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on Musk 所說的 物理學的思考方法 是什麼意思?

時間 2021-05-06 17:21:34

1樓:歹小徒

以上諸般回答中, @小心假設 說的最清晰,也最為正確。其他人的回答,只摁著一兩個細節展開,說的雖熱鬧但眼界不行。

很清楚研究方法中有bottom up和top down兩種,只有bottom up是從最基本物理的原理出發,叫first principle reasoning. 這是Musk所提倡的。而大部分人是無力做到這一點的(甚至都不一定能看到這點),只能通過改變已有體系的變數,是為拾人牙慧食腐型研究方式。

這就是為啥各領域的頂尖科學家,top (any fields) scientists 大多出身物理。很少是這領域本身出來的。

就是說,musk說了,回家練內功去,練點花裡胡哨的招式沒啥用。

2樓:陰陽師

也許每個人的知識體系能帶來的詞彙不同, 但我只說乙個詞, 這個詞也更能恰當體現前一點到現在點中間的那種不可抗拒的物理"目的地"彈性, 以及人主觀意願上希望前一點盡可能久的停留;

以便組合聯想連線, 直至無計可施; 放手 -- 彈到現在這個點.

乙個詞:

遞迴的返回過程

3樓:SamuelYi

以下是胡謅。

還原論+自底到頂建模。

還原論就是不斷試圖把系統解釋為更基本層面的概念與機制,把對現象的解釋構建在一套統一的基本概念之上。

然後在工程層面,從基本概念出發,進行自底到頂建模。在每一層考慮所有可能的高層模型,從而避免既有模型和定勢的束縛,同時規避在以往的模型中被認為是既有條件而不再考慮但實際上已經發生變化的條件。換句話說,我們在自底到頂建模的過程中對決策樹進行重新剪枝。

而與之相對的,是在高層概念的基礎上進行自頂到底分析,在回退到某個較低層面後再向頂部進行重新決策。劣勢就是即使做了回退,也依然是在乙個已經高度剪枝的決策樹上。當某些條件變化時,這個已剪枝的決策樹可能已經偏離現實,成為乙個錯誤的思維起點。

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企業,尤其是創新型企業在交到職業經理人手上後會衰敗。因為很多(不是全部)職業經理人幹的事就是套用既有的高層概念和模型,而不是從基礎層面去理解系統。商學也因為缺乏強力的還原能力而難以成為一門真正的科學。

當然商學可以是經驗總結,可以是一種方法,但不是科學。所以MBA是職業教育,不是學術教育。

4樓:

前人為了解決 S 問題,根據前提 A B C 得出了正確結論 D,十年後,前提 C 不再成立,然而人們只記得結論 D,卻不知道此時的正確結論是 E。第一性原理即擯棄所謂的經驗,從基本事實出發而推理。

5樓:逸士

這種「物理」地思考方式是工程師的思維方式吧,只要一直往後扒,最後總能找到可以信任的「原理」。

這種思考方式跟物理本身一點兒關係沒有,因為物理本身的話題就是發明一些可信任的「原理」出來,做這事情的時候依據的可不是乙個別人告訴你的「更高階的原理」,而是觀測的事實。發明「原理」的時候最重要的步驟不是推演,而是通過analogy生造出一些可能的「原理」候選者。只有有了候選者你才有機會通過推演一一把它們排除,直到發現排除不掉的。

這個排除不掉的東西才是new things,把做推演等同物理思維,還覺得那樣一搞就能找到new things是什麼鬼話?

6樓:Zhaoyang Wang

現假設題主要學習開車。教練告訴你2000轉換擋。

為什麼要在2000轉換擋呢?因為是教練說的。因為別人都這樣做 。

然而,這不是真正的原因,不是「物理的」思考方式。

如果我1000轉換擋會怎樣?

如果我6000轉換擋會怎樣?

我為什麼要換擋?

如果我開的是柴油車,我應該提前還是延後換擋?為什麼?

變速器是怎樣工作的?

為什麼電動車不用換擋?

採用內燃機的鐵路機車為什麼採用電傳動,而不是機械式的變速箱?

為什麼汽車不採用電傳動?

船舶用不用換擋?

以前那些採用內燃機的飛機用不用換擋?

燃油發電機組用不用換擋?

自行車換擋的原理和汽車一樣嗎?

混合動力車的變速箱和常規動力車一樣嗎?

