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及其他自然科學學科的難度日益提公升,未來是否會達到只有極少數人才能理解的程度?

時間 2021-09-18 10:43:58

1樓:暘谷

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來答一波。

我覺得不是。因為學科細分和融合是不矛盾的,而且,融合才會有更廣闊的視野。

現在基礎教育階段注重學科核心素養,老師們更注重孩子的思維能力的培養。

作為乙個小學低年級的語文教師,我致力於通過繪本進行跨學科閱讀,用語文這一扇視窗看待這個世界的美麗。

同時,每個孩子都有靈性需要我們去呵護,自幼對世界的感知也或許能探尋規律。(這是兒童文學裡面不能迴避的乙個點)。

我一直在堅持、堅守,我相信在今後我們的教育朝著更良性的方向發展,一定能在自然科學的世界裡看到更美的風景。

2樓:真相只有乙個

不是嗎?以數學和物理為例,我是個學物理的,純物理專業,我們隔壁就是數學系,我關係最好的老師就是我們系的乙個本專業物理教授,他老婆是隔壁的數學系的老師,兩口子在留學的時候認識的,碰巧這兩口子還跟我爸挺熟,也算是親上加親熟上加熟?有時候會兩家湊一起吃個飯,我已經有點記不清當時是什麼情況下說起這個事情,我老師當時說的好像是當前物理學發展的慢了下來的原因是學物理學到老都可能研究不到當前的最尖端,舉個例子,現在被大眾談及比較多的,難倒我們萬千學生的英文授課的量子力學那已經是上個世紀初差不多百年前的東西了,至於當前物理學的最尖端,每次我想到這個問題我就決定回去好好吃點東西補補腦子

哦對了,我們系的本科每年有30%以上的不畢業率,這還是在教務處年年的督促之下,已經降低了很多,不然的話影響學校,而且我們學校也不是什麼草雞學校,東部沿海省份排名第二的高校,是哪個就不說了

再說更直接的就是,我乙個學物理的有的時候看到乙個名詞我要去搜一下這到底是什麼,因為我根本不能判斷出這是物理學還是化學

3樓:「已登出」

不談數學,就談大學課上。大學課上數學課內容量非常大,兩個小時的課程幾乎全滿,想要從頭到尾都聽懂(不預習)對於百分之九十九點九的人是不可能的。因為講到後面你前面的定理可能就忘了。

但這沒有什麼。只要上課能記住大概思路,回去再仔細看書,不說做上難題,把課程內容弄懂還是比較容易的。至於研究數學,……我不配說了

4樓:

你怕是沒聽過:

實變函式學十遍,隨機過程隨機過。

某985數院院長上課時曾說:

數學院嘛,如果嚴格要求,能畢業三分之一都不錯了。

坦白來講,下面很多人心裡挺難受。句句屬實,字字扎心。

5樓:

其實一直都是,我反而覺得隨著高等教育的普及,人們有了接觸知識的機會,才發現了這一點,以前的許多人由於沒有受過教育,根本就不會知道這一點。

6樓:逍遙

我是大學老師,理科。大學理工科的課,學生聽不懂,老師有很大原因。要麼講得不好,要麼不願意講好(其它事情太多,心思沒在教學上)。

當然,有些課確實很難,舉兩個例子。本科的時候,上近代化學基礎,薛丁格方程我就沒搞明白過,還是本科畢業之後很久自己看懂的。讀博的時候,上張量分析,從第一節課第五分鐘開始,就沒法聽了,因為公式乙個看不懂,就是那種符號都看不明白給你開卷都會抄錯的不懂。

7樓:楊宇

這個世界是靠天賦推動的,毫無疑問,沒有這方面的天賦,你的努力達到宇宙級別也別想成為推動世界的主要人物,但是有這方面天賦的人,一定會從事這方面的行業,這就是根本哲學

8樓:鹹魚仙

變得複雜的是上層的問題,基礎的話不會太大的變動,大多數人經過初高中學習,對於基本的計算什麼是可以的,心裡也會有乙個概念,但是到了本科研究生博士生階段,那就是不是大多數人能理解的了,其實就現在來說,真的難的部分也是少數人才能理解的,所以以後應該也是差不多,簡單的基礎大家都會,再往上就是研究者的世界了。

9樓:

我永遠也不會忘記那年九月我的數分老師第一節課就告訴我們他不太懂微積分

說起來,就算把「懂微積分」的門檻再降低一點,恐怕也沒有多少本科生能在學完高數並取得乙個不錯的成績之後做到,更不用說高數學的那些微積分頂多算應用而已了

哦,再補充一句,微積分這玩意就算往近了說,也是十九世紀中葉就非常完備了的理論,至於現代的數學理論,絕大部分人甚至都不會接觸,更不用說理解了

10樓:Sunshine review

現在的科學與數學難理解的原因在於還沒有找到極簡的表達方法,如果將三角函式剔除,那麼有幾個人能看懂那些公式?如果沒有極限符號和意義,那些求極限的公式有幾人能理解?

