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小型火箭炮都使用蜂巢式裝彈而不使用彈鏈或彈夾式供彈?

時間 2021-06-01 04:41:20

1樓:泛觴

很簡單啊,火箭彈是依靠自身動力飛行的玩意兒,加上基本飛一條直線,不用像飛彈需要劇烈機動承受很大的橫向過載,所以要盡量減輕殼體,加大推進劑和戰鬥部的裝填係數,後果是啥?那就是火箭彈本身的殼體輕且薄,根本不能承受高速自動機的抽拉動作。

就拿最常見的S5和S8兩種小型火箭彈來說,s5是57公釐口徑,多長呢?910公釐!

是不是很細長啊?

s8更是1.5公尺左右的細長杆兒

s8火箭彈,長度接近1.5公尺

這細長的玩意兒放到復進機裡自動裝填?你不怕把彈體整摺了嗎?

其次,還是火箭彈是依靠自身動力飛行的玩意兒,加上基本飛一條直線,所以要儘量減少阻力,加大推進劑和戰鬥部的裝填係數,所以必然做的又細又長啊,要實現如此長的彈藥自動裝填,需要自動機的行程有多大?這挺「發射火箭的機炮」需要的機械部分需要付出多少體積、重量、可靠性的代價?最後「機炮」的體積遠遠大於火箭巢的體積,那也不划算不是嗎?

再者說,現在火箭巢都是薄壁結構,比如說UB-32火箭巢能容納32枚S-5火箭彈,你單獨設計乙個能容納32枚S-5火箭彈的彈鼓或彈閘,我看也不會比UB-32火箭巢輕小多少,再加上發射機構,那在重量和體積上就多出太多啦

2樓:馬桶上的沉思

大部分中小口徑火箭彈都是靠彈翼來穩定彈道的,這些彈翼要麼是固定式的,要麼是折疊式的,如果用彈夾供彈的話,這些火箭彈被彈簧壓在彈夾裡,彈翼怎麼辦?

而且火箭彈沒有可拋彈殼,要是用彈鏈供彈的話,彈鏈如何與火箭彈結合?

要解決上面這些問題,最簡單的辦法就是給火箭彈加乙個包裝筒,既然還是要加包裝筒,我為什麼不直接把火箭彈塞發射管裡呢?與需要承壓並賦予槍炮彈丸初速的槍管炮管不同,火箭彈發射管可以做得很薄很短,現代先進的火箭彈包裝筒甚至已經和發射管合二為一,完全用不著再加一套可靠性不高又複雜難維護的供彈機構,還影響齊射速度...

3樓:白漫城男爵

航空火箭彈請默念仨問題:

我乙個自帶發動機的東西需要長身管發射嗎?

我的精度像類似口徑速射炮一樣一發發打打得中東西嗎?

我要是需要追求射速犯得著上彈鏈嗎?

然後你就知道答案了

4樓:九原郡行人

現在的小型火箭彈其實……不是特別小型……比方說美軍的70公釐航空火箭彈,其實好大乙個,俄軍和我軍好些航空火箭彈都是90的,電視裡看著小,實際挺大的,這麼大口徑的東西如果總彈鏈或彈夾,輸彈,拋殼,連發各種機構都會很大,你看大口徑防空炮就知道了,比如57炮,甚至二戰技術的德國88和蘇聯100,都是大東西。

而火箭巢就簡單多了,簡單的一根管子,或者幾個架子滑軌,複雜點的一堆管子,什麼輸彈機構全不要,簡單好用輕便。

為什麼都使用 Snapdragon 600 晶元,各機型的跑分相差如此之大?

跑分難道不就是要評測手機的極限硬體水平嗎?作為跑分軟體,本來就應該告知手機將硬體調整到最高狀態,就像學校體能測試跑100公尺的時候,你總不能用散步的速度吧?老師都會告訴你要跑出你最快的速度,儘管跑下來你會喘粗氣甚至吐白沫,但是你不會認為自己拼全力跑是作弊吧?至於這個跑分有什麼用,那就是見仁見智的事了...

為什麼小型運載火箭沒有實用化?

目前小運載已經得到國家重視,未來馬上就要迎來發展契機。具體請搜尋國家的空間科學規劃和專項。小運載成本低,發射周期短,在民用和軍用上都有前途。世界上主要的航天國家都有相應產品或發展規劃。 關婷 美中國人搞了,只有空軍在用,用戰鬥機或者轟炸機帶上去,平流層頂部發射。因為不著急的話一箭多星更便宜,所以民用...

長距離無線能量傳輸為什麼都使用微波而不是MHz的頻率?

RFZone 早期的時候,由於技術的限制,通訊主要採用短波或超短波,比如跨國之間的通訊,利用電離層的反射實現超視距通訊,那個時候想採用高頻但做不出來。因為頻率太低,估計除了天線尺寸非常大,整個收發機尺寸也小不了。現在技術和工藝都有了很多突破,可以採用更高的頻率了,其中乙個好處是整個射頻前端包括天線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