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人類進軍太空的速度被高估了?

時間 2021-05-06 12:34:01

1樓:清酒

因為光速不可超越的限制,人類不但進軍太空的速度被高估,就連未來在太空中活動的範圍和前景也被高估了,除非傳說中的蟲洞存在,或者量子物理學取得突破性進展,前者堪比玄學,後者則比神學還匪夷所思,至今為止人類在量子物理學面前還是乙個剛著床的胚胎,連嬰兒都不算。

2樓:偽軍迷

大航海我不清楚是什麼時候開始的

但是獨木舟什麼時候正式實用化的?

別的不說,能夠穩定跨越地中海的到第一次環球航行這也等了不少年吧

3樓:李洋

文明為生存尋求確定性,因此沒有動力探索外太空。

最好的例子就是復活節島上的人。當年真的沒有人製作船離開復活節島嗎?應該還是有的,但是在哪了,估計都死在海浬了。

復活節島上的人最終也滅亡了,但是萬事萬物有始有終,人類文明當然也會滅亡。

所以他們都在哪了?要麼在海上漂泊,要麼在島上做石像。

4樓:小清同學

因為人類沉迷內卷不能自拔,你要是想公升職加薪怎麼辦?乙個是向外,擴充套件市場,你們賺的錢更多了能分給每個人的也就多了。另乙個是向內,雖然公司還是賺這點錢但是你把別人擠下去,擠走,你賺的也就更多了。

人類現在就是發放著幾個億的市場不管沉迷於搶地球上這一千萬。你想去開拓市場甚至還要給你舔點堵。

5樓:鼻毛

大多數知友應該都玩過遊戲。

我從1級公升到2級花了1分鐘,2級公升3級可能也只是1分鐘多一點。於是我得出乙個結論:我從1級公升到100級最多只要2小時。

現實裡估算進軍太空的速度,估算發展中國家gdp往往都會陷入這樣邏輯中。

6樓:「已登出」

因為美蘇爭霸放衛星放的太猛了。

你敢信用iPhone4手機的算力把三個人送上月球?

你要是60年代過來的人你是不是覺得2023年人類可以上火星了?

7樓:寒道司

人類進步之敵在國會山。美國的太空專案砍掉了很多。

好在現在美中國人要和我國搞軍備競賽,美國又有馬斯克這樣搞商業航天的人類之光。人類發射太空飛行器的成本大幅降低。現在有美軍支援的「星鏈」計畫能做到一箭六十星。

幾年前射一發火箭要幾億美元,現在馬斯克射一發才6000萬美元,也不收國會山制約。我對未來比較樂觀。

8樓:且放白鹿青崖間

馬克思說,事物是成螺旋式發展的。

我看到很多人說我們的關注點都轉到網際網路了,所以進軍太空被拖慢了。

但是也許事實恰恰相反。

航天技術是一門交叉學科,我們不妨認為乙個時期的航天水平是所在時期的各學科科技水平,工程水平,以及文化水平的綜合體。

這意味著什麼呢?

由於極高人力成本(讓一堆拿著人類最高文憑的高知去太空用人力挖礦顯然是愚蠢的),我們需要大力發展機械人。

不提強人工智慧,起碼現在的人工智障是完成不了人對於太空中絕大部份簡單工作的要求的。我們機械人領域在提公升,計算機視覺在提公升,計算機相關領域由於資本的湧入總算在往前發展,這也是在為航天做準備。

我們需要顯著提公升人類壽命,起碼動輒幾年,幾十年的時間相對於人類短暫的壽命而言太過漫長。需要生物技術的爆發。

在壽命沒有顯著提公升之前,我們是不是起碼應該有更好的發動機。要麼是傳統發動機走到極限,要麼是核發動機。難道我們停下對發動機,可控核聚變的探索了嗎?

想要從太空事業獲利,一定的運輸量是必須的。這就和想要富,先修路是乙個道理。什麼材料能夠以最高的價效比來應對更複雜的宇宙狀況呢?這是化工領域的事情。

甚至於人文學科,包括飽受知乎er爭議的西方政治正確。難道不是為了進入航天時代後後勤的穩定也好,殖民地的穩定也好在提供理論支援嗎?

人類各個領域的前沿,大家做的事情都可以說,要麼是可以直接支撐以後的大航天時代,要麼為後勤保障做了貢獻。

只要經過計算,到了資本湧入航天可以盈利的時代,資本就會大量湧入。你所看到的質變,不過是過去多少年量變的累積。冷戰時期的航天工程難道不是吃了一二次工業革命的紅利?

