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對時間序列進行分類時,隱馬爾科夫模型 人工神經網路和支援向量機這三種模型哪種更合適,為什麼?

時間 2021-05-09 19:19:10

1樓:Rand Xie

對時間序列做pattern matching, 我見過有幾種做法. 乙個是直接從時間序列提取特徵(時域,頻域,時頻分析, cepstrum等等), 然後對這些特徵進行聚類/分類. 或者model based, 對每個時間序列辨識arma, arima等模型, 對係數進行分析.

還有fancy一點的, 對time series做local sensitivity hashing後, 在分析similarity的.

2樓:張大帥

沒有最合適,只有嘗試了才知道,你用哪個分類器都說得通。不過啊,嘗試這二字可沒有那麼輕易做到。就說你要神經,能把神經訓好就不是乙個容易的事情。

3樓:Roi ZHAO

匿名好犀利,贊

補充:對這個問題如果是具體個別的專案,比較簡單實用的方法還是人工抽feature,時間序列本身有很多統計特徵,另外還有各類sequential pattern的統計特徵;

如果是個增量的無底洞,在保證計算能力的前提下NN和非參模型都可以滿足要求。

4樓:

為什麼要用神經網路和支援向量機,這兩個都是監督演算法,你說的這個聚類演算法完全可以使用啊,而且根據「長得像」分為一類,在沒有標籤的情況下不就是典型聚類問題。HMM是強化演算法感覺更用不到了。。。

5樓:

不太明白,題主是希望對整個時間序列進行分類,還是對序列中的每一幀進行分類呢?

前者和普通的分類問題一樣,可以用svm,ann等分類器去做;後者應該是序列標註問題,可以用hmm,MEMM,CRF等模型。

hmm是乙個模型框架,需要對狀態轉移概率和狀態輸出概率分別建模,dnn/rnn/lstm的思想是對狀態後驗概率建模,從而歸一化得到狀態輸出概率。

相比單獨對每一幀做最大後驗分類,hmm引入了前後幀之間的類別跳轉約束,即狀態轉移圖。在語音識別中,狀態轉移圖可以描述語言模型、發音詞典和context dependency,引入這些上下文知識後,識別出來的句子更接近自然語言。

6樓:李土

最近也想過這樣的問題,特別是看到RNN/lstm在一些地方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所以很好奇。匿名的答案我覺得是沒理解這個問題,當然題主提到的分類器都比較傳統了,但把hmm vs svm換成rnn(時序) vs cnn(把時間看成另一維),這個問題同樣值得想一想。 像@張俊博所說把整個時間都拉成特徵維度肯定是太大了。

但其實也可以做乙個w長的時間的滑窗,在每個窗內d*w大小的特徵上用類似cnn/svm等方法分類,最後對所有滑窗的分類結果估彙總。這樣在模複雜程度上就不比時序模型高太多了。

具體哪種更優可能還得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了,雖然未必會有人解答,題主還是可以描述一下具體資料。同時期待專業人士解答一下。

對時間進行安排真的有意義嗎

菜三草 後來,我發現這樣的志願者活動很難提公升年輕人的領導能力。為此,我們特別召開了青年助手特別會議。在會議期間,我們希望為年輕助手實施一系列管理方法,將他們的體力轉變為社群領袖。領導小組。 小輝 非大神,肥宅一名,以下僅個人看法,需辯證看待 有,但高考之前意義不算太大 進行時間安排最主要的目的是讓...

速度到底是位矢對時間的導數還是位移對時間的導數?

愛問知識的小學生 某個量的導數是這個量的變化量比自變數變化量的極限值,位移本身就是位矢的變化量,所以速度可以表示為位移與時間之比的極限值,或位矢對時間的導數。 黃亦斌 位矢。位移是位矢的變化。如果速度是 位移的變化率 那麼速度就是 位矢變化的變化率 顯然不對。中學出現過 位移變化 就是打點計時器測加...

有沒有對時間進行四則運算的好演算法?

豆芽 時間本身不具備四則運算的意義。但是,如果定義乙個相對時間 時間間隔 的概念。那麼就可以和純數做四則運算了。比如 3倍的4秒間隔就是12秒。絕對時間與時間間隔還可以做加減運算。 黃亮anthony 這個題吧,看著複雜,高深,其實都是想多了。有年月日時分秒的資料,不可能做乘除法,哪有什麼四則運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