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基百科是如何聚集全球編輯者的?

時間 2021-05-11 17:54:53

1樓:張朋

我想問一下。任何人都可以去編輯詞條。那不同人編輯的同乙個詞條由誰來決定哪個是更好的?不可能每個人編輯的結果都顯示出來吧?

2樓:

從古代史到近代史再到現代史,維基百科的部分詞條被改成偏向於北韓or南韓的,不利於中國的,

英文詞條還有被改成偏向於X獨的。

對於同一件事的描述,既有不利於中國的資料,也有利於中國的資料,這時即使利於中國的資料是嚴謹的歷史著作、不利於中國的資料只是沒什麼可信度的書,也往往採用不利於中國的資料,結果詞條裡有利於中國的內容被刪,被改成了不利於中國的內容。

3樓:

維基百科的完善對每個人都有好處,所以每個人都有幫助維基百科的動機。

「編輯者」的門檻很低,修正錯別字、檢查翻譯錯誤、清理死鏈,這些簡單的工作每個人都能輕易完成,也不需要付出什麼代價。

4樓:呂劍霆

@李奇說得很好,贊乙個。

向維基致敬。

補充一下為什麼這麼多人(包括本人)會「無償「參與擴充與維護維基百科呢?

其實還是」有償「的。

人除了是一種基因生物,還是一種文化生物,都想把自己的思想「遺傳」下去,維基百科這樣天生符合文化基因Meme(道金斯《自私的基因》)是很能夠滿足我們這些有意無意想在人類文化Meme庫中留下一點痕跡的人的慾望的,這種慾望實現的快感,更甚於基因生命的食慾和性慾被滿足。

是的,我也是維基百科編輯,我也是維基百科捐獻者,我從中得益,我知道我從中得益。

5樓:周星

《人人時代:無組織的組織架構》《眾包:群體驅動的商業化未來》都有比較系統的分析。

另外贊同李奇的觀點,維基百科的使用者體驗真的跟2023年我第一次用的時候差了很多。另外推薦乙個維基百科的創作版:開心白日夢網

6樓:劉小舟

恰好在聽coursera上的課《network:FMB》。其中有一章講到why does wikipedia even work?

下面是文字鏈結http://

scenic.princeton.edu/network20q/wiki/index.

php?title=Q6:_Why_does_Wikipedia_even_work%3F

當然他也是用wiki平台寫的。

首先簡述了他的歷史背景。第二節講他如何工作,或者是一些特點。第三節講他的排序規則(沒有理解錯的話就是了)以及關於投票系統的介紹。第四節講協商。

有點文不對題,見諒。

7樓:zhxy_519

乍一看維基百科好似完美,但細讀後總會發現自己知道但百科不完美的地方,於是總會有人認為可以力所能及地改一改,乃至去填補牠還沒有的條目。於是這些有些知識兼些許好奇嘗試的人構成了維基專案的編輯群體。

8樓:鄧毅

剛巧在看《認知盈餘》,裡面提到的人類獲得快樂的源泉是「分享並得到認同」,我覺得維基百科利用的是人類的這種共性,沒有刻意聚集,屬於無為而治。

維基百科如何解決編輯者流失的問題?

leoKing 1 開發achievement 系統最大程度避免疲勞和新鮮感的丟失 2 editor friendly UI design 3 give a higher purpose even tho i dont get money or any other kinds of benefit ...

如何看待維基百科請求捐款

dr.hua 當然你也可以關掉捐款提示而繼續適用wiki,沒有任何影響,我相信絕大部分人也是這麼幹的,所以為了以後能繼續使用wiki,我選擇每個月都給wiki捐款。 我在想,如果wiki給捐助者都發個感謝稱號會發生什麼?給捐助者發紀念章的話,捐助者會不會增多?給捐款最多的乙個盟主之類的東西,支援度會...

維基百科的志願者編輯和維護方式在多大程度上可以移植到知乎這個社群的運營和內容生產中?

wiki那樣的太過嚴格,每段必有出處,限制了很多觀點的碰撞,我覺得在知乎並不是為了看標準答案,就好像看帖子不單是要看樓主一樣,知乎這樣比較寬鬆的環境,更能帶來很多出乎意料的收穫。 OurDearAmy 對於知乎來說,內容 問題和回答 並不是唯一重要的 人的因素很重要,見我在另乙個問題的回答 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