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 iPhone 12 搭載 MagSafe 雙向充電,磁吸設計,並推出系列外設,有哪些亮點?

時間 2021-05-05 19:58:43

1樓:

magsafe可以說是近年來見過最扯淡的產品設計!上一次見到這麼扯的產品還是錘子TNT和無限屏

1.Magsafe一點都不safe

magsafe最早是為了防止macbook被充電線絆倒摔壞而設計的,因為macbook本身有一定重量,充電線被拉扯可以讓磁吸部分自由分離。但是iPhone太輕了,想象一下碰到Magsafe充電線……iPhone肯定也被一起帶走摔倒地下了。

2.Magsafe本質上就是有線充電

我為啥要用無線充電?就是不想連根線,你現在把充電線吸在背部……這和有線充電有啥區別?更何況充電線有不能延長。

3.Magsafe的配件設計是有問題的

看看這個配件。

嗯官方說了右邊那個還能衝airpods。

但是我就想不通了,我如果右邊衝著airpods我要把左邊的iPhone拿起來咋辦,我是不是還要拿手把右邊的airpods按住,要不然肯定是把整個充電器一起拿起來然後airpods掉到桌子上了。這就是30000億美元的產品設計!

反正吧,magsafe啥都沒解決,本質上還是個有線充電,還比一般的無線充電麻煩,一般的無線充電取下來我還不用拿手按著充電板是吧

2樓:

我問了幾家最近剛出的磁吸式的第三方充電器廠商,全部只支援7.5w。

猜想官方的充電器和iPhone通過nfc通訊提高到15w,或者並非使用的QI充電協議。

官方充電器149,充電線329,外殼399,一共需要877元,就為了乙個15w的無線充電??

而且似乎受到磁鐵體積的影響,iPhone12電池容量也縮水了。

3樓:章魚小Van子

說乙個沒看到別人說的

看下圖,你們有沒有發現什麼

沒有?那放大點呢

還沒有?那再側過來看看

意識到我在說什麼了吧

這次的新iPhone!

他沒有!

沒有!2.5D玻璃!!!!!!

這意味著!

意味著!

新的iPhone,貼透明膜不會小一圈!貼全包膜不會有黑邊!

媽的夢回5s!

4樓:醉品咖緋

12我最看重的就是這個magsafe..

其它的個人感覺沒什麼吸引力,除了pro上的那個雷達掃瞄器(本人也不專業,反正感覺上去很未來 )

首先磁吸應該不需要mfi認證的吧如果需要,後面都不存在我就想說有沒有乙個廠家能做個透明膠帶,裡面放乙個能被磁吸吸住磁鐵圈..然後,這個膠帶隨便貼在什麼上都可以貼在手機後面...

譬如,車上找個地方一貼,手機往上面一放就可以吸住,導航什麼的都可以,還要支架幹什麼..

再譬如,手機往牆上一貼,就可以當時鐘?看電視劇集?

還有..在廁所裡貼上乙個,可以防止手機沒地方放,掉進去....

5樓:飄來盪去

下單了。

只能說我打臉了,做夢也沒想到蘋果會以占用機身空間為代價做磁吸式無線充電。

6.1和6.7寸機型也就罷了,mini機身寸土寸金,也加上了磁吸無線充電。

我又對比了一下同樣的小屏手機:iPhone SE2020。

mini在機身小了一圈,厚度厚了1mm的情況下,不僅塞下了比se2大五分之一的電池,還把無線充電公升級成為磁吸無線充電…重量還輕了15g……?

