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德謨克利特的原子論是哲學方面的成就?

時間 2021-05-06 19:44:58

1樓:海因里希藍白圍巾

第一,巴門尼德的存在是唯一有限的整體,所以不可分,原子是將巴門尼德的存在打碎成為無限多的微小的存在,是一和多的統一(不過,這種說法我認為也可爭論)。原子不可再分割下去。

第二,四元素說和種子說都是不同元素粒子本原異質的多元論,而原子都是同質的,無性質不同,但在形狀大小和排列上有差異,因此使它們組成的事物有質的多樣性。

由於原子的形狀大小多種多樣,因而造成各種不同的性質。原子組合成事物時,它們的次序及排列組合的方式和趨向不同,就使事物的幾何結構形式及其量的規定性也有不同,便造成千千萬萬性質不同的事物。(顯然這是吸收了畢泰戈拉學派的觀點)

第三,原子內部充實,沒有虛空,所以其內部永無動變,但每個原子作為整體又是能動的,永恆運動,在虛空中結合和分離,造成自然界具體事物的生成和消亡。

亞里斯多德批評原子論者沒有說明世界運動的原因,但本書認為物質原子本身就是能動的動因,根本不需要從原子以外去尋求動因。

2樓:

舉個簡單的例子:

在乙個平行時空,中國科學家們取得了科學領域的霸權,有命名科學發現的權力。於是他們將強相互作用力、弱相互作用力命名為【陽力】與【陰力】,這種命名借用了中國古代陰陽學說的陰陽概念。

我們能因此說古代的老子、鄒衍都是自然科學家,陰陽學說是自然科學成就麼?

顯然不能。

3樓:Melaniegaooo

在德謨克利特之前,大多數哲學家都是把單個物質(水、火、氣等)或抽象概念(邏各斯)看作是宇宙本質(本原)。

但他認為,本原不是從某樣東西中產生而是由元素組成(當然,首先提出的人是恩培多克勒,但他的解釋bug得比較明顯,後面會提到),具體來說就是由原子和虛空組成。

這裡的原子不是我們現在理解物理學的原子(可再分),而是當時在古希臘人認知範圍內認為的,構成一切事物的最後單位,不可再分。

除了不可再分,他提出的原子還擁有以下特點

數量無限,性質相同,相互之間只有形狀、次序和位置方面的差別;

這番提議解決了過去困擾哲學家的問題("一與多「的矛盾)

用″一"很難解釋「多",像泰勒斯認為,萬物從水中產生。

可是怎麼用水解釋火的熱性,土的乾性?

用〃多"解釋″多〃,像阿那克薩戈拉的「種子說",認為萬物都有自己的本原,這些無限多的本原就是構成各種事物的最小微粒(種子)。而且萬物每乙個都包含其他一切事物的種子,只不過某類種子佔優勢就成了不同的事物。

可是這個觀點無法解釋任何種子如果包含著別的種子/種子的成分,即種子還可以無限再分,與他的理論中提到種子體積無限小的自身前提相違背。(同理恩培多克勒的四根說)

所以,德謨克利特通過解釋原子無限多,性質相同,只是形狀、次序、位置的差別把一與多「這對矛盾辯證統一起來。

除此以外,他還用辯證法解決了困擾自然哲學家多年的問題,像「運動與靜止"這對矛盾等。

所以他的原子論在當時自然哲學為代表的人裡,可以算是高峰,柏拉圖的形上學是另外一條線了。

4樓:實名太二

自然科學領域的原子概念,其命名確實是源自德謨克利特的原子論哲學思想,但原子哲學概念,對應的其實並不是自然科學領域的原子概念,而是量子概念。

德謨克利特的原子哲學概念,是通過闡述「無限可分」概念的荒謬性,反證了一切存在必然是不可能「無限可分」的。因此,任何存在,都必然存在乙個最小的,無法繼續被分割的單位,德謨克利特將之定義為「原子」。

