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納粹德國空軍?

時間 2021-05-06 06:27:03

1樓:到岸讀行者

總體上,納粹空軍輸在大戰略上。

整個二戰期間,德國飛機製造主要集中在以梅塞施公尺特第六航空隊Messerschmitt)Bf1og和帝國航空隊福克沃爾夫( Focke-Wuf)第四航空隊第三航空隊Fw190為代表的單引擎戰鬥機、以梅塞施公尺特Bf110為代東南空軍司令部的雙引擎地空重型戰鬥機第二航空隊(德軍稱之為驅逐機),以及道尼爾( Dornier)Dol7和亨克爾( Heinkel) Hell為代表的雙引擎中型轟炸機這幾個機型。

德國空軍裝備發展上最大的失敗在於未能象盟軍那樣大力發展遠端戰鬥機和轟炸機而不能進行有意義的戰略轟炸。(試想,如果入侵蘇聯時候德國就有遠端轟炸機,就能及時將蘇聯後撤到東方的大型工廠搬遷的裝置都炸毀了,那麼蘇聯就沒有然後了)同時德國沒有建一支大規模的戰術航空部隊,而這對支援當地的地面部隊或轟炸前線目標相當有用。德國無法將戰爭深入到敵方的腹地,儘管德國的中型轟炸機有能力將一座城市大部分炸為廢墟,但是他們卻無法對盟軍的空中進攻實施致命打擊。

德國空軍在指揮上存在嚴重的漏洞——缺乏有效的成體系的對空防禦。德國進入戰爭時,空軍防禦體系尚沒有發展完成,被迫組建了一些臨時性防禦力量,防控系統主要依賴防空炮,但是因為缺乏協調和通訊不便導致成效很低,高射炮和保護領空的戰鬥機部隊缺乏協同。

飛行員培養上,也有較大的偏差,轟炸機飛行員優先,導致優秀的戰鬥機飛行員補充不足。即使後來將重心轉到戰鬥機上,空軍戰鬥機學校仍然沒有及時提供更多優良的戰鬥機飛行員。其中乙個重要原因是國防軍最高統帥部仍舊認為空軍是「攻擊性」部隊,著重培養轟炸機飛行員。

這種觀點導致戰爭後期,戰鬥機飛行員補充不足。為了補充飛行員耗損,訓練品質迅速惡化。之後又因為油料短缺使得訓練變得更為簡陋。

當戰爭爆發後,德國空軍就幾乎沒有對新的飛行員進行系統的編隊飛行訓練、作戰訓練和接敵訓練。

空軍指揮系統也有問題。戰爭爆發後,大量戰功卓著的年輕飛行員過早登上高階指揮官的行列,他們都是戰鬥的好手,但是未必是指揮的行家。到2023年,德國空軍陷入困境時,仍然沒有系統培養空軍指揮官和空軍參謀官的機制。

空中力量力量另乙個失敗的海軍航空兵的缺失。軍種間有巨大利益爭奪,戈林宣稱「一切會飛的都歸我管。」如果德國空軍能大力支援海軍航空兵的運用,德國可能會贏得大西洋海戰的勝利,當然海軍司令雷德爾沒能在戰爭前推動海軍航空兵的建設也是失敗的重要原因。

再看德國和盟國的飛機產量

德國在地中海以及北非地區投入的空中力量雖然不斷增加,但沒有足夠的支撐實施大規模進攻。

盟軍飛機產量:

2023年18566架;

2023年為30524架,

2023年為49305架,

2023年為35187架。

德國同期產量是

2023年3744架;

2023年5515架;

2023年10989架;

2023年26326架

產量上就輸了。

必須承認的是,德國空軍也的確給盟軍造成巨大損失。比如2023年6月到2023年5月,蘇聯空軍共計損失飛機106600架,大部分是被德國戰鬥機殲滅。德國空軍戰鬥機飛行員哈特曼在二戰中以352架的戰績成為世界航空史上的最高紀錄,而且其中只有5架不是蘇聯飛機。

