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經 是一部怎麼樣的作品?來自哪裡?主要講什麼道理?

時間 2021-05-09 06:25:42

1樓:陳銘鴻

《心經》是六百卷《大般若經》的精華,也是佛經的精華部分,因為現代科學表明心比腦重要,心控制腦。

《心經》告訴你如何成佛?就是乙個修行的過程,照著做必然成佛。

《心經》能增加你的智慧型,唯有智慧型才能成佛,沒有智慧型就不能成佛。

《心經》傳聞是觀音菩薩傳給玄奘法師的。

2樓:BoB

心經本質上是相對論。

你若不存在,世間萬物也不存在。

世間萬物是相對於你的存在而存在。

而不是世界萬物絕對存在,而你是相對存在。

你的本質就是你,你信了死亡的概念,就相對出了乙個現在是生的概念。

你把某種存在狀態認知為「垢」,就會相對的把某種存在認知為「淨」。

舍利子,就是排除內心的主觀價值判斷因素。

為什麼我們很容易看清他人,卻很難認清自己。因為我們對於自己的判斷很難「舍利」。

舉個例子就是「利令智昏」。

當你內心能客觀認知自己的價值判斷的時候,你就「舍利」了。

「觀自在菩薩」 就是乙個哲學上「我」的概念。

五蘊皆空,你看到的就是你看到的,你的感受就是你的感受,你的思維就是你的思維,你的行為就是你的行為,你對事物的分辨就是你的分辨。

這些都是人的自性,本身無法再有任何基礎和分割。

我被打了一拳,疼痛了。我不能認為我有個「疼」病。

我幾天不吃飯,餓了。我不能認為我有個「餓」病。

疼的感覺就是疼的感覺,餓的感覺就是餓的感覺。

所有的存在真實不虛。

蘋果落地是本質,萬有引力是對蘋果落地的解釋。

所以現象才是本質,而普遍的本質只是對現象的解釋。

而如果認為蘋果落地是現象,是人心中的「 萬有引力」的本質所造成的。這就是顛倒夢想。

3樓:遲程陽

下文是我以前的註解,不代表現在。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渡一切苦厄。

注:觀自在菩薩,是乙個菩薩。或者說,菩薩自觀自渡之意。在修煉到深處時,照見五蘊皆空,什麼都是」空「性的,悟通了,沒有了一點苦厄了。

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注:舍利子,也許是乙個人。也許是一種狀態或乙個聖物之類。這並不是重點。

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這四句,看上去矛盾和繞口,但意思就乙個:空色是一體的。上文已經說了嘛,五蘊皆空。

色也是空,空也是色,二者皆是一體的,混沌在一起的乙個物。受想行識,亦復如是,受,是被施入,想是,心之意,行是心之行,識是形成固定的意識,總之就是想來想去,反反覆覆都是那四句話: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或者說,皆是:

五蘊皆空之意。

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注:舍利子,這一種狀態或極致的結果或精華,是諸法空相,一切皆是空相的,上文不是說了「五蘊皆空」嘛。是:

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的。《道德經》:聖人抱一為天下式,這個一,即是無分別,無差異的。

這裡的舍利子,我個人認為就是「一」。

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

注:既然一切皆是空相,那麼空中無色,也沒有什麼受想行識之類的,也無什麼眼耳鼻舌身意之類,也無色聲香味觸法之類,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什麼都是空相,見到的,想到的都是空相,所以我們的意識,也不存在的。

也是空相的。虛假的。虛幻的。

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

注:既然,什麼都是空相,那麼也沒有個明不明,暗不暗,無分別嘛,也沒有個盡頭或開始之類,所以沒有生,那有死呢?所以亦無老死盡,也沒有積累之類,也沒有智之類,也沒有得到什麼之類。

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 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注:一切皆空相,所以無所得。心呢,也無掛礙,本來就沒有嘛,所以也無得失,也無恐怖之類,一切皆空,遠離了這錯誤的顛倒夢想,所以獲得新生,正確的存在的生命。

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注:三世諸佛,皆是悟到了這世界萬物的」空「性,所以成佛。

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

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娑婆呵。

注:所以知這「心經」是大神咒,大明咒,無上咒,無等等咒之類,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解脫了,得真了嘛。所以說,這咒怎麼怎麼樣。

心經,就乙個核心,五蘊皆空,空色一體。舍利子,一也。

既然,皆一,無分別,那來的「有無相生」?!那來的生老病死?!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的,道生一,無二,那來的三,那來的萬物?!歸於大道之虛無清靜矣,抱一矣,同道矣,真矣,長久矣。

文/遲程陽

4樓:與奪而招放

《心經》出自《大般若經》,心有精華、核心的意思,而般若又是佛法的精華所以別想著看過別人幾句解釋就以為自己看懂《心經》了(就像有一群人高中三年沒聽過課看過書做過題,最後高考前幾天,他們趕緊學習,並且覺得自己能輕鬆考上985211,你不覺得這群人可笑嗎?),老老實實一心恭敬地念自能得到功德和加持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能如是習相應者,從何處終來生此間?從此間終當生何處?」

佛告舍利弗:「是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能如是習相應者,或從他方佛國來生此間,或從兜率天上來生此間,或從人道中來生此間。舍利弗!

