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在大腦中是以何種形式儲存的?

時間 2021-05-30 03:52:18

1樓:張唯一

按照更直觀的推理,儲存的基本單位更應該是神經元,而不是突觸;突觸更應該是傳輸通道;如果需要儲存一副影象,就需要若干畫素點進行儲存,難道是由突觸組建畫素點?而不是神經元?腦記憶研究的方向,應該利用最簡單的動物,比如單細胞、多細胞動物,雖然簡單,生物原理應該是相同的,果蠅還是太複雜了;

關於腦記憶的非物質傳輸,既然記憶的傳輸離不開生物電,有電就有磁,就像收音機原理,磁訊號可以進行非接觸、遠距離傳輸;而量子糾纏理論也提供了一種遠距離傳輸的可能性;

很對,目前制約人類發展的最大障礙,恰恰是腦科學研究,研究這,研究那,就是沒有研究明白自己!大腦的記憶、執行原理研究不透徹,帶來的後果就是不能將知識進行過載、永久儲存,無法在同乙個意識體內進行跨生命週期迭代,也就是說,乙個知識載淵博的人,一旦死掉,全部歸零!後面的人只能從嬰幼兒從頭開始學習,最終還要死掉!

這種有限生命週期的情況,是制約人類文明飛躍發展的最大障礙!

2樓:

前面回答的都很專業。這裡只是講一下自己對於學習記憶這一塊的看法。

學習記憶這個問題太複雜,所以kandel嘗試用Aplysia這中簡單系統來做(他自己也講到這一點)。覺得現在揭示的是偏下游一點的東西(LTP/LTD)。但對於高等動物來說,一些上游的機制或是神經元水平的機理還沒有系統的闡釋。

經常有文章發現某某突觸蛋白對於長時記憶或是記憶的儲存、鞏固是重要的,但都是零零散散的,還沒有達到乙個系統的理論高度。況且一種形式的學習記憶會涉及多各腦區,神經元的物理投射現在都不是很清楚。雖然有點不務實,但是覺得現在大腦連線組這一塊是必要的,尤其是功能連線。

所以neuron 25周年的時候重申了 B.R.A.

I.N.的挑戰性和必要性。

(雖然跟我沒有太大關係,呵呵)

大話噴子

3樓:

如果有時間,請看追尋記憶的痕跡 (豆瓣)(作者因研究記憶相關的神經間傳遞獲諾貝爾獎,本書為自傳).將20世紀的神經學研究娓娓道來,十分精彩又不乏幽默.

作者研究蝸牛(海兔)發現:記憶儲存實質為突觸的變化.短期記憶只是突觸的強度增加,長期記憶會合成新的突觸(類似初中化學說到的,物理和化學變化).實現途徑如下:

外界刺激會形成5-羥色胺,促使感覺細胞內生產cAMP

多次刺激時,細胞內cAMP達到一定程度後,促使蛋白激酶A和MAP激酶向細胞核內部轉移,

兩種激酶選擇影響CREB,蛋白激酶A啟用CREB-1表達,MAP激酶抑制CREB-2表達.

CREB-1易化生成突軸基因表達,CREB-2抑制生成突軸基因表達.結果是有利於生成新突軸的被活化,不利於生成新突軸的被抑制.總結果有利於表達.

這裡基因表達還有點特殊,大家知道,DNA表達通過mRNA,mRNA合成蛋白質——CPEB,這個CPEB是具有自我複製能力朊病毒.而且不會退回去,這樣就會長期作用在相關部位,保證突軸長時間存在。

表達後就是新突軸

總結如下:

相對於記憶儲存方式,記憶儲存過程更複雜這種複雜的過程在演化論中更有優勢:兩種CREB形成了閥值,刺激達到一定程度就會形成長期記憶,而刺激較少則會被捨棄。

這裡有三個例子可以分析幫助理解:

有時候突然的刺激會記憶終生.因為大量的激酶進入細胞核,直接突破閥值

有些人記憶超好.部分人可能是CREB-1限制小等,容易易化基因表達,就是活化劑較多.

年老了,記憶能力減退,CREB-1活性降低有關.

當然還有一些更有意思問題:提取記憶時怎麼組裝這些突軸的變化,這裡涉及到記憶,更涉及到意識.

作者同時發現了,可能你所有的記憶都與空間相聯絡?不知諸位是否感受這點,回憶好吃的,不自覺想到吃它的環境.想乙個美女也會把她安放在某處.

感謝知乎讓我知道了這邊書,受益終生.,.知乎最近很多類似提問都能找到答案,例如:

記憶如何形成?

短期記憶如何轉化為長期記憶(增加記憶力)

記憶如何儲存,為什麼丟失

記憶如何提取使用.

記憶如何衰退,

4樓:

先參照人的大腦是如何記憶東西的?知識是怎麼儲存在大腦裡的?

