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一位科學家,你所做的東西會不會被別的科學家先做出來?

時間 2021-05-05 12:58:13

1樓:漓江塔邊斷魂橋

你是乙個經常刷知乎的問主

有一天,你突然想到了乙個有趣的問題

於是你登上了逼乎,在提問裡輸入了你的問題

然後,你發現有人已經發表過這個問題了……

你感到莫名的氣憤和奇怪,並寫了一條自己的答案……

2樓:

不光歷史上吧,感覺每天都在上演。我還不是科學家,之前一直在做乙個東西,算了很多,但一直覺得還不夠,缺乏理論工具挖掘深層的物理,老闆也不懂,就一直拖著一年多,直到去參加summer school發現講課的教授已經做出來了,非常巧妙。感受到和別人的巨大差距,或者老闆的差距。

3樓:

做科研,專攻領域範圍可能很小,太有可能出現研究的東西差不多的情況了,所以有了idea,就趕緊做,盡快發表,搶先佔坑,這是現在學術圈的潮流啊。話說回來,重複研究這事兒,也很普遍了,大家都在灌水嘛,畢竟保持水分很重要!

4樓:道德綁架的受害者

達爾文和華萊士的演化論,幾乎完全一致,因為兩人經歷相同。還有很多科學家不同的國家,研究出的結論很多都幾乎是同時出現的,我有點記不清了,這段時間看科學的歷程,很多科學家都出現過這樣的情況。爭發現權什麼的,屢見不鮮。

5樓:

最近在了解雷射,第一束雷射的發明史上就存在過這樣的爭論。

參照《understanding lasers》Introduction章節

6樓:Watson

比如碳奈米管的發現

很多人認為碳奈米管是日本科學家飯島澄男在2023年發現的。實際上,蘇聯科學家早在50年代就觀察到了類似的結構。只不過原文以俄文發表在蘇聯的期刊上,因此並未受到過多關注。

Monthioux M, Kuzentsov VL, Carbon, 2006, 44, 1621-1623

引用在Phil S. Baran組的blog上看到一句話:

They used to say that if you thought you had discovered something new in chemistry, you didn't speak Russian.

7樓:拜託我很弱

很容易啊。你看過的文獻,學過的知識,人家也看過,也學過。不是很有創新的東西,人家也想這樣做。很大機率會重。

對於新的理論,歷史上也有超多的人『』不謀而合『』。諾貝爾獎也總是授予不相識的兩三位。記得有乙個在畫上找臉的實驗,還有乙個猴子的實驗。這意味著人類之間有一種微妙聯絡,這種聯

8樓:

這種問題本來就不可避免的,英雄所見略同嘛。全世界有那麼多同領域的學者專家。

我們也是慢一步就被人搶先發了,然後本來挺高Level的文章只能降幾檔投掉。

科研界其實蠻可怕的,競爭很大。

9樓:熊卡比

大名鼎鼎的Weinberg和Raphael ,只能再多算一些相關但不太重要的充充頁數,然後加了乙個Footnote說明前面那部分已經被算過。

10樓:

IPMU的所長Murayama給我們講過乙個八卦。他和歐洲和美國的合作者做了某個理論物理的工作,但是覺得意義不大所以就放著沒發。

後來有一天他們看到了Harvard的Randall在arXiv上掛了一篇文章,和他們的內容大概一致!看來這個想法並不trivial,並且Randall也進行了研究。他們需要盡快把文章寫出來也發布在aeXiv上。

於是在日本的Murayama開始瘋狂寫作。日本到夜晚後歐洲天亮了,他的歐洲合作者繼續瘋狂寫作。歐洲白天結束後後再交給美中國人……終於他們在Randall的預印本發布的第二天也發布了他們的文章。

這基本算是同時發表,所以兩組人分享了credit。

11樓:Rubilacxe Li

說個自己的小事兒,剛剛發生的。

這段時間在關注非厄公尺系統。這種系統裡可以有半整數的捲繞數,對應一維系統可以只在一邊有界態。然後就注意到二維裡可以有非常類似拓撲絕緣體中手徵邊緣態的能譜,同樣有一對交叉的邊緣態,但是都在同乙個邊緣。

然後第二天,看到arXiv上掛出來了這篇:

Non-Hermitian Chern insulator……跟我想做的一模一樣……

——————分割線——————

其實還有乙個關於高階拓撲絕緣體(higher-order topological insulators)的想法,也有一些不錯的結果…不說了我又去打遊戲了。

12樓:想不起來

寫乙個自己身邊的吧。

我先生是理科生,一直也是在實驗室做實驗。他從開始念博士的時候,就開始做乙個專案,做了有二三年吧,算是有那麼一點點突破。

有一天他很頹喪地告訴我,他做的這個專案被日本的乙個組做出結果來了。雖然不能說他做的都白費,但是意義真的就沒有那麼大了。

後來借學術交流的機會他遇到了那個做出成果來的日本小哥,兩人聊了很多。

回來之後他告訴我,他自己的組做這個專案大概有六年,日本小哥那個組做了九年。小哥也是在無數先輩的成果之上,加上了自己的聰明才智,最後出了最終成果。其中有乙個先輩小姐姐,一直在做相關的東西,因為實驗的一些步驟涉及到放射性,在出成果之前去世了。

所以,不管誰先做出成果來,在成果背後的那些心血和付出,都是值得我們尊敬的。

13樓:在你頭上種點草

我想做一套非電力運用系統。

因為對於電力的開發實在太廣泛,所以我們不能離開電力。為了得到電力,各種能源用於發電。我覺得這樣不好。

假設,有另一套系統,適應另一種能量,擺脫對電力的依賴,那麼會怎樣?

14樓:墨秦

這個就不用回答了吧,科研就是在同時間賽跑,你的想法並非獨一無二其他人也可能在在做或者已經做了。所以擼專案做實驗之前,記得查文獻有沒有人已經做過。

15樓:CHARLIE

萊特兄弟發明飛機。

愛迪生的很多發明……燈泡部分專利他直接買了。

這樣想,大多數科學成果是一群人共同做出來的,第乙個成功的(有時不一定)大家知道了,那麼其他人都符合你說的情況了(如果不在乙個團隊)。

16樓:難得糊塗

全世界大部分的科學家都在重複別人已經研究出來的東西。所以說全球一統才能更好的集中現有的科技。去太空,那才是未來。

估計不可能一統。民族仇恨,宗教。國家。

出現乙個神也許才能解決。

17樓:歐陽朝雲

悶頭做了兩三年,哼哧哼哧把資料湊齊寫文章,寫完了準備插入引用文獻的時候,搜到了上個月發表的跟自己非常相似的一篇文章。這時候,大概只能哭泣吧。

還有做完了實驗寫完了草稿老闆壓了兩年不給發,想發的時候發現被人發出來了。

這真不是個例,有些熱門領域發文章是要靠搶的。這是關乎畢業與否生死存亡的大事,不得不防啊。

博士畢業真是九九八十一難,各有各的難處啊。

18樓:SmartStar Z

乙個很經典的是牛頓和萊布尼茲爭微積分。

還有乙個是數學王子高斯的故事

Gauss 是一位追求完美的數學家, 他很少發表自己認為還不夠完美的結果, 而他的數學思想與靈感猶如浩瀚奔騰的江水, 洶湧激盪, 常常讓他還沒來得及將乙個研究結果完美化就又展開了新課題的研究。 因此 Gauss 一生所做的數學研究遠遠多過他正式發表的。 但另一方面, Gauss 常常會通過其它的方式——比如書信——透露自己的某些未發表的研究成果, 他的這一做法給一些與他同時代的數學家帶來了不小的尷尬。

其中 「受災」 較重的一位便是 Legendre。 這位法國數學家在 1806 年率先發表了線性擬合中的最小平方法, 不料 Gauss 在 1809 出版的一部著作中提到自己曾在 1794 年 (即比 Legendre 早了十二年) 就發現了同樣的方法, 使 Legendre 極為不快。

有道是: 不是冤家不聚首。 在素數定理的提出上, 可憐的 Legendre 又一次不幸地與數學巨匠 Gauss 撞到了一起。

Legendre 在 1798 年發表了自己關於素數分布的研究, 這是數學史上有關素數定理最早的文獻。 由於 Gauss 沒有發表自己的研究結果, Legendre 便理所當然地成為了素數定理的提出者。 Legendre 的這個優先權一共維持了五十一年。

但是到了 1849 年, Gauss 在給德國天文學家 Johann Encke (1791-1865) 的一封信中提到了自己在 1792 至 1793 年間對素數分布的研究, 從而把塵封了半個世紀的優先權從 Legendre 的口袋中勾了出來, 掛到了自己那已經鼓鼓囊囊的腰包之上。

幸運的是, Gauss 給 Encke 寫信的時候 Legendre 已經去世十六年了, 他用最無奈的方式避免了再次遭受殘酷打擊。

————《Riemann 猜想漫談》盧昌海

19樓:阿爾吉農

目前最重要的優先權爭議應該是基因編輯技術CRISPR的專利爭議,背後牽涉兩大巨無霸研究機構、三位科學家、乙個諾貝爾獎、以及上千億美元的商業利益。

具體內容可以看這個八卦

如何評價張鋒和 Jennifer 對於 CRISPR 專利權的爭奪?

