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DC蘋果宣布mac將用上自家晶元,那麼現在intel晶元的macbook還值得買嗎

時間 2021-05-06 05:41:32

1樓:

首先,發布會上廚子並沒有說將會支援Intel晶元的Mac多久,所謂的兩年是指兩年後計畫不再發布x86架構的Mac。我認為這可以理解為最後一款x86的Mac會在2023年發布。那麼就算最後一款只有三年的支援長度(一年保修+兩年AC+,而且如果我沒記錯的話以往iOS裝置最至少也是三年的軟體更新),現在買一台Mac也能一直使用最新的macOS到2023年。

一台筆記本用個五年怎麼也該淘汰了,完全不必要擔心軟體支援的問題。

退一步說,即使廚子打算背刺x86的使用者(包括使用macPro的一種影視業大佬),只提供兩年的系統更行,現有的Mac使用Bootcamp裝Windows也是一流的筆記本。而且不論如何,iPad也是無法完全替代電腦的。

不過話又說回來,題主在猶豫就說明其實Mac不是剛需,我覺得還是可以等等再說,畢竟等等黨永不吃虧。

2樓:greatmatch

不能安裝Windows,是會刷掉很多蘋果使用者的。

有些人不理解:買蘋果電腦不就是為了用它的Mac麼?還裝windows幹嘛?

讓我畫個圖來解釋一下:

的確蘋果電腦做某些事情很擅長,但是不得不承認,Windows龐大的生態鏈下,擅長的事情更多。Mac有優勢區。但這個優勢區,是比Win要小的。

當然這要看使用者的需求,Mac核心使用者,只需要Mac優勢區的功能就夠了,其它不需要和win沾邊,那他是可以放心購買蘋果自家晶元的膝上型電腦的。

對於大部分用Mac工作,少部分時候必須要使用Windows的使用者也是如此。而新Mac發布後,只要不是蘋果核心使用者,都會受到影響。因為蘋果電腦的實用性大大降低了,這就會刷掉部分使用者。

3樓:

如果是剛需,比如ios開發,特定mac生態軟體使用者如sketch,那就是值的!

而且如果你今明兩年有mac需求,都建議換intel版。

為何值的:

1.要知道除了手機和平板,目前全球的mac使用者的機器都是intel版,蘋果至少得為這部分使用者提供技術支援最起碼5+年,這部分時間不影響你工作和開發

2.arm晶元雖然看好,但想達到目前intel版流暢使用的程度還有很長的路走,各種軟體適配和新型設計的硬體要成熟也要一部分時間,這個時間不會少於2+年。這部分時間你要忍受各種bug和開發的不便,為蘋果繼續完善自己的產品做貢獻

3.5年後你出手你的老機器,intel又不是不能用,還能回點血,你出手第一版arm版imac,mini,mbp,恩。。。。很可能具有收藏價值( 手動狗頭)

所以,如果你不是剛需,建議你再等等,比如你是前端或後端開發,完全可以等三年後再買,坑都給你踩的差不多了,聽了別人哭爹喊娘三年,自己再上車不平穩些嘛?

不要以為3年很長,實際上蘋果能在3年時間能從intel平穩過渡到乙個新的指令和架構的arm平台已經算是很理想的狀態了,搞不好要5年,哈哈

4樓:火星居士

先說結論:如果未來1-2年內有換機剛需,買。如果有win系統剛需,買。否則,可以等到3-4年後買。

從x86到ARM的轉換是乙個很長的過程,硬體上大約需要2年,而各個開發者做ARM的適配估計需要3年以上。參考當年從power PC到intel,從2023年賈伯斯官宣換晶元到最後對power晶元中止軟體支援,花了6年時間。考慮到技術進步,迭代速度加快,因此3-4年徹底完成轉換是乙個比較合理的估計

第一款用ARM的機器據爆料是13寸Pro和23寸iMac,推出時間是2023年底,而16寸pro要等到明年上半年。因此,未來1年內,x86的MBP仍然是銷售主力,不用擔心過時問題

