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理解衰世文學未必衰這句話?

時間 2021-10-19 19:25:21

1樓:

從馬克思理論的角度理解

中國語言文學系教材《文學理論教程》第三章文學活動的發展部分有講到二、文學活動的發展 (部分)

這樣問題就來了: 我們如何來理解和解釋物質生產發展同文學發展的不平衡關係呢 ? 其實, 「不平衡關係」只是說明了文學發展與經濟發展關係的乙個方面, 而這一關係的另一方面則是兩者發展上的平衡關係, 就是說, 經濟的、物質生產活動的發展水平會最終制約文學發展水平, 也正因如此, 恩格斯才指出, 18、19 世紀, 「不論在法國或是在德國, 哲學和那個時代的普遍的學術繁榮一樣, 也是經濟高漲的結果。

」 在當時, 法國經濟發展不及英國, 德國經濟又不及英法兩國, 而經濟相對落後的一方在文學與哲學上卻有更大成就, 這一比較顯示出不平衡關係; 但是法、德兩國在文學與哲學上的成就又與當時各自經濟的高速發展的狀況是適應的。進一步說, 不平衡與平衡兩者共存於文學與經濟發展的關係之中, 從區域性的情況, 或者從某一歷史時期的情況看, 不平衡關係確實是存在的, 但在總體的方面看, 或者我們從相當長的歷史階段來分析, 那麼文學發展的水平就在經濟發展水平的曲線上左右擺動, 二者之間總是大致平衡的。因此, 物質生產或者說經濟基礎是文學發展中起「最終的支配作用」 的東西。

但是, 最終的支配作用的因素並不等於惟一的因素, 影響文學發展的除了經濟基礎以外, 上層建築的政治、道德、哲學、宗教等觀念以及一些涉及文學發展的制度、政策、設施也會對文學發展產生影響, 而且往往是更直接的影響。德國社會學家馬克斯·韋伯 ( Max Weber) 曾指出, 「宗教力量對民族性格的形成有著決定性的影響。」 他以此分析了資本主義率先在西歐發生的原因。

恩格斯在晚年時曾反覆強調, 經濟因素不是影響社會各方面發展的惟一決定性因素, 它只是在最終的意義上可以作為社會發展的根源性的、最基本的因素來理解。恩格斯還反省了自己以前對這一問題強調不夠, 以至可能被人曲解和誤解。從這些論述可以推斷, 在終極意義上應說是經濟因素決定了文學發展, 但在直接意義上往往是上層建築各部門的相互影響制約文學的發展, 而考察文學的具體變化更要從這一方面來認識

可以參考參考。

2樓:瞅這眾生

嘗試用唯物史觀來理解這句話。高中政治必修四講過,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衰世在這裡是社會存在,而文學則是社會意識的一種體現。社會越是存在某種難以解決的問題時,越能激發人去思考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是社會存在所決定的。

舉個例子,很多關乎民族存亡的作品,都是作者本身經歷了那個時代那個磨難,或者說是作者對歷史的一種反思。因為會想到,歷史災難從何而來,在此災難中人們經歷了什麼,以及災難之後呢。

所以有時候,知人論世確實是有一定必要的。

3樓:南橋

人往往是感傷的時候想寫東西,乙個時代亦是如此。

盛世需要華麗的藻飾,卻往往華而不實,如漢大賦。衰世,國家的控制減弱甚至崩潰,個人的思想可以自由迸發而出,因此,更容易產生優秀的甚至經典的作品。

4樓:

國家不幸詩家幸,賦到滄桑句便工,有的是特別的材料可寫。何況像魯迅這樣的文學家,還會拿文學當做醒世之具,大聲吶喊,動人心弦,也因此多創造,少因循。

怎樣理解《資本論》中這句話?

史根龍二帶王 馬克思在寫 資本論 之前,在他自己的 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 中提出過乙個 四個異化 的問題,其中包括規模化生產對人個性的磨滅。資本論 中您提到的這句就是對 異化勞動 的發展解釋,當然,他只是指 商品價值 個性方面的意義說明其實在後面一節的 拜物教 篇裡。老馬是個很有人性的傢伙,太人...

怎樣理解關於異地戀的這句話?

黃靖蓉 一般呢,異地戀成功率本就不算高,只能說相對吧。題主你這個情況吧,就是因為你在那裡完全沒有依靠,只能依靠男朋友這個人讓你不踏實吧。嗯,你想一下去他那裡除了依靠他之外你還能找到哪些讓自己快樂的因素?困難可以客服,但是要讓自己有乙個除了他之外在新環境裡的生活基礎和能力,才是你可以安定快樂的關鍵,也...

怎樣理解我要我快樂這句話?

達本 我並不快樂,我想要自己快樂。快樂多好,我為什麼不快樂。想起來林夕的詞,原來我非不快樂,只我一人未發覺 原來我快樂嗎?我並不知道。我想要快樂。多好。 嘰嘰嘰嘰 快樂想追求,又沒基礎,沒追到,還要天天故作開心,天天掛在嘴邊,與現實起衝突的時候,又毫不猶豫選擇現實。沒有絕對的快樂,快樂是短暫和值得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