數學與科學的進步,不在於解答出了現有的問題,而在於發現了新的東西可以簡單明瞭的解決現有問題。

牛頓發現微積分的時候,沒有發明符號,當時有幾人能懂?萊布尼茲發明微積分符號之後,乙個高中生都能理解了,這才叫數學與科學的進步。

或許有一天,當人類爬到數學大廈足夠高的地方的時候會發現,大道至簡!

11樓:辣味小丸子

學過基礎數學史你就該知道

從古埃及開始,實用數學如造金字塔和測量土地,都是一部分受過專業訓練的抄寫員才會用的,他們受僱於國家,所以普通人是不會數學的。

而從古希臘開始前沿數學就是極少一部分有錢有閒的傢伙在玩。

講點歷史小故事。

古希臘的理論數學大名人蘇格拉底和他的學生柏拉圖大家知道嗎?對,最初數學,物理,天文學等等都是包括在哲學裡面的(所以哲學應該是理科doge

柏拉圖就是個徹徹底底的理論數學吹。他覺得他們理論數學可高貴了一波人……

後來還有個叫歐幾里得的人,這個人是誰呢?他寫了一本很有名的數學教科書叫Elements,是流傳了好多好多年的最著名數學教科書,據說歐幾里得也在柏拉圖的學院裡學過不過沒有石錘。

關於歐幾里得有兩個小故事,不一定是真的,但是上歐幾里得的追隨者對歐幾里得的理解吧。

第乙個。歐幾里得講課的時候,乙個學生問:「我能從數學中得到什麼?」,於是歐幾里得就叫奴隸來給他一些錢因為:「他必須從數學中得到東西」

第二個。好像是馬其頓國王(記不清了)問歐幾里得:「數學有捷徑嗎?

」,歐幾里得說「沒有」。就算是國王在數學中也沒有特權,這跟古希臘認為幾何是上天授予國王,皇室在數學上天生具有特權的觀念截然不同。

古希臘是西方數學的主要發源,比如說古希臘人第一次發明了如何「證明」。

所以你們會發現,數學從一開始就是極少數人才能玩的東西,這也是為什麼直到今天,當你說出你是數學系的人的時候,總是能收穫其他系的尊敬的目光……這是個歷史原因。

12樓:

任何時代,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數人手中。這個話可以理解為,高手只佔少數。也就是從古至今都是,只是古代的難題到現代已經不是難題。

13樓:廣域工坊長王鐵鎚

這是必然,不過整體知識水平也在不斷提高,就像拼多多之後大家開始知道下沉市場的概念一樣,知識也在不斷下沉,現在大學的高數一甚至是高數二感覺早晚都要下沉到中學階段,畢竟數學可探索的東西越來越多了,要想學習新的東西就必然要先把已知的學完,而這個過程完成的越早越好。畢竟成年人的智力頂點是27歲左右,儘管學習是一輩子的事兒,財務自由之前都不可能真正社會畢業。所以如果不能盡早完成已知積累開始探索那麼就很難真正創造什麼。

前一段時間看表弟的高二教材,已經有邏輯和矩陣,統計學的知識了,記得我們那會兒還沒有呢。但是劍橋數學讀本上是有的。可見在教材上我們並不算先進,還有很知識下沉空間。

關於未來我覺得小學知識可能會覆蓋現在初一初二的知識,畢竟小學現在的東西太淺了,這樣中學階段可以把初高中整合成乙個4年制的中學階段,這樣16歲畢業就可以考大學,中考高考都可以取消,大學採用之是水平評定的模式,通過5~10次考試取得的平均成績分出33個等級,各學校各專業根據學生學科和整體成績發通知書給考生,考生收到的通知不一定是乙份,可以是30份100份來自各大學各專業的錄取意向然後自己選擇去哪個學校,而各校也有名額,報晚了錄不上就換別的。這樣更能夠人盡其才。小學6年完成現在8年的課程,中學完成的現在5年的課程,算上實習時間的話本科18歲就能讀完,這樣不管是研究生還是博士生都可以有更多的青春去蹉跎去迷茫,等明白的時候也不會太老。

