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節肢動物的外骨骼不能像脊椎動物的內骨骼一樣變大,以至於不得不褪殼生長?

時間 2021-05-06 17:31:49

1樓:

骨骼外骨骼都是死細胞,外骨骼包在體腔外部生長,越生長體積越大,只會越佔據體腔空間…。這根本就是個邏輯問題,都算不上生物學問題…

2樓:阿撒托斯樂隊總指揮

也不是不能變大吧。

好像和空氣含氧量有關。

記得有看過乙個化石,好像是超巨大的蜈蚣,一公尺多長,蜻蜓翼展比老鷹還嚇人。都是恐龍時代之前的。

外骨骼和內骨骼是進化的兩個方向,當然,現在來看,外骨骼的這一支,就算是沒落了。

但是,這並不妨礙當某天地球環境再次劇變,節肢類再次復興。

進化這種事,完全就是隨機的。只是某個性狀更加適應環境,所以,它被儲存了下來,然後,等某天環境變化,它不再適應,只能消亡或者演化出新的分支,以適應環境。

所以,主導生物進化的,其實是環境。

並且,進化嚴格來說也不是乙個[由低等向高等]的過程,因為——進化和退化,都是生物為了存續而做出的選擇,沒有高下之分。

如果某個比較複雜的器官,會導致生物的生存出現危機,那麼,它就很可能會被捨棄。或者說,就像那個故事說的。

乙個人,他的爺爺有十個兒子,每乙個都不盡相同,但是,只有這個人的父親活了下來,他的叔伯也曾存在過,但是因為種種原因,沒有留下後代。

生物演化是多點開花的,乙個物種,一旦繁盛,就會出現不同的突變體,然後,這些突變體有的就能延續下去,但是有的則會消亡。

如果碰上環境變遷,那麼,可能這個繁盛的物種,會消亡,反而是其中某乙個突變體,會因為自身的某些性狀契合環境,會儲存下來。並且,會再次繁盛,再次出現突變體。

如此,不斷的輪迴。

所以,體型巨大的,甲殼不會蛻下來的節肢動物,肯定在地球上存在過,但是,可能因為環境變遷,它們走向了消亡。只有現在留存下來的,蛻皮的,不斷更換外骨骼的生物,它們適應了環境,繁衍了下來。

演化就是一場作弊式的賭博,任何生命,都習慣性的選擇[全都買],不管是大,還是小,還是豹子,只要可能出現的,都押上一筆。

然後,不管開出什麼。至少都有一手能贏,然後,就算其他手全都虧了,也不至於傾家蕩產。

這就是[演化之道]。

單押一種的,也不是沒有,但是,都消亡了。億萬年的演化,什麼情況都可能出現的。

也許,我們曾經還有擁有複數大腦,複數心臟或者多對感光器官的機會。也確實演化出了這種個體。但是,他們消亡了。

倖存者偏差,我們就是那倖存的一部分。但是,我們並不是全部。

3樓:白雲龍

外行猜測乙個原因:

因為脊椎動物的內骨骼在體內啊……所以成骨細胞能在任意方向增加骨骼的規模。

而節肢動物的外骨骼在體外,就算長也只能由外而內或者水平的生長……而節肢動物的外骨骼構成了乙個幾乎閉合的殼體,所以想像腹足類一樣直線\螺旋生長也不太可能了,只能靠蛻皮維持生活這個樣子……

脊椎動物是如何奪過節肢動物在陸地上的統治地位的?為什麼?

從數量和多樣性上,昆蟲都碾壓脊椎動物,把海洋脊椎動物加上也比不上昆蟲的數量和種類啊。你要說在生態位上脊椎動物壓制節肢動物那確實沒錯。我覺得核心還是神經傳導速度問題,脊椎動物的傳導速度是節肢動物和軟體動物的一百倍,結果導致在同樣靈活的基礎上脊椎動物的體型可以比節肢動物和軟體動物大一百倍,這就注定是不對...

理論上,最大的脊椎動物可以有多大?

白金明納裳 說到大的話就不得不考慮質量和密度,因為體型過大動物本身就能被自身重力壓垮。所以理論上世界上最大的脊椎動物的形態 1.密度較為統一的水生動物,可以參考鯨魚plus2.密度不統一的水生動物,水母 鯨魚plus3.密度較為統一的陸生動物,一定要有的話,可以參考霸王龍4.密度不統一的陸生動物,暫...

為什麼我覺得節肢動物的壓迫感比昆蟲強

斜綠天蛾 昆蟲綱也是節肢動物,就不計較了先 你想說的就是蛛形綱的部分類群 可能還有唇足綱的蜈蚣和蚰蜒 比昆蟲綱壓迫感強嘛。這好說。因為其實,至少蜘蛛目和蠍目基本全都是有毒的,而且真的有能威脅到人生命的類群 其它什麼偽蠍啦盲蛛啦之模擬較人畜無害,體型也相對小,你沒注意而已。而昆蟲綱雖然有毒的類群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