然後近代科研大爆發的時候,物理學家們發現物質居然是乙個個原子構成的,驚喜交加之下,就拿德謨克利特的原子哲學概念來命名了。

如果在命名之前,人們發現原子依然可分,由質子、中子、電子構成,質子中子電子又由夸克構成,那就斷然不會冒冒失失的將直命名為原子了。

5樓:八里土人

德給了乙個基本世界組成原則的假設:

如果細分下去,組成所有物體最基本的顆粒是相同的(一種或多種,如果是多種,那麼任何物體都包含所有的種類),而物體形態和性質的多樣性來自這些基本顆粒的排列組合方式,而非組成顆粒本身。

德並沒有給出這些顆粒是什麼,他只是樸素地給出一種世界觀,所以他是哲學而不是科學的。科學原理需要驗證,哲學和原則也需要但是在原始階段大家接受這種虛無抽象的結果。

類似的哲學假說是原始的元素說,什麼5大元素之類的,其實本質上也相似。但是元素說已經試圖向科學靠近,希望使用體系來解釋一切問題。

而當現代科學發現了「原子」後,直接套用德的名詞其實是不恰當的。質子和中子電子才到了「不區分」的地步,原子還是有區分的,不同元素的原子還是不一樣的。也許夸克更適合德的原子概念。

德的思想實際上也是當今科學界的乙個基本原則了。

6樓:noir

人類歷史的將近前兩千年,都沒有一門嚴格的正規化學科叫做自然科學,只有自然哲學。範圍限定到古希臘,那時自然哲學,本體論,物理學這三個名詞很大程度上指的都是同乙個東西。本體論研究的問題不外乎兩個:

存在著的東西是什麼存在,存在著的東西是否運動,如果是,運動如何可能?如果否,如何不可能?

原子論回答的就是這兩個問題,處在早期古希臘哲學的立場上,說本質是水,本質是火,本質是數,或者本質是不可分的最小單位,回答的都是同乙個本體論問題。

乙個更直觀的例子:其實後來亞里斯多德及其後繼者主導的學科分類已經很接近近現代自然科學的主要物件。他的著作分為五個部分:

邏輯學、形上學、自然哲學、倫理學、美學。其中自然哲學部分收錄有《物理學》,《論天》,《氣象學》,《論動物的繁殖》等。

科學,以及現代意義的物理學真正形成正規化和共同體,比牛頓老爺子生活的時代還要晚了。

7樓:Meursault

現代物理學中的原子,和德謨克利特的原子論的關係,大概就像是巴基斯坦和卡巴斯基的關係……德謨克利特又沒有電子掃瞄隧道顯微鏡

8樓:禮讚那羅延

因為原子論屬於瞎琢磨出來的,靠的是邏輯推導,而科學得是實驗觀察論證什麼的。換句話說,這現在是化學的範疇,但不是用化學研究方法得出的。

9樓:文識天

哲學和科學有著本質的不同。

哲學獲得真理的標準,是利用邏輯,最好形成邏輯閉環。

科學獲得真理的標準,是符合自然界現象,包括利用數學證明,實驗證明。

同一條真理,哲學和科學都有可能推導出來。

如果是通過純粹的思辨得到,形成邏輯閉環,那麼這就是一條哲學理論。

哲學理論是不管與自然界現象符合與否的。

如果是通過數理證明和實驗驗證雙重證明,那麼就是科學理論。

德謨克利特的原子論是通過哲學思辨得到的理論。

而不是在顯微鏡下觀察到的現象。

10樓:

因為他使用的研究方法是形上學,即非經驗研究。

而科學在傳統上是基於經驗的,可證偽的。

形上學是與科學相對的,沒有科學的可證偽性。在沒有顯微鏡之前,原子論是形上學,我們無法知道原子是什麼,但在有了顯微鏡之後,我們可以看到原子,「原子論」是科學。

同理,自由意志、意識、心靈等問題,如果用非經驗的方式研究,就是心靈哲學(形上學);如果用實驗的方法研究,就是腦神經科學。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我們說隨著科學的發展,哲學的地盤逐漸被科學「入侵」。