但是又能咋樣呢

2樓:李明達

一支優秀的戰術空軍,在戰爭前中期出色完成了「空中炮兵」的任務。戰前就投入現役的bf109、ju88、he111在當時都是設計非常傑出的機型。憑藉噴氣機技術上的優勢,在二戰中率先將噴氣機投入實戰。

單獨說兩點。

1.me262被黑的有點過了。這款飛機開初代噴氣機先河,速度優勢顯著、爬公升能力出色、火力極為強大,是一款優秀的戰鬥機。

引擎故障率高的問題最大成因是德國彼時戰略資源匱乏導致引擎設計上盡可能減少了稀有材料的運用,德空對噴氣機維護維修乃至運用的陌生加劇了這一問題。事實上,me262無論是奪取制空權還是攔截轟炸機的效能都很不錯,在2023年也形成了戰鬥力。引擎壽命低下的問題不致命,因為與一般認識不同,它那兩台沒用多少稀有材料的引擎其實並不算金貴,戰時也生產了大量的備用引擎以供更換,me262翼下掛載的引擎安裝方式也非常方便更換引擎。

me262的損失很多發生在起飛降落階段低速低敏狀態下被盟軍飛機打靶,這種情況的出現,最關鍵的因素是盟軍機群數量和出動能力對德空形成了碾壓性優勢。

2.法國戰役中德國空軍發揮了極為關鍵的作用。阿登突擊之所以打了法軍乙個措手不及,最大的x因素其實是德空。

法中國人的判斷基礎是阿登方向德軍無法迅速投入重火力,這裡的重火力可不是指當時德軍坦克上的機槍、20mm或37mm小炮,甚至當時數量還不多的四號坦克上的短管75都不算。只要105mm、150mm榴彈炮這些真正的大炮上不來,法軍就有信心用數量不算多的二線部隊守住這個方向。而當時這些大炮無論是馬匹拖曳還是摩托化牽引,確實都不容易穿林而過。

阿登方向的迅速突破,德空這支「空中炮兵」功不可沒。當時的德空在進攻戰中保持了極高的出動率,用密接支援補上了德軍突破箭頭部隊火力不足的致命短板,才造就了鐮刀閃擊的大獲全勝。

3樓:第1000個OTAKU

我沒有什麼資料可以拿出來的,就憑記憶說點有的沒的吧:

一支優秀的戰術空軍

戰爭前期憑藉裝備技術和人員上的優勢,為地面部隊推進帶來極大的幫助。而中後期陷入消耗戰後就暴露出德三的通病——後勁不足。印象中(應該是某MHV)德空的人員儲備和培訓問題導致比較依賴老鳥,裝備上吊打窮鬼帝國主義應該是沒意見吧。

所以戰術上德空是相當的兇悍的,人員和裝備都算得上一流。

而在戰略上德三就完全是力不從心了,主要是職責還是配合地面部隊的進攻,而這也只是「斯圖卡們」的工作,高貴的戰鬥機是一克都不用於對地的(並不完全是)。西線對帶嚶吃癟就足夠說明其戰略進攻能力是不夠的,不僅是缺乏重型轟炸機的原因。當然反過來抵抗盟軍戰略轟炸的時候也說明要靠轟炸達成遏制目的需要的進攻力量遠高於防禦方,因此單純由德空執行戰略任務是不能成功的。

西線圍剿乙個島尚且如此,東線又長又深的戰線對於德空來說,其地位儼然就是作地面部隊的輔助,偶爾能執行的縱深攻擊任務也服務與某戰區,對整個態勢的影響不突出。你可以舉出轟炸工廠、樞紐和襲擊補給線的例子,但這些例子放在整個戰役階段中都難說是有決定性影響的事件。比如打爆了毛子的黑海艦隊,最後還是得靠多拉撬要塞,幾年以後也不是還了回去。

所以德空的職責應該是盡可能的攔截那些飛行的混凝土而不是搞什麼轟炸(大林子:伊爾2好棒棒的,要多造)。

當然,可以這麼說戈胖搞空軍為的就是能天上殺的爽,之餘才舔地給老陸和海浬鹹魚秀一秀。炸城市工廠交通線這種髒活都是被請去捏著鼻子幹的,管它什麼戰略我就要當王牌。杜黑那種人說的話當沒聽見就好。

