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界曾經出現哪些有趣打臉的 神預言 ?

時間 2021-05-07 00:13:35

1樓:文言

2016.9:

雷軍:「小公尺5s拍照吊打iPhone 7,三星s7。」

2017.4:

雷軍:「小公尺6的雙攝方案和iPhone 7 Plus同款。」

2樓:黑色的竹林

3樓:

吐槽一下餘大嘴

余承東:「手機螢幕解析度1080P夠了,沒必要上2K。」

榮耀V8,2K屏

題外話,5.5寸以下的手機我感覺1080P和2K真的沒區別

4樓:浩然哥真是太菜了

十大未解之謎,為何余承東先生要因為百分之一的vr使用者,而把足夠用的720p換成2k?

榮耀v8引數。

這是mete9pro引數。

當然類似的打臉雷軍也有過,說小公尺不考慮做千元機,不過也就說過那麼一陣,和大嘴哥還是有區別的。

5樓:FremdSprach

愛因斯坦和泊松有的一比

6樓:搜狗汪仔

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在2023年的時候曾經說過:

「個人計算機不需要超過637KB的記憶體,640KB對任何人來說都足夠了。」

本汪就看看,不說話。

7樓:老狼

「iPhone將沒有機會獲得任何顯著的市場份額。」 微軟鮑爾默。

「iPhone對我們業務的影響微乎其微」黑莓CEO貝爾斯利。

8樓:西走東顧

愛因斯坦-波多爾斯基-羅森悖論

感覺這個和柏松亮斑差不多,愛因斯坦說量子糾纏不可能,因為定域論和量子力學解釋衝突。然後被實驗打臉。最近比較火的量子通訊,量子計算機都和這個有關。

9樓:跑步隊長

安卓執行記憶體,1G的時候說2G運存的廠商是噱頭,只會資源過剩;2G的時候說3G運存的廠商是噱頭,只會資源過剩;3G的時候說4G運存的廠商是噱頭,只會資源過剩;4G的時候說6G運存的廠商是噱頭,只會資源過剩......關鍵是這個打臉的神語言還在繼續下去......

10樓:

We must not believe those, who today, with philosophical bearing and deliberative tone, prophesy the fall of culture and accept the ignorabimus. For us there is no ignorabimus, and in my opinion none whatever in natural science. In opposition to the foolish ignorabimus our slogan shall be:

Wir müssen wissen — wir werden wissen. ('We must know - we will know.')

Ignoramus et ignorabimus

11樓:蕭半楊

「物理學將在未來6個月終結」

——馬克斯玻恩

(預言時間是在2023年前後,由於狄拉克方程橫空出世,不僅僅是玻恩,那個時代的很多大師都有這樣的迷之自信,認為只需要套用狄拉克方程形式,可以描述當時知道的僅有的幾種粒子,似乎描寫宇宙的光明圖景已經顯現。

當然啦,乙個小小的預言失誤並不能說明什麼,和哥廷根同時代的大師一樣,玻恩依然是那個時代的巨擎。

12樓:蘇雅的烏蓮

19世紀末的威廉·湯姆森(開爾文爵士,創立了開爾文溫標),曾經說過:

科學的高樓大廈已經築起,後人只需要添磚加瓦。

然而他死後不久人們就發現了原子的內部結構。後來的相對論,量子力學更是證明人們只是揭開科學的冰山一角。不過他說這話也是有背景的,畢竟當時有19世紀三大發現(X射線,電子,放射性)

13樓:七叔

14樓:Mainy

飛人博爾特

2023年,生物力學創始人之一吉迪·B·阿瑞認為,由於地球的引力作用,人類的骨骼和肌肉都受到一定限制。如果超過某乙個臨界點,骨骼和肌腱將會斷裂、脫離。阿瑞收集了大量資料,結果顯示沒有人的百公尺速度會超過9秒6。

多年後,另一位美國生物工程學家理·羅波頓也表示,通過計算機的模擬計算顯示,人類百公尺極限將是9秒4。(不曉得會不會被打臉)

(PS我在網上沒找到吉迪·B·阿瑞和理·羅波頓的資料,求大神貼點其他資料)

15樓:蔚藍劍客

愛因斯坦的宇宙常數,打臉後又被逆轉的典型

簡單來說,當時愛因斯坦認為宇宙是恆定的,這與他自己提出的廣義相對論計算結果不符,於是在公式中引入了乙個常數項來解決這個問題。

然後,哈勃發現宇宙是在膨脹的……

愛因斯坦拿掉了宇宙常數,聲稱這是他平生所犯的最大錯誤。

然而現在的理論表明,所謂的宇宙常數並非是無意義的。為了解釋宇宙加速膨脹的問題,科學家們提出了暗能量理論,與此相對應的,宇宙常數被重新加入了方程……

老愛,你要相信自己……

16樓:笪屹超人

研究表明:3.5寸的手機是握起來最舒服的手機。

研究表明:4.0寸的手機是握起來最舒服的手機。

研究表明:4.7寸的手機是握起來最舒服的手機。

研究表明:5.1寸的手機是握起來最舒服的手機。

研究表明:5.5寸的手機是握起來最舒服的手機。

再也不信研究了……

17樓:燒青魚

最後乙個人類死於電腦遊戲(某網癮教授)

人工智慧毀滅人類(霍金等一系列科學家+科技大佬)