從技術成熟性的角度上講,初代ARM產品肯定會面對較多的相容性問題,最顯著的兩個,一是不能裝Win雙系統,二是原來x86環境下的軟體通過羅塞塔執行速度會打折扣,因此x86晶元的Mac具有相容性好的優勢。特別是對於windows系統有一定依賴的使用者。

5樓:Apple 研究生

關於支援 Intel 晶元電腦兩年的說法,源自於 WWDC 的第一場 keynote 主題演講的最後幾分鐘。

原話是這樣的:

這句話其實很有意思,留給了我們很大的想象空間。

不知道庫克口中的過渡是怎樣的過渡法。

但是從這次主題演講的 keynote 中其實也是有跡可循的,給我們鋪墊了很多。

其實早在當初從 PowerPC 過渡到 Intel處理器的過程中就出了乙個中間轉換軟體 —— Rosetta[1]。

Rosetta設計出來最初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在 PowerPC 上開發的軟體執行在 Intel 平台。Rosetta本質就是乙個二進位制編譯軟體。起乙個翻譯作用,可以看作為乙個只會 「PowerPC語言「 的人,要和只會 「Intel 語言」 的人交流。

Rosetta 作為翻譯官,將 「PowerPC 語言」 翻譯成 「Intel 語言」。然後只會 「PowerPC 語言「 的人說的話,在Rosetta 的轉換下被只會 「Intel 語言」 的人理解。

從蘋果在 05 年宣布從 PowerPC 轉換到 Intel,其第二年就發布了一款搭載 Intel 處理器的 15 寸 MBP。

到如今宣布從 Intel 轉換到自研處理器,最快年底發布第一款自研處理 Mac 的速度來看,其中的Rosetta 軟體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小結一下搭載A12Z的 Mac Mini

反正等第一波吃完螃蟹,我繼續也不虧。為什麼不等等?大家覺得呢?

看完我的分析是不是很有道理?手動狗頭!

6樓:逗豆蝦

如果你是作為生產工具的,其實任何時候,你都值得買。早買早享受,早買早掙錢。

如果不是你必要的產品,其實可以等等,但是這個等等可能是是2,3年,甚至3,4年,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準備更新換代了,會過度一兩個版本,作為優化,可能存在的問題會相對比較多。等上幾年,穩定的產品,更值得擁有.

7樓:進來瞅瞅

他說的,兩年發布第一款arm架構的個人電腦。全線過度到arm,最後到停止技術支援因特爾架構的個人電腦,從推算賣的最後一台最新的因特爾叉86架構的個人電腦,往後推,最起碼得5到6年。這還是兩年後說全線換成arm之後的結果。

如果,一系列一系列更換,那就是7,8年左右。

按照蘋果的個性,到時候就算全是arm架構的,可能還會允許使用者繼續選擇購買因特爾晶元的電腦一段時間,而且作業系統應該繼續更新支援一段時間的。

還有就是,現在你的需求是什麼?這才是最重要的。使用者購買電腦,廠商更新換代應該對現有的使用者沒什麼影響的。

有需求買就可以了。一般產品週期,從發布,到退休,到徹底停止技術支援是絕對夠使用者用到產品需要換代的時候。如果買ipad能勝任你的需求,那也可以啊。

8樓:GLAT鞏振寧

著要分情況了。如果你要買中低端配置的MacBook或者MacBookAir我是不推薦你買的。蘋果自家A系列晶元的效能是好於中低端inter晶元的。

但如果你需要效能更強勁的MacBookpro這個是可以買的。

9樓:何谷目

仍然值得

明白工具的目的,買電腦能給你帶來工作生活上的效率,早買早享受。

轉移到 Arm 架構,不是說原來的電腦就不支援了,並且轉移會有一定的過渡期。

為了等 Arm 而推遲買電腦的時間,導致生活,工作效率受影響,其實是得不償失的。

10樓:Jangle

如果你當前迫切需要更換一台裝置

那肯定是

值!