不過話說回來,說WW2的時候就那幾家。遠東戰場就一爛地,地中海一圈乙隻手就數得過來。

4樓:小孩EX

某種程度上比黨衛軍還親的德三真親兒子,而它從發跡到巔峰再到衰落與崩潰毀滅的歷程的背後也折射出納粹上台與走向擴張並最終慘敗的歷史必然。

5樓:小狼變乖

總體合格沒有拖後腿,前期配合陸軍打出來很漂亮的戰績,不列顛空戰雙方都打殘了。巴巴羅薩初期戰績很漂亮,拿下了東線制空權,後來飛行員損失慘重,訓練時長不夠,特別是有經驗的飛行員和教員難以彌補的損失 ,英美對德國本土轟炸,德國空軍喪失東西兩線制空權,最終走向覆滅

6樓:白雲觀主

從飛行員來說一開始德國飛行員的素質是遠超美蘇的,畢竟當初條件限制,德中國人只能精益求精,可是也是因為一戰後的限制,德國民間飛行沒有發展,相反美國蘇聯民間航空運動流行,擁有大量人才作為後盾。這也是為什麼一開始德軍飛行員吊打世界,後來被人吊打的緣故了,原本的飛行精英都死了,身下的素質都不咋的,形成了斷層,而美蘇有大量後備軍,從有過實戰經驗的調幾個搞培訓就可以了

7樓:Yen37

我就說乙個小點吧。Luftwaffe喜歡讓王牌出去刷戰績,USAF喜歡讓王牌回本土訓練飛行員。所以後期不談戰機,飛行員上盟軍對德軍都是碾壓。

8樓:燃燒的地平線

這個命題有點大,簡單BB兩句吧。

帝國空軍的確是二戰歷史上數一數二的空中力量,也是德國進行閃電戰最為有力的支撐,沒有德國空軍,德軍的裝甲鐵拳將無法有效施展。二戰後期失去制空權的德國裝甲師發動進攻基本上都逃不過最終失敗的命運無論是諾曼第戰役、突出部戰役甚至是後期的東線戰場(桑多梅日戰役中之前屢試不爽的裝甲反擊套路剛開始就被伊2中隊錘爆了,原因就是蘇聯人掌握了制空權)。

德國飛行員的素質絕對是頂尖中的頂尖,完美繼承了紅色男爵的戰鬥精神,看看那些王牌擊墜的戰績,真的像掛了機了。特別是41年的東線戰場,讓蘇聯人明白「新手上路,沒人照顧」是有多慘。但是中期遇到了美國空軍的戰略轟炸,真正消耗了德國空軍的有生力量,慢慢地這只帝國之鷹開始凋零。

誰打敗的納粹德國?

Bienemaya 美國的生產力,舉個例子,蘇軍的戰力提公升很大程度上來自機動能力的提公升,而沒有美國支援的大量卡車,就沒有可能在廣闊的戰場上實現大部隊機動,機動能力是德軍在前期的單方優勢。 趙少糠 在物理層面,打敗納粹的是盟軍和蘇聯,這應該沒什麼疑問。有疑問之處是誰在精神層面馴服了納粹。辦成這事的...

納粹德國為什麼會輸掉?

Zwei尖鋒 這場戰爭怎麼打贏?7000還不8000萬德中國人如何擊敗幾個億敵人?元首,時代變了 德國要想打贏,那他肯定也不是德國式的勝利,最起碼也是德國領導下歐洲大陸的勝利。本位面時空肯定就是這樣了,輝煌過,最終埋於塵土 李明達 同時對抗美蘇,不可能不輸。總體戰三要素 人口 工業 重要資源 二戰時...

納粹德國為什麼又叫第三帝國?

Honami 把納粹德國叫做第三帝國是納粹黨用來宣傳納粹政權正統性的操作。Das Dritte Reich的作者Arthur Moeller van den Bruck是最早提出這個概念的人,此概念被之後的納粹黨採用。將納粹德國視為所謂的第一帝國 神聖羅馬帝國 和第二帝國 德意志帝國 的繼承者,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