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蟲的肌肉跟脊椎動物的肌肉有什麼區別?為什麼昆蟲可以做到那麼高速的振動?

時間 2021-05-11 10:18:47

1樓:只渡有緣人

還真是肌肉型別不一樣了。

脊椎動物了解的不多,但是多人體肌肉了解還是懂一些的。人體絕大多數肌肉都是豎向的,就是肌肉生長方向和發力方向相同的。然後方向不同的我了解的只有一塊肌肉,舌頭。

而舌頭就是人體最有力的一塊肌肉,沒有之一。

其次人體骨骼大多數都是費力槓桿。

然後我還知道乙個人體是乙個低功率的機器,人體消耗的化學能只有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轉化為動能或者其他能。

樓上的我也看了一下,我想到的乙個問題,昆蟲的肌肉是天生的,基本上沒有說通過後天訓練還能怎麼提高的,這種發力的運動軌跡都是遺傳的本能。然後人體後期訓練出來的會不一樣。

2樓:Chuck楊

其實僅僅從體積和重量上來說,區別就太大了,nba裡高個子運動員運動速度相比小個子會差很多,但是力量是更強的。體操運動員更可以做出匪夷所思的高難度動作,但大部分個子都比較矮。

人的骨骼、肌肉都是細胞組成的,其鏈結強度都有一定極限,個子越小,負載越小,個子越大,想做同樣動作,可能就到強度極限了,能做出來的肌肉骨骼很可能就傷了。

3樓:

高讚答得很詳細,我想補充一下內骨骼和外骨骼對此差異的貢獻:

Shape optimization in exoskeletons and endoskeletons: a biomechanics analysis

上面這份研究分析了螃蟹腿,蝗蟲腿和人脊柱的載荷能力,得出了外骨骼比內骨骼在承載能力方面優化程度更高的結論。

所以,昆蟲負重能力強,骨骼構造也是一方面原因。

另外,腿多也是增加載荷的重要條件。很多情況昆蟲只是拖動了比它自身重很多的東西,並不是完全舉起。這種情況下腿多的優勢更明顯了,腿多腳就多啊,相對來講摩擦力更大。

這就像讓Tyrrell P34和Ferrari 312T比抓地力:

4樓:諸葛不亮

奧秘很簡單,就在初中幾何裡。

物體的體積和邊長三次方呈正比。

物體的面基和邊長平反呈正比。

肌肉力量是看橫截面積也就是粗細。

所以可以得出:

體重和體長三次方呈正比。

力量和體長平反呈正比。

下面除上面,就是本題答案:力量和體重的比值,與體長呈反比。

要探尋不同體型的生物具體怎麼實現這個力量體重比,有大量的細節,如高票所談的。

但這些都是結果,不是原因,原因就這麼簡單,銘刻在整個宇宙最底層的,三維空間的本質定理。

(還得加上肌肉發力與橫截面積呈正比這點,這個也正是生物學在這個問題裡深入研究的地方)

5樓:岸子

肌肉不是主要的原因,主要是因為昆蟲體重足夠輕。就好比在賽車界的一句話,永遠不要和坐在發動機上的人比速度。大部分超跑,也幹不過電單車。

理論上,最大的脊椎動物可以有多大?

白金明納裳 說到大的話就不得不考慮質量和密度,因為體型過大動物本身就能被自身重力壓垮。所以理論上世界上最大的脊椎動物的形態 1.密度較為統一的水生動物,可以參考鯨魚plus2.密度不統一的水生動物,水母 鯨魚plus3.密度較為統一的陸生動物,一定要有的話,可以參考霸王龍4.密度不統一的陸生動物,暫...

為何節肢動物的外骨骼不能像脊椎動物的內骨骼一樣變大,以至於不得不褪殼生長?

骨骼外骨骼都是死細胞,外骨骼包在體腔外部生長,越生長體積越大,只會越佔據體腔空間 這根本就是個邏輯問題,都算不上生物學問題 阿撒托斯樂隊總指揮 也不是不能變大吧。好像和空氣含氧量有關。記得有看過乙個化石,好像是超巨大的蜈蚣,一公尺多長,蜻蜓翼展比老鷹還嚇人。都是恐龍時代之前的。外骨骼和內骨骼是進化的...

如果脊椎動物全部滅絕,只剩下高度特化的蛙類。蛙類會走什麼樣的進化路線填補生態位

虎賁耀武 除蛙類以外脊椎動物全部滅絕的話,陸地和海洋的生物圈先會遭受混亂,食物鏈徹底被打散,經過約數萬年或數十萬年生態穩定下來之後,節肢動物大概率會迎來一波輻射演化,蛙類的天敵幾乎消失,食物充足,環境適宜,蛙類大型化是幾乎是必然的,但也不會太大,畢竟蛙類薄弱的骨骼結構想支撐起巨大的身體也是不太現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