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為什麼會對美有感受?

時間 2021-05-31 10:07:26

1樓:皓天

什麼是美?光子通過某物體反射進入人瞳孔,倒映在視網膜上,通過視覺神經將神經訊號傳達到大腦皮層,隨後大腦及身體其他器官在統一指揮下,生成多巴胺等激素,讓人體感到舒服、放鬆或快樂,那麼這個物件的外表可能就能被稱作美吧

2樓:憶安唯憶

美,是指能引起人們美感的客觀事物的一種共同的本質屬性。

美感是人接觸到美的事物所引起的一種感動,是一種賞心悅目、怡情悅性的心理狀態,是人對美的認識、評價與欣賞。

所以呀,看見美的東西就會開心,感覺自己美美噠了呢

3樓:ncc21382

我覺得審美分為先天自然美後天文化美。前者是我們與生俱來的、進化中刻入我們每個人基因的,例如人們特別喜歡熱帶美景、喜歡鮮花、大江大河等,因為人類祖先起源於熱帶地區、逐水而居、採集植物的果實。所以審美就帶有人類發源地烙印,這種審美也有利於生存,因為這潛意識影響讓人類尋找新的居住地更合理。

另一種美——後天文化美跟人類社會的潮流變遷、乙個人的文化、經歷、愛好息息相關,審美看的不只是物體本身,更和事物關聯的含義密切相關。例如某種兩棲動物雖然外貌不算優雅,但是因為在文化裡有招財、長壽的含義而被用作裝飾。這種後天文化美也隨著時代劇烈變化,艾菲爾鐵塔在建成之初廣受批判,覺得破壞了巴黎美麗的天際線,是醜而不是美。

而現在則成了巴黎的象徵、成為了一種美。

至於美的意義最初除了有助於挑選更好遷居環境外也是邁向更高層次的發展,這請自行了結一下馬斯洛的層次需求論。不能陷於唯生存無生活的誤區,你想當頑強、生存力特別強的水熊蟲還是當生存力低很多但生活更精彩豐富的人類?

4樓:「已登出」

蟹妖這種能力也不是毫無意義。生物進化的目的是為了更適應環境,人是群體社會性動物,這種能力是為了適應這種環境下的問題而進化出來的。

協作、智慧型……都是這種情況。

美不是客觀的而是主觀的,是一種基於經驗、體驗的感受。它本是不存在的,是人為創造的。

客觀的東西是「天道」的範疇,先於人產生而產生且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比如事物的大小、冷熱、輕重、快慢……就算人類不存在,這些東西也依然在。

但是「真假、善惡、美醜、好壞……」就不是這樣,人不存在這些東西就都不存在。用這些東西去套在客觀存在的事物上只是人一廂情願的想法罷了,說到底是傲慢和愚蠢的,是人以自我意志為中心的結果。

我傾向於談客觀對立的道家。

5樓:段譽

不是進化出來的,如果你了解一些佛教知識就知道了。這是六道眾生的特點,美醜是一種分別心,眾生因為妄想分別執著而不斷造惡業,而輪轉在六道裡。

人類為什麼會對同類相食感到噁心?

aikly 這個問題其實不難,只不過突破常識罷了 人類還是猿人時期就開始群居,智力上公升,懂的利益,懂的邏輯,會珍惜自己的同伴,但那個時候我相信如果饑荒,獵食同類不同族的事情應該也是會發生,不是饑荒的話貿然獵食其他族群危險性太大,這就是群居的特徵吧 到了早期文明,比如我們的夏商,你可能接受不了的事,...

如果人類的神經系統沒有感受冷熱的功能,還會發展出熱力學嗎?

馬小舟 熱力學的本質是能量的定向流動,其實和冷熱沒關係。冷熱是個表象,因此就算是人無法感知冷熱,沒有冷熱概念,也還是會發展出熱力學的。因為人依然需要對基礎如烹飪時食材的變化,高階如鋼鐵冶煉和宇宙物質和能力輻射的機理進行解釋,只不過到時可能就不叫熱力學了。 知道知道 題主的意思應該是,如果人類本身不能...

人類對於美與醜的感受是先天的還是後天的?

應該都有。你看孔雀,雄孔雀長那個樣子,就是自然選擇的結果,覺得那樣美麗,雖然不利於在充滿殺戮的自然界從捕獵者那裡逃生。後天的部分,跟文化有關係。老外覺得好看的中中國人,中中國人未必覺得好看。 無畏光明精舍主人 應邀1 一般情況下,具體的 美與醜 的標準是因人而異的。2 美與醜 的標準,有時還因為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