畢竟任何產品剛面世難免會遇到不少的問題(手動艾特碟式鍵盤)等到二代產品出來了普及開了再入手也不著急

更別說更換處理器架構這種事情

小翻車,小Bug應該會蠻多

11樓:Samuel 超級懶

糾結了一下…現在用的是MacBook pro17版,現在到要換電腦的時候了,所以認真的考慮了一下

WWDC上面的解釋說安排大約是2年內對Mac的晶元進行完全的更換,但是這種事估計換起來也是從air開始…所以MacBook pro就算更新應該也最早也是今年底,明年初的事了。

那麼值不值得買這種事主要得看個人需求了。

12樓:大龍哥

首先你要明白x86和Arm兩種架構的區別,就能明白為什麼手機上無法刷pc的作業系統了。

然後你就能明白為什麼他要強調A12Z晶元配合macOS外加軟體廠商的配合後,就可以完美執行軟體了。

蘋果說的會支援Intel兩年的意思是,未來兩年內,還會推出搭載Intel x86架構cpu的電腦,這不代表兩年後搭載Intel晶元的蘋果電腦沒法用了,這是兩碼事。

A12Z的晶元以及未來的非Intel、amd的CPU大概率還是Arm架構或者其他架構,不是說這個架構不好,而是要看軟體廠商對這種架構的支援程度,不支援就無法高效執行。

所以蘋果這條路能不能走下去,能走多遠,多久以後能走到適合於廣大使用者,還是得拭目以待

13樓:祖傳的斯德哥爾摩

非常值得,因為arm 無法滿足macbook pro 安裝window和linux的需求,也就是你無法雙系統了。。。。或許以後macbook pro 會向iphone 一樣無法自己降級系統,這也許是最後一代最自由的macbook pro 了

14樓:

沒說只支援兩年,只說了需要兩年時間將Intel到arm產品線過渡,按照以往來看至少支援更新個五六代系統都不成問題,而且蘋果說了新系統基於雙平台,軟體都是一樣的,只是開發方面要做的。

15樓:miky

不值。特指 macOS 生態下的使用者,不依賴Windows 10 和 Linux for x86(Linux Arm 是可以在macOS 下高效能虛擬化使用)

換自研的首要原因是:「Intel效能無法滿足」、次要原因是:「功耗不行」。

10年來,Anx系列GPU效能提公升了1000倍。下一代A14 家族,會有更明顯的提公升。Intel 的U在macOS 下會缺乏各種硬解,硬編功能。

今年macOS 11的全域性毛玻璃特效,嘛,我是很擔心當前Intel 集顯跑起來的效果。

16樓:DeaThNOTE

大型工程應用五年內ARM沒法替代的

蘋果自己晶元會上也是只說了效能和功耗為理由才想自己做,並沒有因為單純的效能就直接全部轉ARM,起碼高階的MBP16和MAC PRO近幾年不會用ARM。

當年power pc的G4四核處理器也不是因為效能而換到intel,而是功耗,跟現在intel局面很像。

如何評價蘋果 WWDC17上宣布 Apple Pencil 在iPad Pro上延遲僅 20ms?

手指 觸控延遲和筆通道的輸入延遲,這是兩個效能測試專案。觸控延遲和重新整理率沒關係,這是兩個不同的通道。後面踢館的回答也不對,原因是 如果拋開筆的輸入延遲,只談 LCD 延遲。只談 LCD 的延遲太高,導致 筆的輸入延遲很低,但 LCD 的延遲根本顯示不出你的輸入 這裡,硬體不能換的情況下,也就是你...

如何評價蘋果WWDC 2020 發布的 macOS Big Sur?會是Mac歷史性的時刻嗎?

EJ Wang 拭目以待吧,其實蘋果在MacOS 10之前的Power PC時代就幹過一次了,可以說它也不是什麼新鮮事兒了。結果大家都知道,可以說Intel救了它一手。現在到底是不是重蹈覆轍不清楚。但我想畢竟吸取了一次失敗的經驗,成功的概率或許會更高了。我現在就挺好奇這個x86虛擬機器的效能實際體驗...

如何看待WWDC2018上,蘋果宣布在新系統上棄用OpenGL ES CL?

2019年AMD Mantle也被AMD宣布終止支援了,2018年蘋果也宣布終止支援OpenGL了,OpenGL自身也停止更新了,跨平台轉Vulkan了。這種策略也是為了發展自家的圖形API,蘋果也是這樣子弄的。當今世界僅僅剩下Vulkan DX12 Metal三大圖形API。早該拋棄openGL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