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書究竟是看的什麼

時間 2021-06-03 08:49:30

1樓:小堂主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即眾生。天地之間,萬物互聯,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一草一天堂。

一行法師曾說:如果你是位詩人,你會清楚看到在這一張紙上飄著一朵雲。沒有雲,就沒有雨;沒有雨,樹無法成長;沒有樹,我們無法造紙。

如果看的更深入,可以看到太陽、砍樹的工人、做麵包的麥子、他的爸爸和媽媽。沒有這一切這一張紙無法存在。事實上,我們沒辦法指出任何一件不在這裡的東西—時間、空間、地球、雨水、土中的礦物質、Sunny、雲、河、溫度、人的心。

一切就在這一張紙中同時並存。

書就是由這樣一張張的「紙」組成的。

可以嘗試著按照以上的方法從自己感興趣的乙個點去切入,找到相關的書籍進行以點帶面、順藤摸瓜的展開,比如《萬曆十五年》就是對萬曆十五年那年發生的事情進行全面的展開,當時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科技等;也可以嘗試從書中的某個點按照上面的方法,去找相關的書籍進行展開。

以上,供參考!

2樓:彼岸為君

在沒有外力監督下,想要好好看書,或者想要從書中獲得什麼,兩個字很關鍵,樂趣。

首先,在沒有確切目的下,比如我要查資料,然後我去查詢專業書籍,這種就是帶有目的性的讀書,這種應該叫查書,從題主的內容看應該不是這種型別,那麼我們就先排除這種帶有強烈目的性的讀書方式。

不帶有目的性的讀書,準確的說應該是功利性,雖然許多人讀書一定是想從書中獲得一些確切實際的知識。但古人有一句話,厚積薄發,當你讀書讀到一定量的時候,有些變化自然而然就發生了,甚至是在你自己都不知道的情況下。

想要達到這種程度,將讀書當做是一種樂趣,像打遊戲看電影一樣的休閒樂趣。否則,有很大機率會陷入一種惡性迴圈,想要從讀書中獲得什麼,強逼著自己讀書,然後發現沒有什麼實質收穫,開始焦慮,然後放棄讀書,然後再逼著自己拿起書,發現還是沒有什麼實質收穫,再放下讀書,開始對讀書這件事情抱有疑問。這樣無限迴圈,會給人焦慮。

如果想要真的學習一樣技能,比如你說的想要寫好書評,那麼就去報乙個關於這方面的課程班,這種是最快的,有人教比你自己盲目摸索其實效率高很多。

如果只是單純想要獲取知識,那就把讀書當做樂趣,不要把它當做負擔,心中開始培養乙個觀念,讀書≠學習,讀書=樂趣=娛樂。

相信讀過高中政治書的都應該知道,量變產生質變,這句話我這樣拿來可能有些斷章取義,但是我想告訴你的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別人告訴你怎樣,遠不如你自己去感悟,將讀書當成一種樂趣,相信你一定會受益匪淺。

以上觀點,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3樓:草莽

看書,看的就是未知的事物,看一些和實際生活無關的東西,一些你這輩子都沒法經歷過的事情,無法現象出來的天馬行空,還有得到不同的人的各種見解。

4樓:何小白

看看不同時空,不同世界,不同層次的人們,都是怎麼活著。

他們是怎麼看待這個世界的,他們是怎麼認識他們身前身後的這個社會的,他們有怎樣的喜怒哀樂……我想知道這些。

我看過的書裡,有人傷情,有人落寞,有人喜樂,他們自出生起歷經的成長,憂傷,感情,挫折……我也都經歷過。我跟他們一樣,我們都是普通人,只不過他們活在文字裡,按作者的想法活著,按作者的方式思考著,他們也很忙碌。

我還想看看我到不了的遠方,有怎樣的居民,是怎樣的風情,有怎樣的自然環境,吃哪些食物……我想透過書看得更遠,了解得更多。

我知道五大洲四大洋,我知道非洲的疾苦,歐美的富足,我也知道山河湖海以不同的形態存在,我嚮往北歐的遼遠和寧謐,也嚮往日本的櫻花和古禮,知道得越多,嚮往得也越多。

我還想找找同類,像我這樣的乙個人,如我這般的思維模式,是否也有所謂同類?他們是否會把自己剖析至此,統統付諸於文字讓別人觀摩?

讀《局外人》會流淚,讀《孤獨》會心碎,置身人群中的冷漠和孤寂,竟真的不止我乙個人有。

看書……就像學習,就像觀摩,也像照鏡子。

5樓:飛鳥與魚骨集

個人建議你看書的時候看到某個地方,有什麼想法或者疑問用筆寫在書上,思考一下為什麼作者要這樣寫,他想表達什麼,然後與其他人交流,加深印象

你在思考的時候,這些東西就會轉換為你的想法融入你的腦海中千萬不要因為現在看過就忘而放棄看書

千萬不要

千萬不要

上課老師講課時究竟是看老師還是看書??

阿一 上課時,如果你的老師是照著課本念,講課本的例題,完全一模一樣的,那這個時候你就可以自己去看書,但如果老師還會講一些拓展的思路,比如說,講課本例題,老師會從不同方面來解這道題,那麼還是聽老師講比較好。 雪山 當然是眼睛看老師,耳朵聽老師,思維跟著老師,當老師讓看書得時候再看書。上課也是一種交流,...

人究竟是為了什麼而活?活著的意義究竟是什麼?

李雲峰 事物本身並沒有意義,意義是基於人類語言情感對事物構築的抽象視角理解領悟看法思想主義,這就是為什麼相同的環境和遭遇,不同人心態看法不同的原因所在,因為事物環境本身都是沒有意義的,是被賦予意義。故而,對活著的看法,每個人都不同,也即是意義皆不同。為了什麼而活指向目的,動機,很大程度這本身就是意義...

靈感究竟是什麼

時照禪學堂 人們喜歡靈感,喜歡智慧型,喜歡創作,其實這些都是每個人的自性之中本自具足的。樂樂的經歷告訴我們 只要敢於放下自我觀念,自性之靈感就會像竹筒倒豆子一樣滾滾而來。時照禪學堂 樂樂的閉關感悟 這個世界不一樣了 三 TripleLoop 可以是一首歌 可以是一陣風 可以是一本書 可以是冰鎮可樂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