從他方佛國來者,疾與般若波羅蜜相應。與般若波羅蜜相應故,捨身來生此間,諸深妙法皆現在前,後還與般若波羅蜜相應。在所生處,常值諸佛。

舍利弗!有一生補處菩薩,兜率天上終來生是間。是菩薩不失六波羅蜜,隨所生處,一切陀羅尼門、諸三昧門疾現在前。

舍利弗!有菩薩人中命終還生人中者,除阿惟越致。是菩薩根鈍,不能疾與般若波羅蜜相應,諸陀羅尼門、諸三昧門不能疾現在前。

5樓:

若問浩瀚佛經,哪一部最為提綱挈領,深得釋迦摩尼大師的本意,則非《心經》莫數。區區,已然挑明人世間迷悟根本。

然而,世人多痴迷不悟,萬中無一能懂此經,非不懂文字,而是字字皆懂,唯不懂涵義,見字忘義,所謂後世高僧不得不著文字,便是這個道理。究其原因,絕不是世人愚笨,相反,乃是年輕人太過聰明,你我皆如此,年輕氣盛,得到些成就便自以為聰明了得,不知道大道如此簡單,也不願相信大道如此垂手可得,總以為心中的大道,一定高深莫測,足令自己一聞即五體投地的拜服。

故此,世人放下明月,一心一意去追求那個指月的手指頭,最後,歷經苦難,受盡波折,撞到南牆,方才醒悟,無奈,這時已經是滿身瘡疤鮮血淋漓,人世界成熟之路的殘忍與無奈,盡在於此。

人世界更可憐的,更多人,活到死,還痴迷不悟,七八十歲,尚受無名之火煎熬,來世投生,了無慧根,一切又要從頭開始。

一幅《心經》,萬人讀誦,萬種境界,所謂一曲老歌,18歲唱來一種感悟,38歲唱來,另一種感悟,也具這個道理。

一讀《心經》,大部分人可以得到「空」的道理,認識到《心經》是教人放空自己,看開一切的。認識到這是菩薩教育人要放下執著的,你聽,菩薩循循善誘曰: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是諸法空相,不增不減,不垢不淨,不生不滅。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

然而,一味的五蘊皆空,心無掛礙,這人有人味兒嗎?恐怕人類社會便告解體,大家人人拜佛吃齋,何人生產,社會如何進步?佛菩薩,絕不會令人類變成磕頭蟲,圍繞在廟宇裡虛耗一生。

故此,《心經》的第二重境界,便是告訴我們要「忘我識我」,也即是忘了假我,回歸真我。

6樓:真心從來本是真

7樓:Mitom

如果只是把心經看成乙個作品,這個可能只看到一條龍的乙個鱗片。按照作品來解釋,你就把這個當做是詩吧。

但真正的心經,是佛法般若智慧型的一種表述,記住,只是表述,不是真正內涵。如果要體會其中奧妙,除了經常去體會思考,還要自己對自己經常內心觀照。具體可能還是要不斷學習佛法的其他理義才能更進一步了解。

但真正還是需要自己的體驗證知。

8樓:隨佛願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是闡述大乘佛教的空相和般若思想的經典《心經》是所有佛經中翻譯次數最多,譯成文種最豐富,並最常被念誦的經典。有廣本及略本兩種版本。廣本具有序分、正宗分、流通分。

略本只有正宗分,鳩摩羅什與玄奘譯本皆是略本。

《摩訶般若波羅蜜咒經》 存疑(傳說是吳·支謙)[13] 缺《摩訶般若波羅蜜大明咒經》(姚秦·鳩摩羅什) 略本存《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唐·玄奘(649年) 略本存《般若波羅蜜多那經》 唐·菩提流志(693年) 缺《摩訶般若髓心經》 唐·實叉難陀(695-710年) 缺《普遍智藏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唐·法月(738年) 廣本存《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唐·般若共利言等(790年) 廣本存《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唐·智慧型輪(847-859年) 廣本存《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唐·法成(敦煌石室本) 廣本存《聖佛母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宋·施護(980-2023年) 廣本存至於說由來,據《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卷一:「三藏在蜀,見一病僧身瘡臭穢,衣服破汙,將至寺中,給與衣食,病者慚愧,乃以此經授之。予又見西夏翻本,及今哈尊著思吉璘旃法師所翻,皆有二分,應是結集聖人安不安也。

」也就是玄奘大師因照顧病僧而獲得。

陳星旭拍一部愛一部?人品怎麼樣?

麗麗123 拍一部愛一部沒有實錘吧。就目前而言,根正苗紅,中國好青年。對職業的態度很成熟,對觀眾真誠,業務能力一流 我主要是看東宮感覺的,號手就位演繹得也不錯 對待感情,不是很清楚,有個採訪,問屬於一見鐘情還是日久生情的型別,他選後者。我想,這樣的人,值得被大家愛。10月14號開播網劇真相,應該是木...

你覺得《邊城》是一部怎樣的作品?

勿忘晴空 讀邊城這本書,是在幾年以前。初讀時覺得對於乙個十五 六歲的我來說略顯乏味。畢竟這本書沒有明顯的戲劇化矛盾,缺乏一點引人入勝的情節。幾年後重拾起這本書,便發現 這才是這本書真正獨特而又有魅力的地方。作者沈從文說 這是一種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的確,書裡 我看到的就是一種純粹的 善良而又缺憾的...

怎麼樣才是一部PC的正確選購順序?

已登出 第一,需求。第二,價位。第三,硬體選擇。至於硬體選擇順序,是基於需求的。很典型的就是小鋼炮,機箱首位,然後選平台,機箱尺寸決定主機板,顯示卡和散熱大小,價效比動態權衡。另如果是MOD,那整體還得考慮風格,顏色等外觀因素了。 馬克 贊同機箱的說法,畢竟那是決定你電腦顏值的唯一載體。看了下題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