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一戰和二戰中前期戰場上沒有普及半自動 自動步槍(美帝除外),是技術原因還是理念原因?

時間 2021-05-31 16:58:53

1樓:胡二

大家都說的很對,我來補充一點,那就是彈藥質量問題。

尤其是一戰之前,枚一顆子彈都是薛丁格的子彈,你不激發前不知道這顆子彈的裝藥量是多少。

如果裝藥量比標準多了的話,就會把脆弱的迴圈結構破壞在栓動步槍裡這不是太大的問題,機槍的槍機和迴圈結構也會更重更結實,影響也不大。

然而步槍要去設計自動上蛋結構就要去設計更複雜的結構去對抗這種裝藥過量造成的結果就是半自動步槍的重量和造價都不必輕機槍低多少。

2樓:金玉滿堂

二戰之前各國想的是如何如何讓自己的步槍打的更遠更準,還有更便宜的造價。至於火力壓制那是機槍的事,近距離潑水那是衝鋒槍的事。

3樓:北京死宅

我個人認為時間是最大的問題 。

我在某個問題的回答中說過,在加蘭德之前,雖然已經有很多半自動步槍,但是結構千奇百怪,遠說不上成熟。

加蘭德是2023年定型,但是在使用中發現了很多問題,斷斷續續的修改,一直到2023年才成為我們熟悉的M-1。而以美國的國力,加上它是主要參戰國中最晚參戰的(2023年12月),還是有很多部隊拿著M1903參戰。

而蘇聯的SVT發展歷程同加蘭德如出一轍,同樣是2023年完成,2023年完善,但是戰爭並沒有給蘇聯時間,在考慮到裝備SVT可能造成裝備數量不足和部隊不熟悉的嚴重後果後,1891雖然老舊,但最少能做到數量充足。

至於其它國家,以比利時為例,比利時雖小,FN實力卻不可小覷,但是FN49雖然站前就完成了設計,但是已經來不及了。同理還有捷克等國家。

可以說,觀念確實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半自動步槍的裝備,但是大蕭條造成的裝備發展滯後和WWII的突然爆發造成的準備不足,才是半自動步槍沒有普及的根本原因。

一戰和二戰中有哪些悲壯的海軍故事?

KazimierzMarisa 好多二戰,那我還是說一戰罷 1.與青島德意志海軍同生死共存亡的伊莉莎白皇后號 伊莉莎白皇后號 SMS Kaiserin Elisabeth 是奧匈海軍一級防護巡洋艦。這艘巡洋艦是為紀念奧地利皇帝弗朗茨 約瑟夫的配偶伊莉莎白皇后而命名的,1890年9月25日在奧匈帝國亞...

為什麼德國在一戰和二戰初期都選擇了閃電戰的戰略?

莉莉娜的銀騎士 二戰不好說,一戰絕對算不上。一戰德軍根據戰前擬訂並修改過的施利芬計畫,左翼在法德邊境引誘並拖住法軍的主力,同時右翼主力經比利時進入法國境內,攻占巴黎,然後迂迴合圍法軍,預計作戰時長不超過6星期。但是德軍一開始就在比利時浪費了兩周時間,一進入法國境內,則遭遇法軍第五集團軍和英國遠征軍的...

如果你穿越到了一戰和二戰前之間的某個時間點上,你會做什麼?

如果我穿越後有錢,我一定去德國的慕尼黑,找到希特拉,贊助他一大筆錢,告訴他 你畫畫很有天賦,很有想法,一定要在這條路上走下去,別放棄。 原野灰 去德國把他的演講聽個遍再記錄下來,順便討個簽名,合張影什麼的,再買上他的幾幅畫,最後在慕尼黑啤酒館起義前夕回重慶吃火鍋,種田。因為不願也不能改變歷史,倒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