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在二戰太平洋戰場日本海軍飛行員的損失會遠大於美軍?

時間 2021-05-05 21:25:21

1樓:江誠

老匪 @殺豬狂 真是日常抓著數字就開始胡編了這個失蹤數字本身倒是沒問題

加起來差不多3.2萬

問題是:

這全是靠菲律賓刷的。菲律賓跟你飛行員被擊落有一點關係?還是菲律賓的美中國人全員飛行員?

陸航自己統計的損失,太平洋地區Combat & Accident Losses總共5,224,我好奇剩下的2.5萬都是從哪來的,海軍有這麼多飛行員送嗎?

至於被高射炮刷大頭,其實很正常:美軍飛行員表示我是想空戰,你兩下就沒飛機了,難不我就幹等著?當然是掛炸彈舔地的幹活。舔多了不就有機會被打下來了嘛

2樓:

單叢飛機來看

本子飛機飛得是這麼慢,火力差,高空效能呵呵,乙個能打的都沒有

美國的地獄貓,熊貓,野驢,奶瓶這些的火力好,跑得快,高空效能優異,本子拿頭打

3樓:扶清滅洋洪秀全

推薦大家看一部電影《紫日》中國產電影良心之一,裡面日本女學生的男朋友就是日軍飛行員,簡直就是從學校里拉出來的學生當炮彈用。

4樓:大迴轉·舍爾疾走

隨著日軍海上力量的不斷削弱,美軍在戰役勝利後自然獲得了展開救援行動的機會

如中途島戰役中VT-8中隊的唯一的倖存者George H. Gay Jr.,就是在海上漂了30小時後被PBY撈起來的

他順便見證了南雲機動部隊是怎麼被SBD炸上天的

中途島之後轉入VT-11繼續作戰,並在後來成為海軍飛行教官

不過並不是所有人都像他那樣幸運,從企業、約克城起飛的SBD都經歷了長途飛行,一些飛行員不得不在耗光燃料後迫降,其中一些人被日軍俘虜,來自企業號的飛行員Frank O'Flaherty與他的戰友Bruno Gaido,在被俘後於長良號或者卷雲號上受到訊問,然後和充滿水的油桶綁在一起溺死於海中。

還有一些人則永遠的失蹤了

中途島時期的救援體系還不夠完善,美軍在逐步取得優勢以後,開始在戰場救援體系中投入更多的資源,以求盡可能讓有經驗的飛行員重新投入戰鬥。

從最早的巡邏中隊兼職撈人,到44年海軍開始逐步組建了六個全職的撈人航空隊

VH-3在二戰最後的五個月裡直接救援了183名空勤人員或者水兵,在無法降落的環境下為54人提供了掩護,直到其得到其他艦艇的援助

這些行動通常伴隨著危險,中隊多次在友軍攻擊機與戰鬥機的掩護下才得以脫離險境

六個中隊的wiki:

VH-1 (Rescue Squadron)

VH-2 (Rescue Squadron)

VH-3 (Rescue squadron)

VH-4 (Rescue Squadron)

VH-5 (Rescue Squadron)

VH-6 (Rescue Squadron)

驅逐艦與潛艇也會積極響應搜救任務,驅逐艦經常用撈起來的飛行員向其所屬航母換取冰激凌補給

有錢,有人力,節節勝利的情況下,想辦法撈人天經地義

馬鹿那種沒錢沒人不停吔屎,還要把飛行員當炮彈打出去的格式

掉海浬了還是自己想辦法游回去罷

5樓:念缺一

美國飛行員儲備量大,而且有足夠的燃油和零件提供充足訓練,並且重視飛行員生命。

日本老牌飛行員死完就只能拉毫無經驗的人去送死了。

大西瀧治郎這種更是把日本飛行員當一次性筷子用。

二戰日本坦克基本打不過美國,而且太平洋戰場很多都是小島打游擊偷襲比較合適。那日本為什麼不造火箭筒呢?

已登出 造不出來 日本曾經造過90多公釐的火箭筒,叫四式火箭筒,是仿德國88公釐火箭筒造的,但是因為發射藥不行,後來改成70公釐,然後穿甲又不行了 最後神奇的日本人造了一種神器 四式反坦克刺雷 otto 量產過,就是7cm噴進炮,1944年5月開始生產的,一直生產到45年8月15日,總共生產了354...

二戰初期美日的太平洋戰場,日本聯合艦隊數量那麼佔優的情況下是怎麼給打殘的?

菜鳥 中途島名義上是聯合艦隊全體出動,實際參加作戰的是一航艦自己,甚至在聯合艦隊司令部截獲美軍航母呼號時也沒跟一航艦通告 一航艦挨炸時主力還在600海浬以外 慕湮 首先密碼被破解,直接導致中途島慘敗,損失四艘主力航母,隨後的瓜島爭奪戰,與美軍拼消耗,反而將自己的精銳艦載機飛行員全部拼沒了 唐白 用打...

關於二戰日本海軍的鋼材問題

cemented armor is alightly superior to its American counterpart.也就是說,英中國人自己也並非完全能肯定自己的裝甲比美中國人好,只是可能而已。而至於德國裝甲,英中國人對幾塊樣本的測試結果則表明總體上自己的CA裝甲比德國KC n A裝甲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