為了解答上述問題,你就要知道內燃機和電動機的動力特性,知道不論電傳動還是機械傳動本質上都是一種轉換扭矩的方式,知道我們需要如何讓機械輸出的動力適合我們的需要。

這樣,在了解了事情執行的基本原理,而不是事情執行的表象之後,你會發現很多事物的內在聯絡,從而更好地理解事物執行的規律,以及更好地解決問題。

7樓:李海濤

這裡講的兩種思考方式應該可以概括為推演法和歸納法,第一種思考方式路徑是通過不斷問為什麼找到本質的原點(principle),從而開始進行邏輯推演以此逐步推出以原點為核心的上層架構,形成乙個完整的思考框架從而誕生相應的問題解決方案,這個過程對知識儲量、邏輯嚴密性、思維能力都有很高要求;第二種方式相對容易,通過觀察現有現象總結提煉共性,從而方便進行模擬思考,這種方式比較快,簡單,能快速解決當下現象層面的問題,不過由於缺乏比較深度的邏輯探測難以誕生新的思維框架和革命性的解決方案,有點像打補丁的方式。人腦都是可以訓練的,常說思考很多的大牛們勝於常人的應該就是自己已經總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大腦思考和訓練方式。

8樓:

設計產品時只考慮物理定律是否允許,不要受其他因素干擾,比如成本、人員、場地之類,排除所有干擾因素,搞創新時才不會瞻前顧後。

9樓:Logan

Elon Musk, 這個大神是實幹家,是我等工程屌師學習的偶像和榜樣。

他首先是乙個設計工程師,很多大牛的設計出自他手。設計有乙個關鍵問題:準則。這也不只是設計才有的,但設計中最常碰到,乙個卓越的設計,應該以什麼為準則,來作為取捨。

他提出的恰恰是流行的設計和他自己的設計獨到之處。前者的設計基於模擬Analogy,這前有什麼我也設計類似的。如汽車裡材料用鋼繼續用鋼;這是目前流行普遍的設計;而Musk不這樣,質輕而堅韌的碳纖維被選用了。

其次,他是乙個商業大師,他熟悉經濟學原理並深諳其道。要知道他本科學了雙學位:主修經濟學,輔修物理學.

還學習過材料學. 精通經濟才會有意識地去獲取巨大的商業成功,並且有自信和能力.這樣才能超越乙個工程設計師的侷限。

最後,他是一位哲人。他少年是看過很多哲學書籍,立志解決:既然上帝已死,人生的終極意義何在?

也是這個問題讓他走上後來的路,他追求永恆價值所在。正是因為這樣他才有追求的動力,如此瘋狂和執著,至少在成功之前,每乙個人都這樣認為。

至少綜上所述三點,才是MUSK之所以是Musk的關鍵。他可能會是21世紀最偉大的人之一。

10樓:成雋

雖然有各種神奇高階的不同理解,但是結合他在不同方向創業的分析思路,很應中國革命家的句子:

抓住主要矛盾;

理論聯絡實際;

馬斯克不是物理學家,而是實幹家。

他分析問題的方法,其實這裡很多人都能得出一樣的結論,但只有他乙個真的敢去做,並且還做到了。

這種差距並不是因為他具備物理學家的頭腦,而是在於他能明白在脫離了無數理想化假設前提的現實中,如何真刀真槍的解決乙個又乙個理論化模型不會涉及的現實問題。

11樓:Evangelion

想到乙個高中班主任說的故事:

乙個數學家和乙個物理學家來到沙漠中一處綠洲裡的乙個小屋子。屋子裡有乙個裝著乙個裝有半壺水的水壺和可以燒水的爐子。他們需要燒一整壺的熱水。如果是你,會怎麼做?

物理學家的做法:已經有了半壺的水了,物理學家拿著半滿的水壺去綠洲裡的水源裝滿整壺,回來燒開,得到一整壺開水。

數學家的做法:數學家只知道怎麼把一整壺冷水燒成開水,而不知道怎麼把半壺冷水燒成開水。於是他把半壺冷水倒掉,得到乙個空的水壺。

而又知道怎麼把乙個空水壺灌滿一整壺冷水。得到乙個盛滿冷水的水壺。再將全滿的水壺放上爐子燒成一整壺開水。

故事叫空水壺原理。

至於怎麼和樓主問題聯絡起來,自己悟吧

12樓:Lotte Wang

我從物理學的角度對胡雨松的回答進一步具體化,讓大家能夠get到一些物理的基礎,雨松一下子抽象度比較高。

第一性原理是理論物理學家的發明。它的的本意是分析分子尺度的現象的時候,用量子力學原理,從具體邊界條件出發,經過一些近似處理後直接求解薛丁格方程的得到電子的態密度,然後得出原子核與電子精確的相互作用(可以是靜態的或者動態的),根據每個原子的相互作用,從而累計起來得到一些原子組合的特性,或者在乙個過程中發生的變化,習慣上稱為第一性原理(演算法)。比如化學勢能,物理學的光電磁特性,很多奈米尺度的現象等等。