換個角度看,如果蘋果今年不給mini上磁吸充電,mini的續航很有可能比6.1寸的12還要強,畢竟按照官方的說法。12的續航也就比12mini多了不到七分之一(2/15),完全可以通過砍掉這個功能增大電池追平。

突然明白了為什麼全系標配,mini沒閹割………

回來說說這個Magsafe吧,最大的亮點就是全系標配(暫且不論全系標配是出於什麼目的),且是獨佔的15W無線充電

15W充電功率算不得太快。

但只要蘋果別限制功率,15W充電能實現4000mah的電池30分鐘充50%的成績,與限制功率的PD快充成績相當,而pro max電池也沒到4000mah。

到底能不能實現全系30分鐘充50%,坐等第三方測評機構的實測。

蘋果資料線的強度大家也都知道,長時間承受「掛著iPhone」充電的負荷,不斷才怪了,300多的充電器,真不敢這麼玩,這玩意能解決的也只是傳統的無線充電沒有辦法自動對齊、不能邊充邊玩的缺陷,以及Qi充電器只能實現7.5w的雞肋充電功率。

如果不是這玩意獨佔的15W無線充電功率,真想換乙個小公尺的自動追蹤無線充電板。

iPhone7取消耳機介面,同時推出了AirPods彌補了這一缺陷,有很多人用上AirPods後甚至表示離不開了。

但這次取消附贈充電頭,同時推出magsafe,蘋果能不能讓無線充電像無線耳機一樣,被大眾所接納甚至成為必需品,這一切都是未知數……

6樓:

起初從iPhone 8開始,iPhone開始支援無線充電,不過功率只有緩慢的5W,完全充滿一部iPhone需要將近3個小時,因此不適合於快速補電,常用場景是夜間床頭充電和白天辦公室待機,前者可以保證即使夜間充滿,手機也不會處於高功率的過充,後者主要保證手機電量不要下降太多。

隨後在A12系列的iPhone開始支援7.5W無線充電,據當時的一些文章分析表明其實從A11系列的iPhone開始蘋果在技術層面是可以支援接收端功率為7.5W的無線充電(輸入端功率為主流的10W),只是出於對無線充電引起的手機過熱的擔憂,從軟體層面將接收端功率限制在了5W。

理論上Qi標準是可以支援更高功率的無線充電的,因此蘋果為何會推出自家的MagSafe無線充電方案,不知道除了從商業角度之外是否還有其他考量?

文章指出Qi 2.0無線充電標準已經可以達到15W,據推可能是5V-3A或9V-1.67A,這就和蘋果的MagSafe無線充電功率一致了,就是說蘋果其實是可以從硬體層面支援15W的無線充電,但仍然選擇推出自己的MagSafe無線充電體系,一方面可以少交Qi標準的專利費(如果蘋果選擇放棄Qi標準);另一方面,可以建立自己的專利壁壘,以及用這個來銷售更多的配件,進一步提高銷售額和淨利潤。

7樓:SE董

現在來看有兩個用途。

1、靠近自動吸附,我覺得這個很好,不用考慮對準啥的了。雖然我現在用的豎式的無線充也不怎麼擔心這個,但是有自動肯定還是好的;

2、說的比較多的是可以一邊無線充一邊用手機了。其實這個需求我覺得有點迷。就我的感受而言,無線充的意義在於順手一放就能充。

如果你都要長時間充了,那麼不管從速度還是發熱角度都是遠遠不如有線充的。什麼樣的場景才會需要頻繁的拿起-放下手機的同時要保持充電呢?

8樓:

從我的角度看來

這是個很蠢的設計...

先不談磁鐵加了重量佔了電池空間

這個設計的用處無非是為了解決

你隨手往無線充電板上一放但是線圈不吻合的問題問題是這個恰恰是很容易通過別的方式解決的

比如你買個豎著的無線充電板不就完了嗎?

沒有必要用磁力去吸附

也不要去想什麼一邊無線充電一邊玩手機

一般來說無線充電的發熱是大於有線充電的

一旦玩遊戲體驗不可能會好過連線玩遊戲

磁力會帶來別的問題

比如你隨手拿起手機

沒想到吧無線充電板也帶起來了

要分開搞不好還要雙手操作

這就很麻煩

在很著急拿手機的時候

容易直接把線給扯下來

我想大家也知道

蘋果的線材有多脆弱...

