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創業者揭露蜂群文化KOL微博刷量事件?

時間 2021-05-10 22:28:19

1樓:

對於這件事本身,乙個智商稅產品公司被乙個智商稅推廣公司收了智商稅,算是一次廣大群眾喜聞樂見的事。

對於這類事件,資料造假早就不是什麼新鮮事。

只是這次蜂群刷得太狠了,你哪怕再刷點進店量甚至自己掏錢買幾份呢,五萬塊錢推廣拿5000出來買貨,兩方都有個交代不是。

你還可以趁著這個機會弄個新號走敬漢卿的路子:《花5000買了250個月經量子蛋鋪滿全身,今天我就是全國最量子的崽》。

2樓:三目相

以前不理解刷量這種事兒,覺得人腦子進水了找人做假資料。

現在,你看,你這不是在給它做二次傳播麼。

那個揭露的創業者,算是它的恩公之一吧。

3樓:無聊的車輪

假初心破真虛偽。以後這種「揭發」的事情會越來越多,但關於「流量」的博弈會一直持續,國內外都一樣,光國內近千萬人的刷量從業人員、千億級的市場規模就能窺見這個產業在灰色地帶的威力。博弈本質上講背後都是人性,有多少人得靠著流量撐起業績,撐起你分我分大家分錢的貪婪…不提是心照不宣,提了就得和稀泥,急赤白咧吵上火了就得老死不相往來,圈子裡相互拉黑。

這現實好嗎?當然不,對誰都不好。

每年每季度每月每禮拜每天都有人跑過來跟你說,內容產業被玩壞了。確實,有太多人退場,也還有很多人在堅持,還有更多的人進場。品牌方投內容的錢越來越少,是市場環境決定的,這裡邊可悲的事實是做內容賺不到錢,內容本身竟不是導致這個結果的關鍵因素。

眼下這個現實對能產出好內容還在堅持的人來講是好事,因為市場不好意味著行業洗牌,大魚吃小魚,爛魚臭嚇做肥料是市場規律,洗牌結束後市場會重新制定協作規則,再等下一次的輪迴。我和頂看好的幾家內容機構聊的時候他們都逆勢增長,其他人就是一片哀鴻了,這就是洗牌的開始。

再回頭說一下品牌,開頭說寫這文章的品牌代表假初心,是因為他們壓根沒上心,既然想著好,就得沉下心來認識到做品牌是個慢工出細活的累工作,出成績難,毀成績還可以容易了(當然看他們的產品也就,em…,一言難盡)。賣貨掙錢是出路,但想一蹴而就那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一年到頭,爆了的內容就那麼點,垂直領域能出圈的事更是少見。想要抓一波流量做轉化變現的,得意識到營銷的本質,造的勢不到位,就想收割,不現實,沒有組合拳,又發不出一擊制勝的重拳,打架怎麼能贏。

沒有吳亦凡帥,還不是馬雲,剛進酒吧就跟人嚷嚷,來一發?你誰呀!

大家都沉下心來好好想想,當然,天晴雨停,大家還是很行。這東西看一眼聊幾句轉頭就忘。

4樓:FAN

廣告公司刷資料早就成了一股潛在的風向,早年就有比較出名的公關公司xx,L*等,利用微博的機制養活了大批的微博賬號,這些賬號成為廣告公司收費的重點專案,大幾百萬的粉絲,讓客戶願意從口袋裡掏錢。

但是常在河邊走,總有濕鞋的時候,雖然是行業頂部的公司,也因為這些資料虛假,效果不好,流逝了不少使用者吧

5樓:

沒有誠信體系保障

誰幹了什麼都能洗白

大家比的就是下限

行行如此

其實以後這樣的管理模式回越來越多

甚至之前做過惡的人也會上榜

小心點吧

給子孫留下好口碑

今天的創業者應如何看待新的商業?

志遠 新固然看起來好競爭力小,但同時風險也是大的,並且沒有前車之鑑,都是自己去摸索自己去乙個乙個問題解決,這需要自己能力出眾,敢做敢想,執行力和想象力很重要 沈浪ly 什麼叫做新的商業?我覺得提高社會效率,為客戶創造更大更長遠的價值,這是創業永恆追求的命題。但是在過去的網際網路浪潮中,為了獲得流量,...

初創業者,如何找到自己的創業方向?

張侃侃財經 創業前仔細考慮你的優點與缺點。優點是你的財富,是你生活的強項,要學會用它去換取你的不足。其他人能夠看重你,就因為你有所長,在這個問題上不妨自負一點。研究自己,除了普通人所講的性格 思維 心理之外,還要研究你作為投資者的優劣。你打算小賺,還是大賺?自己適合做大,還是在乙個可控制的範圍?慣於...

創業者如何平衡家庭和事業

KimNana 看你是什麼階段的創業者,看題目隱藏的設定是 初創企業。如果是初創者,那麼很清晰,壓根無法平衡。如果你是創業到了一定階段,穩步增長 不是高速增長 又有融資能力,再考慮家庭平衡問題吧。 青柘 先說結論,平衡不了 創業本身充滿了風險和各種不確定因素,與家庭要求的平穩幸福是不可調和的根本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