不過我覺得最高興的應該是歐美一大票專利律師。

20樓:

我還是很有發言權的嘛

當年我發明燈泡的時候,愛因斯坦就是比我快了那麼一丟丟,結果人們都只記得住他而忽略了我。

我能怎麼辦,我也很無奈啊~

21樓:Nimo Gou

這種現象挺普遍,我也遇到過,不過也是運氣好,我先發表了:

我2023年發了第一篇文章,文章接收後不久搜了下pubmed,發現了一篇和我做的非常類似的文章,仔細看了投稿日期,我是2023年6月21日投稿的,他們是6月29日。我的文章8月底online,他們的9月7日接收。基本上撞在一起了,想想也是刺激...

22樓:賈小

說乙個比較熱的鈣鈦礦的吧,全無機CsPbX3鈣鈦礦被認為是提高甲胺系鈣鈦礦穩定性的替代之一,其實這東西在19世紀後期就有人合成了。。。

23樓:

科學史告訴我們:非常接近真理和真正懂得其意義是兩回事。每一項重要的理論都有可能曾被前人提出過阿爾弗雷德·諾思·懷特海德(Alfred North Whitehead)

可能很多人都知道1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安德烈·海姆(Andre Geim)用膠帶重複貼上做出石墨烯的故事,除此之外,也可以用原子力顯微鏡的針尖通過機械剝離法得到石墨烯。

但以上方法以及使用化學氣相沉積(CVD)製備石墨烯都很難進行規模化生產,產業中,以及大多數研究中常用的仍然是氧化石墨使石墨層與層之間分離,之後再還原的方法。

而五十年代末,德國科學家Hanns-Peter Boehm就想到了用還原氧化石墨的方法製備石墨單層。他們將氧化石墨分散在氫氧化鈉溶液中,鹼性使得氧化石墨表面的羥基解離而帶上負電荷,使石墨片之間互相排斥而可以充分分散。而將該溶液使用肼或羥胺還原之後,他們得到了一種疏鬆的黑色沉澱。

他還使用了電子顯微鏡來測量該物質的厚度並且得到了接近於現代測量值的結果(平均0.45 nm Vs 0.354 nm),甚至得到了一層、兩層、三層與四層區域的觀察結果。

(此處參考文獻都是德語,2023年發表的,我就不放了,有興趣去看看參考文獻[2])

但是結果發表後並未引起非常大的反響,直到Geim重新做出石墨烯之後[2]。

分割線此處留給郭可信院士和準晶,我之後再寫。

[1] Brodie, B. C. (1859).

XIII. On the atomic weight of graphite.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London,149, 249-259.

[2] Boehm, H. P. (2010).

Graphene—how a laboratory curiosity suddenly became extremely interesting.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49(49), 9332-9335.以上

阿瑟 克拉克的名言 「如果一位有名望的老科學家告訴你某件事情是可能的,那麼他很可能是對的。然而如果他說某件事情是不可能的,那麼他極有可能是錯的。」這句話應該如何理解?

韓桑 我一直理解錯了啊 我也是忽然想到這個問題才來搜搜的 我一直以為這句話的解釋是 如果老科學家他覺得有可能的話,他可能是對的 注這件事是對的 如果他覺得不可能,則這件事本身極有可能有乙個顯而易見的錯誤。 蕭星寒 舉例 愛因斯坦。年輕時愛因斯坦意氣風發,思想活躍,以一己之力,先後創立狹義相對論和廣義...

如果進行一場以科學家為英靈的聖杯戰爭,你會怎麼設定職階 故事情節?

林檎 至少在官方同人遊戲大作 FGO裡,已經出現了獅子頭的caster愛迪生,還有他的宿敵,archer的特斯拉 兩人在北美大陸上互毆的場面太美我不敢看 英國發明家巴貝奇化身巨型老鼠機械人,鍊金術士帕拉賽爾蘇斯纖細美貌如妹子 並沒有 神秘學家布拉瓦茨基夫人成了會開UFO的紫發蘿莉,達文西是執杖放核彈...

如果你是《文明 6》中的一位領袖,你的 agenda 是什麼?

孫思齊 領袖特性 fafafa 伐木工,通過清除樹林和雨林獲得的收益翻倍,但不能收穫加成資源。文明特性 奇觀收集者,每座奇觀可以為四座城市提供一點宜居,攻陷擁有奇觀 必須是已經建成的奇觀 後的10回合產能翻倍。無戰自鋪,生產開拓者時產能 50 但占領的城市無法提供生產力特殊建築,起點,代替古羅馬劇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