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學習,神經網路在控制科學中的前景和應用大嗎?為什麼?

時間 2021-05-10 02:22:45

1樓:市民王先生

建議題主去查查什麼叫「資料驅動控制」,已經發展了好多年了。

不管pid,mpc,nmpc ,其原理都是對時序關係建模,只不過在模型的適用時間長度和自變數的覆蓋程度上有差異。pid僅僅是對輸出量和控制量之間的關係,在乙個很短的時間長度內,自適應地擬合了乙個單入(控制量)單出(輸出量)模型;和pid一樣,mpc也是在乙個短的時間長度內建模,但是mpc的建模時考慮的因素更多,出了控制量作為輸入以外,還有擾動量等等,由於建模時考慮因素更多,mpc優化得到的控制效能也更好;而nmpc則在乙個很長的時間長度上建模,考慮更多的因素,因此nmpc得到的控制效能最好。

pid,mpc,nmpc裡面包含的模型理論上都可以由機器學習模型替代,然後基於強化架構自適應更新模型引數和控制率。比如,當過程多變,且擾動量不可測的情況下,可以擬合乙個單因素的機器學習模型替代pid中隱含的線性單因素區域性模型,然後採用強化學習架構,邊校正模型引數,邊尋找最優的反饋率。同樣的,可以用神經網路去替代nmpc中的非線性模型,然後採用強化架構尋找最優的反饋控制率。

在控制領域,基於以上思路的強化學習控制演算法,過去一般叫「基於自適應動態規劃的優化控制」,後來又改名字叫「資料驅動控制」。

如果是基於線性機器學習模型,和線性控制率的的資料驅動控制,大部分資料驅動控制演算法的收斂性是易證的。基於淺層神經網路的也有一些可證。至於基於深層神經網路的資料驅動控制演算法,還沒有見過能證明收斂性的

2樓:

來個通俗的.

開門如何聲音小, 節約能量, 門軸受力小?

讓機械人每次開門, 記錄以上資訊, 不斷進行窮舉式搜尋.

得到的控制路徑要比簡單的路徑規劃軟體好,

得到的力控制要比力-位混合控制好.

得到的雜訊, 門軸受力, 機械人速度, 各關節能耗, 各關節壽命損耗, 都可以得到協調的優化.

從ML 選擇DL, 從DL走向GANs, 這幾年的進步很快TensorFlow及其擴充套件模組在行業內的應用是顛覆性的.

原來100萬左右1個教授帶隊團隊1年才能開發完成的工業級視覺識別軟體, 現在10萬2個研究生兩三個月就搞定了. 血洗的架勢, 也是乙個巨大的藍海. --我們在幫助AI教會全球幾億個攝像頭具備智慧型.

語音, 文字, 也都如此.

控制領域才剛剛開始, 大部分控制領域的人還在教學自控原理1PID, 自控原理2多變數矩陣控制, 控制實踐被計算機和網際網路和大資料這一群老司機帶飛了, 眼睛跟不上, 理論跟不上.大量科學問題需要解決, 在解決之前, 需要重新定義.

清華自動化小本一名, 著急.

3樓:Yi Zheng

PID控制是EKF的特例,EKF是RNN的特例,RNN又是LSTM的特例。PID和EKF都是用於控制的,所以RNN和LSTM能用於控制也就不奇怪。這些方法都是對時序關係的刻畫,控制也是屬於對時序關係的刻畫。

PID的時間步之間的關係是簡單線性關係,引數靠經驗設定;EKF稍複雜,時間步之間為物理建模關係,引數也需要靠經驗設定;RNN的時間步之間關係是非線性,引數通過資料學習,且每一步必定有輸出;LSTM的時間步之間關係是非線性,引數通過資料學習,且不一定每一步都有輸出。

P.S. 最近CNN技術有侵襲RNN傳統優勢領域的趨勢,比如語音識別會用到CNN,Facebook的Fairseq完全用CNN來替代LSTM原來的角色[1]。

當然Fairseq用了LSTM的gate技術。反過來LSTM也在開始玩dropout等CNN的傳統技術[2]。刻畫空間關係的CNN和刻畫時間關係的RNN有相互借鑑的趨勢(當然時間和空間兩者本質是高度統一的,何必介意刻畫的是時間還是空間)。

所以哪天如果CNN被用於控制了,也不要驚訝。

[1] 知乎 - 知乎 參考高英愷的回答。

[2] Gaofeng Cheng et al. "An exploration of dropout with LSTMs", INTERSPEECH 2017.