(當然,隨著證偽主義被挑戰,科學與哲學之間的劃界方式有時不嚴格遵循此規律。)

11樓:mooncatcher

工作到半夜看見這題,困倒前寫一兩段,明兒有興致再補。

留基伯與德謨克利特的原子論到底有何哲學價值?要搞清楚這一點,你得先明白初代原子論誕生的土壤與它們所試圖作出回應的問題。

亞里斯多德在《論生滅》()裡提到,原子論者最初的目的是為了回答「變化是否可能」這一問題。巴門尼德「一切皆一」的主張否定了變化的可能,因為任何變化都必然預設有中生無或無中生有的過程,人所觀察與感受到的所謂變化只是(永恆的)不變實在所展露出的表象;這一觀點被他的學生芝諾繼承並模式化,便有了一系列芝諾悖論(最有名的大概是阿喀琉斯與烏龜賽跑,以及「飛矢不動」)。

這時候原子論者向巴門尼德發出了挑戰,他們承認不變實在的存在,但認為這樣的實在不是乙個(i.e. 巴門尼德的「一」),而是無數個,稱其為原子(τομο),字面意思就是「不可分的」,原子與原子之間則只有虛空。

芝諾悖論的基本前提是,若認為空間是無限可分的,運動物體就必須在有限時間內經過無限多的區間,這顯然不合常理,因此運動是不可能發生的。而原子論者提出了不可分的最小單位「原子」,也就繞過了芝諾悖論的前提,因為任何一段距離裡的原子數量必定是有限的。類似地,對於「變化是否可能」這一議題,原子論者主張原子的大小、形狀、排列、運動方向不盡相同,因此虛空中的原子可以暫時與其它原子組合為具有不同特質的物體(e.

g. 堅硬的,鬆軟的,潮濕的,粘稠的),這也成為了原子論者解釋變化的基礎。

但這是遠遠不夠的,原子論者真正的難題在於如何用這套理論解釋感知。德謨克里特本人對此態度十分模稜兩可,可能是他自己也意識到了其中自相矛盾之處——他的哲學本質上是經驗主義的,但他的理論卻似乎證明了感官物件是不存在的,存在的只有隨機組合的原子;換句話說,依靠感官證據所得知識建立的理論卻要否定感官證據的可靠性,那麼原子論者的世界裡到底存不存在知識呢?德謨克里特本人並未給出回答,但後來的亞里斯多德顯然發現了這一漏洞,也成為了他反駁原子論者的依據之一。

氫原子能量為什麼是負的?

左筆一支 對於任意算符 和實引數 顯然有 就是說哈密頓量加減乙個常數不會改變其和某個算符的關係。又設 其中 是本徵值和本徵函式,顯然有 於是 的波函式也是 的波函式。只是各態的本徵值 能量 加了常數 由此可以看出將基態能量設成0 相當於給哈密頓量加乙個實常數 於是氫原子各態能量變成非負 也不影響氫原...

如果原子有 99 999 的空間是空的,為什麼它們不會因為產生真空而坍塌?

已登出 呵呵呵,太陽系也是空空的,怎麼太陽系不坍塌?這個問題太搞笑了!天文物理與微觀世界有同樣的特性。這個現象還是值的研究! 撒野老大 因為原子並沒有你想象的那層 皮 原子 呈現出來的外部界限 也就是 皮 的感覺 是電磁作用產生的 簡單點你可以想象兩塊同極磁鐵相互靠近,兩塊磁鐵的 邊界 實際上是它們...

演化論(演化論)為什麼是正確的? 有什麼依據嗎?

者也 我不是神論者,我支援演化論,因為我認定乙個客觀存在,即 先有行星 才會有生命出現的可能。如果有人信外星人,那也是先有外星球才會出現外星人的可能。乙個什麼都沒有的星球,這必然會牽涉到生命 從無到有 的乙個過程。必然會是星球上自行化學反應漸漸產生簡單細胞,再向複雜演化的乙個過程,不可能憑空冒出複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