我看了一下官網的圖

貌似也不是編織線啊還是以前的那種易壞的材質等真機出來之後

需要測試一下磁力的吸力到底有多少

比如手機能不能吸在冰箱上

如果吸力足夠大

那麼的確會有更多的使用場地

但是相對的來說你就必須用雙手分開無線充電板和手機了我比較好奇的是

這個磁吸結構貌似有點複雜

會不會藏了什麼額外的功能

就像大家記不記得iPad Pro背面的3個觸點可以傳輸一定得資料

是不是這個磁線圈也具有傳輸少量資料的功能?

如果可以

那說明在幾年內蘋果估計打算砍掉底部的資料線介面了那樣我對這個就很有興趣了

如果沒有這個功能

感覺這個只是為了賣配件而已

沒有解決問題

9樓:王子喬

如果我沒理解錯的話,可以吸在車上的磁吸盤上。

開車用導航多的都會遇到需要把手機架起來的問題,現在主流有兩種方案。

一是手機支架,從以前掰開的,到現在重力夾緊到電動感應的。但是又大又醜,最關鍵的是有時候會有異響。

其二就是磁吸盤。這種很小很便宜很方便也很安靜。唯一缺點需要套乙個有金屬的手機殼,這對一直都習慣帶套的人來說,並無大礙。

但是從iPhone8開始,這個便利和無線充電就不可兼得了,二者不得不放棄一樣,因為帶磁吸功能的手機殼會影響無線充電,這回magsafe出來之後,可以兼得了。不錯

10樓:邢益濤

請按順序想象:

磁吸無線充電

多場景磁吸固定與服務增強

磁吸懸掛手機實現faceid與虛空手勢操作同時保持供電全場景ai服務

盯著功率看,連門都沒進。

11樓:趙剛-零零發

1,15瓦,遠遠落後於當下主流中國產旗艦手機的無線充電速度。

對比一下小公尺10至尊版,50瓦無線充電。

要知道,20分鐘把一台手機從快沒電衝到心裡踏實,還是50分鐘完成這個過程,在日常工作和生活的使用過程中,那種感受差異還是巨大的。

2,Magsafe用了乙個挺聰明的辦法,解決了無線充電時不能玩手機的問題。

充電慢?不要進,順手玩兩局全新上線iPhone版《王者榮耀》,這時間不就湊出來了嗎?

3,Magsafe充電器(不含充電頭),329元軟妹幣 ,20瓦的充電頭(不含資料線),149元軟妹幣。Magsafe保護套,399元軟妹幣……

充滿了名媛的味道啊!

4,其實真的挺好的,因為這玩意看起來沒什麼了不起的技術壁壘。就算有一些專利壁壘,用不了幾天深圳產的各種中國產Android手機第三方配件也就能都有這個功能了。

大家如何看待iPhone 12系列和華為Mate 40系列,該如何選擇?

蒼山語 有切實的證據能證明麒麟9000的GPU功耗翻車,如果對玩大型遊戲沒什麼執念的可以當我沒說。iphone12和mate40pro之間,建議選擇前者。 靑菜 我覺得在知乎裡問這個問題的人大部分是博眼球或者引戰,再者就是某一群體使用者的偏執狂,想看看兩家粉絲如何吹噓自己喜歡的手機或者互黑,來達到提...

如何評價 iPhone 12 系列設計風格回歸方正硬朗設計,設計與工藝上有哪些亮點?

有些人又開舔了 什麼都能找出點理由來舔 估計連卡死閃退都能舔,ios永不卡頓,只會卡死閃退用圓角,說使用者手感至上 用直角,說 黑石 使用者視覺效果至上 舔pg的人 蘋果真偉大 部分使用者 我不想要劉海 蘋果 閉嘴 Jonah 首先非常感謝 蘇志斌 的回答,讓我拓寬了對產品設計的視野 面向大眾消費,...

iPhone 12 Pro 和 iPhone 12 Pro Max 哪個更值得買?

城府 覺得蘋果12mini最值得買 因為最便宜,才5499,比起之前買的萬把塊的蘋果12pro Max便宜一半多。真香,真輕。真的可以稱呼為零重量。就是電池太勉強了 克萊登大學門衛 剛換的12pro max,用了四年的三星c8光榮退役,用了三天僅說個人感受 20歲男生,不打手機遊戲,聽歌和社交軟體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