同時很大程度緩解了老齡化問題

14樓:

我覺得吧,這些東西時間長了自然就會變簡單

數學和理論上的各種科學裡現在難以記住的定理公式,到了幾百年後可能真的就是普通學生都能掌握的公式

古代能證出勾股定理的還沒幾個呢,現在都已經弱化到完全不用證直接拿來用了

各種實際應用方面的科學則會因為觀察裝置的不斷簡易化廉價化以及體系的完善變得更易於實驗,各種因此得出的結果有現成的去學習,最終也能讓人很快掌握

15樓:骰子

理解不同於完全掌握,理解為接受,完全掌握才是難的。

但時間會讓一切變得簡單。

第乙個提出某種理論的總會被認為是腦子瓦特(如希格斯大哥),但是隨著時間流逝,它被人理解 ,被證明,最終成為量子場的基石。

人類對自然的探索一定會逐漸加深,實際上就是對規則的探索逐漸加深,本質的規則往往是順應直覺的。於是理解往往是簡單的,但科學的證明,有依有據地說服別人卻是困難的。答案往往十分容易理解(如費馬大定理)。

當然也有反直覺的東西(abc)。但這也許只是探索不夠深入。理解不是困難的,真正困難的是拓展與探索。

高中數學甚至高數難嗎?難,絕逼難。但它真正涉及的知識難嗎?

不。難道高考時你知識點都不知道嗎?難的是用已有的知識推斷未知的,甚至「更高層次」的。

直覺上的肯定,就能認為是理解了,但真正的掌握誰也說不准。

這會是問題嗎?也許。但時間會給你最優解。數千年前數學誰曉得,現在呢。人類不會只顧知識,更會顧及自身。數學與科學的進步是方方面面的。

完美地運用確實困難,理解則不然。科學無窮盡,「極限」只是某種尺度的「極限」,好事要多磨,傾注時間與經歷總會有不一樣的收穫。

16樓:[已重置]

當然是的,每個專業學科都越來越深入,絕大多數人都無法理解非本專業的知識了。

當然還有不少的人,面對這樣的情況顯得不知所措,選擇了神學來攻擊科學。事實上,科學解決不了的事情,神學也不能解決。

17樓:中微豆

舉個栗子,麥克斯韋方程組,電磁學的根基。

絕大多數人,不要求精確理解它的意思,會讀就行。哎對,也不要求很精準的數學語言,大概齊、差不離就可以了。

即使那些理工本科生,都能掛掉九成。

那些油膩的中年人,哪怕是理工科、211靠上的,只要不是畢業後搞技術,多半也早都還給老師了。

你看看我給你讀哈:

倒三角乘以 H,等於,J 加上反哦 D 除以反哦小t……不吹不黑,這就是現狀。

怎樣打好當一名自然科學科研人員的基礎?

俞曉 我私以為,自然科學科研人員最重要不是理論基礎有多強,英語這一工具使用的有多好,最重要的是永遠保持強烈的好奇心!學科基礎是工具。但其實真正步入科研後就會發現,理論都是陳舊的,工具也在不停的演化和公升級。這一切都會變化,我們也無法得知今後的研究需要的是什麼。而且以人的能力而言,也無法成為乙個全才。...

數學 物理等自然科學按照目前的理論體系有沒有矛盾或者邏輯不能自洽的地方?

按哥德爾定理,完備則必然不自恰,自恰則必然不完備,而自恰是對理論最基本的要求,那麼必然的結論就是 所有理論都必然不完備!這與人類認知的侷限性 片面性及相對真理性完全一致。更大的可能是,許多人們以為天經地義無可置疑的哲學 物理 數學理論既不完備也不自恰。邏輯不自恰就會導致自相矛盾 悖論。自詡邏輯嚴密的...

數學的歸宿是否可能是可證偽的自然科學?對實數 無窮的定義是否會可能因為物理量子領域的發現而改變?

數學不是自然科學。自然科學揭示的是客觀物質世界中的事實,但數學並不揭示任何客觀事實。數學本質上是同義反覆,給出公理,定義,通過嚴密的邏輯推理,匯出定理,結論。而這裡的公理,定義都是人腦的產物,邏輯推理也是人腦的產物,所以數學純粹是人腦的產物。有意思的是,人腦的產物卻對描述自然如此的有效,這一點仔細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