你不能說因為某人三年前參加了中考,並且已經三年沒有考試了,就說明人家這三年沒有進步。誰還不需要一門課一門課來學似的。

9樓:妖精的小兔子

為什麼美國60年代就能登月,現在反而不登了?因為以目前的技術,去探索太空價效比太低了。地球上的資源已經夠我們用了。

大航海時代的根源是西班牙和葡萄牙如果不開闢新航路,就要破產亡國,只能孤注一擲。我們假設某天地球上的資源不夠用了,人類只能尋找太空資源,那時候你會發現航天技術的發展超過你的想象。

科學技術的發展,始終繞不開利益。有人投資才能迅猛發展。為什麼癌症的研究資源比愛滋病多?因為富人幾乎不可能得愛滋病,但保不齊哪天得癌症了。

為什麼手機和人工AI的發展速度快?還不是因為有利可圖。

10樓:「已登出」

被電影導演「高估」了?

還是被電影觀眾高估了?

問題是沒高估的電影火不起來,觀眾就是喜歡高估的那些。

從技術角度談這個問題,1969的土星五號已經達到了當時的技術極限。

後來是在慢慢等各方面的技術進步:

計算機輔助設計,(主要是有限元計算);

材料工藝,(比如3D列印);

通訊/控制系統的效能提公升和小型化。

這些都是慢慢來的,所以2023年代上火星是不可能的。

11樓:

現有科技根本就不支援太空開發。

不是那種「方法可能存在但還沒被人們發現」的那種無法開發,而是「不可能有第一第二類永動機這種可以證明開發不了」的無法開發。

克服萬有引力的成本實在太高了,起碼目前看不到任何開發太空經濟上的可能性。

很多人拿大航海模擬就是典型的不當模擬……人類踏足前美洲就沒有原生生物了?候鳥就不能跨洲遷徙了?你現在給我找乙個能去火星冥王星的生物來?大航海根本不是乙個星際開發的理想模擬物件。

12樓:Sylvan的夜晚

湊個熱鬧。

說白了就是,宇宙飛船出現後,人們以為自己已經處於大航海時代了,誰知其實還是剛學會造船的原始人(實拍蕭山跨湖橋 2023年前的獨木舟)。

飛船的動力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則是,海島比大陸更適應海洋文明,月球比地球更適合早期人類作為探索太空的始發站。所以,完成對月球的殖民再說探索太空吧。現在說這顯然還太早。

13樓:yepangxie

很正常,什麼東西都是初期發展速度超快,因為潛力大。到後期潛力發掘完了,發展就基本停滯了。

但是人們總喜歡把初期的發展速度當成長期的發展速度,超級樂觀~

14樓:想當院士的軒兒

因為他們沒想過蘇聯有一天會不攻自破。人類社會發展唯一的驅動力就是科技進步,而科技進步最大的推手是競爭,競爭的最高端形式就是戰爭。雖然人類社會加速發展從工業革命開始,但今天的我們所依賴的大部分科技都是在一戰,二戰和冷戰的時候發明的。

尤其是冷戰,不打仗卻有最高程度的競爭,這對科技發展來說簡直是天賜良機。尤其是當年的美國還是以實業為主的國家,還基本沒有被政治正確拖累,美元還是美金。蘇聯就更不用說了,一直在競爭的路上。

這人哪,總要追求點虛的,比如面子,才能符合自己萬物之長的身份。所以當年美國和蘇聯在冷戰的時候什麼都想比,太空領域當然也要比。當年的美國為了登月,可以花幾百億美元搞阿波羅計畫,可以在設計時不必首先考慮太空人的生命,可以不顧經濟效益,就為了比蘇聯人先到月球。

人類社會科技全面發展的腳步從七十年代美國脫實向虛搞金融的時候就開始減緩了,到蘇聯解體時徹底消失。之所以那時候的人還有科技在飛速發展的幻覺,是因為在這個緊要關頭,IT產業異軍突起。積體電路和計算機的出現,讓人們誤以為科技的發展一定是日新月異。

其實這麼多年到現在,只有手機電腦更新了好多代,更重要的比如能源動力技術發展嚴重落後。但對進軍太空來說,更重要的其實是如何把這麼先進的儀器送過去。

套用三體的人物來總結,美國已經從當年的托馬斯韋德變成了今天的程心。人類相信過程心,代價是什麼你們也都知道了。

15樓:鋼鐵同盟最高指

葡萄牙人首次越過好望角到了印度後,帶回來的香料是航行成本的60倍。

而目前深空探索登月火星的收益是倒賠多少億。宇航所有的實際收益都在近地軌道上。

16樓:「已登出」

大航海一艘船花個把月去美洲,拉一船金子回來,這船是賺的,而且是船越nb賺的越多,所以能自然刺激航海和造船的發展

火箭你說你得帶一艙啥東西回來你才能是賺的?