中@Pirate Henry 和@佘炤灼的回答。

然後我也試圖回答一下。鑑於自己的知識存在盲區,未必客觀和正確。

記憶的儲存,必然涉及某種形式的變化。上背肌群的增強是努力練習引體向上的記憶儲存形式; 「xx到此一遊」是在埃及神廟刻字的記憶儲存形式。而要回答記憶在大腦中儲存與何處,則需要找到在記憶儲存過程中,腦發生了何種變化。

在這個層面上,@Zhou Ziliang 已經給出了基本公認的答案:突觸可塑性。突觸可塑性給現有的神經元的連線提供了變化,至少在理論上提供了記憶的細胞機制,在動物實驗中也多次被證明參與記憶的形成和儲存。

那我就說點突觸可塑性以外的東西。

先從大了說,腦區。@Zhou Ziliang 給的第乙個鏈結中提到記憶是散狀儲存在皮層中的。這只能說是乙個大家都預設的理論,

如果把記憶的概念放廣一點,所有的環境對於腦的影響都可看成記憶。那麼其實所有腦功能都是基因和記憶共同塑造的。

2.現代神經生物學對於腦功能機制的認識仍然很粗淺。很多大的問題大家都知道,但需要方法上的突破。當然最近出來的一些方法也確實推動了神經生物學的發展,比如光遺傳學。

3.利用計算機來理解極其複雜的神經系統,可能是未來的發展方向之一。

最後再加一點疑似偽科學的東西。

Ian Stevenson, 和 Jim Tucker,用科學方法研究了很多自稱為轉世的兒童案例。很多兒童描述的前世的情景都可以被證實。這些記憶是怎麼到這些孩子腦中的,不清楚。

對此,同人于野寫過一篇書評乙個關於轉世的流行病學研究學而時嘻之

我乙個親戚的村里發生的事情(我親戚親見,而非我親見)。一老頭去世,遠嫁他鄉的女兒回家參加葬禮,被老頭附體。說牆縫裡,茅房裡,豬圈裡,房梁上,等等各處藏著有錢。

等事後按圖索驥,搜出來1w多遠(90年代,很窮的農村)。一直生活在老頭身邊的兒子不知道,而不在身邊的女兒卻能被附體說出來。

若以上兩事為真,則記憶可以通過非物質方式在兩個不同個體之間轉移,前者為轉世,後者為附體。其非物質形態是怎樣儲存的,人的正常記憶是否也會存在非物質形態,這已經不像是神經生物學可以解釋得了。

5樓:

Human Memory: How are memories stored in the human brain?

molecular mechanism可參考一篇kandel掛名的review:Molecular Mechanisms of Memory Storage in Aplysia

總的來說用Aplysia研究的結果是分子機制涉及細胞訊號轉導和突觸可塑性,簡單來說就是neuron的某些function出現了一些alteration,接收和傳送的訊號可能都會改變了。

2013.12.12更新

EMBO reports7, 8, 768–773 (2006)

doi:10.1038/sj.embor.7400746

這張圖更清楚。在接受刺激釋放遞質發放衝動後,受體啟用,產生第二信使比如Ca2+,cAMP之類,這些可以調節激酶和磷酸酶等的活性從而進一步調節受這兩類酶調控的其他玩意的活性。同時據說一些突觸蛋白的修飾也會改變。

於是區域性蛋白的合成發生改變,突觸連線的強度等性質也會改變。同時也有轉錄因子比如CREB之類受到調控導致更長久的效應。總之一句話,蛋白質的修飾等改變了突觸這裡的電化學性質。

試想乙個人剛接受了乙個刺激後,對於這個刺激產生了一系列這樣的改變,然後導向記憶的產生。

記憶是以什麼形式儲存在人腦中的?

若盧 連線主義認為,記憶是通過改變神經元之間的連線來儲存的。與記憶有關的神經細胞間連線模式可能是遵守赫布規則的細胞結集與突觸鏈。有觀點認為這些模式正是通過神經細胞突觸的重新賦權和重新連線而形成的。但實際上,兩者的關聯性還很難證明。如果對相關知識感興趣,可以參看李承硯 連線組 一書。 自學生 正和反,...

記憶是以什麼形態儲存在人的大腦中的?

findforever 可以模擬ram 人的神經細胞也是一種易失儲存器,你接受到的資訊會以生物電的形式傳導到分管記憶的神經細胞中,神經細胞通過建立突觸連線儲存這種電訊號,如果經常強化某乙個記憶,就像在ram上持續加電壓,你的突觸連線就會被強化,你的記憶就會被保持,如果不強化某個記憶,就像ram失電,...

記憶儲存在大腦中,還是靈魂中。?

那位宣傳佛教的自己學習佛法就好,別忽悠別人,佛學有科學依據嗎?張口就來?記憶儲存在大腦裡無可非議,至於靈魂什麼的,純屬扯淡,更別提什麼前世 其實題主的問題絕不像某位需要被收智商稅的匿名答主所形容的那樣。沒記錯的話,人類的記憶儲存在大腦的海馬體部位。而所謂的 靈魂 在佛學裡對此也解釋過 人類的 靈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