4樓:蔣蔣蔣蔣

中國的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有兩大特點和優勢:多學科的聯合研究和多層面的研究手段。由於認知神經科學是多學科的綜合體,雖然國外的研究者個人水平相對較高,但學者之間的合作非常少。

國內所推行的「大科學」概念,傾向於結合各個學科解決問題,有利於多層面的研究和學科問題的解決。

5樓:

我覺得大家舉得例子都很好。對比quora上的悲觀言論我覺得我們中國人確實在這個方面更加朝氣蓬勃一些!

雖然我是本科準大四,不過我認為這個方面我還是有一些想法的。

傳統的控制論是由簡至繁,從底層向高層走,從區域性向系統發展。一步歩基於之前堅實的累積。

但可惜的是目前工業界僅用pid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可見解決問題不一定需要事事求精。我認為控制論的路還非常的長。還有很多可以完善的地方。

我所在的學校這個方面的大神有很多,而這個方面對數學和空間的理解要求非常之高。

舉個例子,我們如果model乙個系統,如果它是非線性,有多個未知變數,已經是極其困難的了。從純數學角度出發,我們雖然可以進行解析和理解,但其複雜程度呈幾何增長。

這是從數學和物理角度進行理解和分析,如果我們走形上學的路,不求甚解,而只在已知條件下達到控制要求其複雜程度就大大減少,也大多不會是乙個幾何增長的複雜問題了。

所以我覺得特殊環節採用控制論,而整體則使用機器學習的方式進行控制,將會大大減小問題的複雜程度。

由於如今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尚未發展到真正的智慧型,離理解問題的本質尚有非常遠的路要走,我們不妨不要把事情看得那麼清楚,只要知道多數情況下的多數解即夠用。

我個人認為,機器學習做的再好,有時候也不如將問題本質看清楚來的透徹,精確和好用,所以控制論的研究仍然有不可複製的作用。但機器學習可以讓我們在複雜情況下以較小代價獲得優解的作用,更對實際應用具有巨大意義。

方法沒有高低貴賤,但又好用不好用的區別,用鉛筆多練練也能畫個圓解幾何題,雖然圓規很好,但若是老是造不出來就先用鉛筆吧,把題解決是主要的。

但我覺得控制論這樣走下去博士沒讀完都是很難有巨大貢獻的,所以沒有強烈興趣的人我覺得不要走這個科研方向。向在控制論科研一線奮鬥,為世界貢獻人生理想的的大神們致敬!

6樓:

我最近在做過程控制的專案,用的主要是模糊控制。感覺機器學習在模糊控制的規則提取上可以獲得很好的效果。神經網路、遺傳演算法、支援向量機等與模糊系統的結合也已經有不少研究了,在工廠裡也有成功應用的案例。

機器學習,深度神經網路等方法是否是正確的方向?

陳小小 神經網路只是一種模型,我們要關注的是任務和問題而不是某一種模型,神經網路是解決某些任務的手段罷了。其實除了傳統的幾大任務包括視覺 語音 NLP 博弈論和機械人,還有很多問題值得我們關注。比如intuitive physics,intuitive psychology,compositiona...

神經網路中Belief Net和標準的神經網路有什麼區別?

金天 這個已經深埋地下的問題今天在下挖出來回答一番,拂去歲月的塵埃這個問題還是值得一答,也值得大家一讚.我的思考 1.DBN本質是RBM一層層的堆疊,那麼問題在於RBM與標準傳統簡單的神經網路有毛線區別呢?我們知道RBM可見層與隱藏層之間是全連線的,而hidden和hidden之間是沒有連線的,這個...

神經網路 深度學習 機器學習是什麼?有什麼區別和聯絡?

達觀資料 機器學習是指利用演算法和統計模型,而非規則程式設計,使得計算機系統能在某個特定任務上提高表現。人工神經元是一種運算結構,它接收乙個或多個輸入,通過非線性函式變換,得到乙個輸出,而且該非線性函式是在學習過程中可變的。人工神經網路是一些人工神經元組成的網路,其中一些人工神經元的輸出作為另一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