17樓:HU公尺茶

資本主義體制玩不了大航天。

你要明白大航天是蘇聯首發的。

只有真社會主義才會養一群吃飽了沒事幹的人往無盡的深空大規模的浪費東西。

18樓:

新的動力投入實用的速度被高估了。稍微學過大學物理或高中物理競賽,就可以發現用化學火箭殖民太空非常困難,美帝獵戶座計畫中的飛船也確實是核動力的。上個世紀,可控核聚變有初步進展,很多人相信可控核聚變不久就會實現,人們想象中火箭的動力不侷限於化學反應。

目前的火箭還使用化學燃料,所以載人登火星都很難實現。

19樓:碧藍軍團

時代的錯覺罷了

看起來是星際大航海

其實只是智人做好了第一只獨木舟

如果強行對比人類航海歷史的話

等到人類足跡遍布了整個太陽系也不過是進化成了漁獵部落等到世代飛船飛到三體星才是原始人征服南島的開始等到超光速旅行實現才真正具備了大航海時代的條件。。。。。

20樓:紅薯

進軍太空遠比我們想的要困難與複雜,上個世紀的工作只是證明了可行性,而現在的工作是要證明經濟性 .

比如登月,第一次可以毫無其他目的的登月,但是第二次就必須以建立基地或者類似的有經濟意義的目的去登月 .

目前在地球軌道上的衛星已經實現了經濟性的轉化,無論是通訊,科研,氣象與深空觀測衛星都遠比上個世紀發達 . 而微電子技術的發展也讓我們能實現以前無法想象的太空工程 . 而目前正在進行的一些計畫甚至都很激進,比如馬斯克的4萬近地軌道通訊衛星網路計畫 .

所以說,在可見的未來,星際太空工程應該也會達到可以實現經濟性 . 比如但凡有乙個國家實現了其他行星基地的建設,另外一些有能力的國家必然跟進 .

21樓:朱六明

個人非常粗淺地認為,人類發展科技的原因,只是為了趨利避害,能獲得利益,或者能擋住或者消滅危害,人類就想主動發展了。現在在地球內發展太空科技,目前並沒有什麼利益獲得,地球外也沒有什麼威脅,那誰還有心思發展呢?

22樓:改之理zcw

因為人類經歷過乙個類似的歷史程序,就是大航海時代。這個時代給歐美幾百年關於航海和冒險的集體記憶。人類進軍太空不過是這種開拓精神的一種合理外推。

所以當時的人們想象太空旅行就是航海,宇宙飛船就是貨真價實的「船」。

《三體》裡說未來的太空軍應該更像海軍而不是空軍,這不是天才的洞見,而是人類想象力匱乏的必然結果——只能根據大航海的歷史想象未來的太空旅行。

《星際迷航》裡進取號的一整套東西,其實都是航海的。裡邊的職位如導航員、舵手、輪機長,完全就是船上那一套,史波克的職位是什麼,大副。。。。

既然是既有歷史的外推,那麼一旦有一點苗頭,就可以被想象到很遠,以至於想到沒邊。這很容易讓人們高估技術進步的速度——相似的情形在人類歷史上已經有過了呀,為啥你們到了太空你們就弄不出來了?

賽博朋克反而是更高一級的想象。

為什麼人類要彼此爭鬥,不能把視野放向太空

唯見於空 幾個同學同事都有矛盾,何況幾十億人。全人類能真正聯合還開發太空幹什麼?維護好地球不香嗎,把軍備都解除,資源用來開發新科技。現在就在開發太空,你以為所有人都能去嗎?他們是覺得地球萬一哪天種蘑菇了不安全準備跑路,乙個地下乙個太空。不是征服,是逃難。沒聽說過大本營還沒搞定就開疆拓土的。真統一了地...

如果太空中有高度文明,為什麼人類迄今為止沒有觀察到太空大戰呢?

太空太大,適宜生命存在的星球極少,資訊傳播速度無法超過光速。如果高等文明的戰爭痕跡被人類當成自然現象呢?螞蟻能觀測到廣島的輻射量突然增高,怎麼能知道是美國扔了核彈呢?宇宙很大很大 宇宙中的文明,我們不知道有多少,哪怕有幾百萬個,在宇宙尺度裡,相當於陽澄湖有兩隻螃蟹,他們見面的概率很低,即使見面了,打...

為什麼人類需要榜單?為什麼人類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行為都收到榜單的影響?

macccc 榜單是口碑的彙總,與現在看評價看曬單是相同的驅動力。在沒有網際網路的時代,產品口碑沒有存留,只能通過口口相傳的方式傳播。這時候大家只能相信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舉個例子大學時候刷卓越暢銷榜的圖書,是因為我並不知道讀哪些書好。但自從上了豆瓣以後,就很少幹這種傻事了。因為我就開始刷豆瓣小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