這是一種bottom up的思路。

而實驗科學家是測量化學勢能,電磁特性,擬合實驗資料,根據一般的幾種模型(冪率,線性是最常見的),得到經驗引數,來解釋和分析這個現象。這有點top down的思路,當人類的思維不能再往下了,也就差不多了。

Elon Musk對於運載火箭的分析就是分析了火箭飛行的各個部件(各個原子核與電子),在整個飛行過程中的變化(實際發生的過程),得到了最最關鍵的環節。他的思路就是bottom up。前面胡雨松說的最最基本的假設是是高度地概括,把原子表象和薛丁格方程抽象為一切問題和假設。

再舉乙個例子,別人造房子追求散熱還有採光的相容,設計師們在建築結構上煞費腦筋。但是換了乙個人X,他不直接思考結構,而是思考到每一塊磚頭, 他發現如果磚頭能夠實現採光和散熱相容,那麼這和結構就沒有什麼關係了,於是找工程師克服了這個難題,這樣bottom up,壘起來的房子就一下子鶴立雞群。

13樓:weimo

說到底是歸納和演繹的區別,可以在不同階段結合使用,開始的時候開闊思路可以根據現象問題等找規律或模擬(analog)比較快,不管找沒找到,最終通過演繹方式得出本質的推理(物理)並有解決方案才是王道。

14樓:swvi

Elon Musk一直再誇物理,然後提出用物理學的思考方法。

說白了,就是利用物理學原理來思考問題,來認識本質。具體的Elon Musk舉了個例「負反饋」

看很多人黑了模擬推理,模型,暈,其實Elon Musk只說模擬推理本質上是抄襲,負反饋比較讓他受益。

15樓:

他扯淡了。物理學大部分的本質士通過analogy來解釋新的現象,從而獲得新的洞見。當然是既有analogy,又有difference。

即便是quantum mech,都是基於波的analogy而開始的。沒有analogy,人如何認識問題。實際上人只能認識現有的問題,人只能認識人所能認識的問題。。

musk 說的僅僅是某些人的analogy比另一些人的analogy更加fundamental一點。

當然,很多物理學家從symmetry這個analogy就能算出複雜問題的結果,另外一些必須要根據別人的公式才能算。天壤之別啊。

非物理學專業做什麼才能考物理學的研?

題主問這個問題,看起來是希望將來做物理研究。如果只是想考上物理系的研究生,這是不難的,我認識的人通過一年針對性複習,基本考上問題不大。培養物理思維,這個就比較慢了。如果真的喜歡物理,我建議先考上研究生。物理考研英語和政治和其他科目一樣。 有些答案回答的不知道是情懷還是裝X,物理專業單純講考研真不難考...

物理學的盡頭是什麼?人類是否可以達到物理學的盡頭?還是會不斷的發展?

似曾相識 這問題本身就是人類的傲慢表達,人類存在的時間尺度能和宇宙的尺度比較嗎,當最後乙個人類即將消失,總結人類歷史的時候還是會覺得人類知道的太少,需要探索的更多。 陳作輝 物理學的盡頭即是生命的盡頭。然而在此之前,人類早已滅亡 生命是一場比拼策略的遊戲。微觀策略是麥克斯韋妖,巨集觀策略是拉普拉斯妖...

有哪些物理學入門的好書(激發對物理學 宇宙學的興趣 好奇心)?

鹽選科普 不擺嚇人的艱深理論,沒有沉悶的史實堆砌,爆笑漫畫講清經典理論,輕鬆愛上數理化。翻開本書,嘻嘻哈哈中讀懂人類如何從蒙昧走向理性。不那麼客觀地說,相對論 算世界上最難的三個字之一。怎麼形容它的恐怖程度呢?你上一次被三個字嚇到,可能還是你的學生時代 如果非要給狹義和廣義,加上乙個恐怖程度的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