大,這樣會加速大明滅亡。

如果日軍止步在北韓半島,然後滿洲順利入關成立了大清並按之後的歷史線統一了中國,那大清出於自身安全,肯定會出兵在半島上跟日軍打一打,其結果應該跟壬辰戰爭結果差不多。

2樓:evann濤

壬辰戰爭如果沒爆發就沒努爾哈赤的事了,壬辰戰爭的時候努爾哈赤剛統一建州,明朝在東北的策略就是用海西牽制建州,用整體女真牽制蒙古。如果沒有壬辰戰爭,明朝不可能眼看著建州統一海西,一定會拉著海西打努爾哈赤,沒有壬辰戰爭消耗明朝國力,萬曆三大征就是打女真。

但現實是明朝打壬辰戰爭的時候努爾哈赤已經趁此機會幾乎統一海西了,加之三大征對明朝財政,軍事上的消耗,努爾哈赤已經具備與明朝抗衡的實力了

3樓:匹夫無不報之仇

聯日剿金。

日本輕足端著鐵炮幹建州。

「達斯給給」VS「比吧啦吳三桂」

四路天兵又多一路…

不要懷疑,中日朝是東亞內部矛盾,他們一起剿後金,那是外部矛盾。

別看英法德各種不對付,面對俄羅斯,他們可以做到鐵桿一塊。

4樓:我已經長生不老了

明朝依舊會滅亡。

明朝滅亡的各種原因放在一起是,災疫蔓延,財政枯竭。社會問題積斃重返。 日本如果入侵北韓,明朝財政支援反擊,雖說會讓清軍在北韓對日交戰減輕關外壓力。

但明朝內部財政枯竭應對闖軍,災疫問題仍然沒戲。 隨著時間推移清軍解決北韓的事情後,明朝假設撐到清軍開始再次入侵的時候。雙線作戰還是會要了崇禎的命。

至於日軍在此時能不能跟清軍對抗。八成是不能的,萬曆年間入朝日軍曾經跨過邊境與清軍交戰吃虧。 清軍一旦南下,騎兵和火炮的優勢日軍擋不住。

明朝騎兵和弗朗機在北韓就讓日軍野戰難以取勝,八旗騎兵和紅衣炮有時會更大。 日軍可以修築天守工事等防禦,但此時的東亞大陸戰爭已經開始用紅衣炮了,攻堅能力比弗朗機強太多。日本人龜縮是不可能的了,最終不會勝利。

5樓:麥考夫

如果到那個時候,明朝肯定救不了北韓,北韓兩次胡亂,袁崇煥都還忙著修關寧錦防線來,所以更不會救他,而後金直接要面對日本的威脅,可能會奉明為正朔,與明議和緩一緩,袁崇煥他自己也要緩一緩,至於兩邊能不能抓住時間,在日本敗退北韓之前明朝滅了金還是讓日本打進遼東明朝與日本對撞,無論怎樣後金都是被兩頭夾擊沒有好果子吃。

6樓:鷹郡鐵匠

這個問題很難推測。

首先豐臣秀吉是為了讓武功派公升官發財才發動的文祿慶長之役,當然沒有達到想要的結果就是了。

如果沒有文祿慶長,武功派渴望功勳的問題怎麼解決?當然是文祿慶長失敗的結果才使得文治武功兩派矛盾越發尖銳,才最終導致了關原之戰。

如果矛盾延緩爆發,那麼豐臣秀吉很可能會延壽幾年,並且應該會比較長時間之後才會矛盾尖銳化,即使爆發戰爭應該也不會是國運之戰。

崇禎繼位在1628,如果按2023年爆發戰爭計,那麼——

原本的戰爭毫無疑問的大大削弱了北韓的國力以及大明野戰軍的力量,如果沒有這麼早發生戰爭,那麼依照歐陸風雲4東北王北韓的實力,建州女真應該不會崛起那麼早;大明的實力應該也會強一些。當然本人對北韓歷史不了解,這裡只是猜想。

關鍵是日本,在這期間到底會發生什麼,以及為什麼又決定2023年攻略北韓。

如果文治武功的矛盾沒有那麼尖銳,很可能豐臣秀賴會安穩繼位,矛盾會演變為朝堂爭鬥。這期間豐臣的統治基本上會變為既成事實,德川家康有野心基本上也只能忍著。雖然豐臣五大佬中德川家實力最強,基本上能夠起到一言九鼎的作用,但是再進一步也是需要理由和功勳的,也許會變為司馬懿故事。

德川家康的勢力和地位被德川二代繼承(這我就不瞎說那種情況德川家康會選誰做繼承人了),二代想要百尺竿頭更進一步以及團結武功派的勢力,提出攻略北韓的建議並得到了武功派的贊同——天下太平幾十年,人口和國力也有了發展,如果沒有德川幕府害怕反德川勢力內外勾連而閉關鎖國,可以認為此時日本的火槍技術不錯火炮技術聊勝於無艦船技術有了一定發展,與大明北韓對比應該是火槍優火炮劣艦船小劣。

假設德川勢力出動一半,豐臣武功派出動大半文治派不動,地方實力派出動一半,應當比文祿慶長時期強。

北韓損失很難說,但是此時日本的目的應該是功勳,不是純粹為了公升官發財分地盤去的,戰爭的走勢應該不會特別激烈;日本撈一筆見勢不妙可能就跑了,不會有那麼堅定的想要佔地盤長期戰爭的打算。

戰爭的結果,對於大明北韓日本來說,應該只會是一場區域性戰爭罷了。

倒是日本,嚐到甜頭之後也許會跑步進入擴張主義,北韓方向作戰不利之後也許會將目光轉向南下。

大明耗費錢糧有限,能夠機動作戰的野戰軍損失有限,可能還會續命幾十年。

這之後的世界,就難說的很了。

7樓:濫學道

附議 @二不尚書範景文 拜託別的答主用點心想想再回答,怎麼都像機械唯物論學痴了的門外漢。同樣沒引用不貼圖,這不還是高下立判。

假如萬曆2023年不自己打壬辰援朝戰爭,而是固守九邊儲存實力並引努爾哈赤南下抗倭是否更合適?

小天下 努爾哈赤一肚子陰謀詭計,才不會真跟日軍死磕呢。劫掠北韓倒是免不了的,戰況不利甚至可能與豐臣合作當帶路黨,問題就大了。君不見怛邏斯葛羅祿之事乎?日軍的火器優勢與女真的騎兵優勢一結合,關外非明有矣。北韓和明廷出於各自的考慮不讓女真參戰是絕對明智的選擇。明朝的事壞在制度上,具體決策不見得失誤很多。...

職場真的一定要是戰爭,坦誠相待很難嗎?

玫瑰餡湯圓 不知道你聽沒聽過一句話,叫做職場上沒有真正的朋友。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職場其實就是乙個沒有硝煙的戰場,大家都在為自己的利益不斷的博弈,誰又能和你坦誠相見呢?兩軍相交的時候,哪一方更有謀略和實力,哪一方的勝算就大一些。這個時候,如果你和對方坦誠相見,豈不是把自己當做魚肉放到了對方的案板上了...

要是義軍也有自己的殲星艦該多好,為什麼戰爭設定得如此不對稱?

Maass 如果題主是講original 正傳電影 裡的光復共和國同盟,他們沒有殲星艦的理由很簡單 沒渠道啊 幾個大型的造船廠,支援Rebel的主力艦造船廠只有蒙 卡拉馬里船塢,其他的像夸特動力船塢 Corellian工程企業和芳多船塢這三個最大的主力艦製造商都在帝國的掌控中,自然不會給義軍造船。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