10年後我們將研發出虛擬實境頭盔,玩家可在夢中玩遊戲(盛大 2023年)

18樓:

3.5寸是最適合人類的手機的螢幕大小

300ppi是視網膜的極限

雙核僅在多工下才有用,手機上雙核純粹是噱頭對於ios來說,512m記憶體就足夠流暢

ipad是生產力工具

19樓:

開爾文勳爵於2023年4月27日在皇家學會發表的《新年獻詞》中宣告:「科學的大廈已經基本完成,後輩的物理學家只要做一些零碎的修補工作就行了。」

20樓:Arthur Wang

前面提到的泊松亮斑是經典的配合打法,而且是被大自然直接打臉。我提個大家很少注意到的理論被搶強行打臉的:薛丁格的貓。

薛丁格的貓只是乙個思想實驗,無所謂事實。現在提起薛丁格的貓,都是用來說明哥本哈根學派量子力學的。但在當時,薛丁格是反對哥本哈根理論的,他提出的貓實驗本意是嘲諷哥本哈根學派的荒謬…………但是就如量子力學的不可捉摸,這個荒謬的貓卻被哥本哈根認下來了,還被後世人反覆提及作為哥本哈根學派量子力學的經典思想實驗…………

薛丁格好慘的~都沒有實驗證實,就被後人狂歡一般打臉…………

21樓:

著名物理學家霍金曾和密西根大學的教授凱恩用100美元打賭,自信地認為被稱為「上帝粒子」的希格斯玻色子不可能被找到。不過,當歐洲核研究組織宣布找到上帝粒子時,霍金稱讚了該發現的重要意義,並打趣地說:「這個發現應該能為希格斯贏得諾貝爾獎,不過害我輸了100美元」。

22樓:

21世紀是生命科學的時代!

20世紀是生命科學迅猛發展的時代,尤其是最後20年,它的發展速度之快更加令人矚目。利用基因技術培育的轉基因食品已經擺上了普通百姓的餐桌;基因方法已經開始挽救患者的生命;轉殖技術的重大突破,已使動物的複製成為可能。人類數千年來的夢想正隨著生命科學發展逐一實現,隨著物理學世紀讓位於生命科學世紀,世界還將會有更多的奇蹟出現。

可以預計,在發展和危機並存的21世紀,生命科學將成為自然科學的帶頭學科。分子生物學將在生命科學中保持主導地位;細胞生物學還將作為生命科學的基礎科學繼續發展;腦科學將代表生命科學發展的乙個高峰;基因組計畫、基因工程、細胞工程、酶工程、蛋白質工程將帶來農業、食品、醫藥和化工等領域的革命,產生難以估量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生物技術的飛速發展及其廣泛的應用前景,將使生物產業成為全社會的產業支柱

23樓:戰五渣

洛淪茲變換,為他人做嫁衣

洛淪茲支援以太學說,想盡辦法證明以太存在,洛侖茲本來是為了拯救以太學說,結果洛淪茲變換被愛因斯坦拿去改造後在此基礎上創立了狹義相對論,狠狠的呼了經典力學一巴掌…以太死了

24樓:才不讓你找到

低於2500我是你孫子(;_)

乙個更打臉的事實是,過了大半年,本人現在用起了堅果

2017/05/10 原本等著換個堅果pro,看完發布會我也不知道是該打老羅臉呢,還是老羅打了我的臉

25樓:孟德爾

「難道不是鋼筆的詛咒橫掃這片國土,令高雅的書法近乎絕跡?100個字爛的人裡,難道不是有99人正在使用鋼筆,而且他們不只一次厚顏無恥地說道,老子就愛用鋼筆你怎麼著吧。LORD PALMERSTON說得好——這一代人寫的字糟糕透頂,而且隨著鋼筆業的發展,下一代還會更糟糕。

」——《科學美中國人》2023年專題

小公尺會成為科技界的無印良品嗎?

Ryan 小公尺那個150揹包真不錯,有設計感,便宜,質量還好,我們這一片外企好多人都背,好多老外也都用,自從用了那個包後,對小公尺產品有好感 看到有人從價效比的角度去分析,已經有答案了無印良品 主打的是簡約的設計 小公尺 主打的是簡約且價效比 只能說,在設計風格上,小公尺有那麼點像無印 特別是小公...

IT 和科技界有哪些著名的 昨天你對我愛答不理,今天我讓你高攀不起 的案例?

技術界說了很多了,科學界 電子自旋,算出來以後這兩位可憐的博士生的導師說著肯定不對,表面超光速了。這倆博士生,誒呀挖槽,於是就搞別的去了。就這自己都不信的發現拿了諾獎 不算高攀不起吧,至少是屌絲逆襲吧 coke zero 1950年北韓半島局勢風雨飄搖之時,蘭德才剛成立不久,對新中國各方面情況的了解...

如何看待科學 科技界的共享精神?

陳磊 你們誤會我了,說白左,那是怒其不爭,哀其不幸,為人類貢獻了這麼多,卻得到這樣的結果,受其恩惠的那些人,那些國家,心中存感激過麼,在我看來,地球上的每個國家在他們首都立乙個盎格魯撒克遜的紀念碑都不為過 有很多人像我一樣,還記得網際網路的蠻荒時代 還記得我們自稱網蟲,卻要在網上衝浪。還記得在那張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