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比較經典又有難度的邏輯智力題?類似海盜分金和十二個球。

時間 2021-05-06 21:25:31

1樓:Holle

一.小王和小李喜歡玩硬幣遊戲,一天他們制定了一套規則:

一共10枚硬幣;

每次可以取1,2,4枚;

誰拿最後一枚誰就輸。

可否確定誰一定會輸掉比賽?

二.有三個外表相同的蛋,有生有熟。兄弟三人經過一番觀察和分析,得出以下結論。

老大說:「我覺得第乙個蛋是生的,第三個蛋是熟的。」老二說:

「我認為第二個和第三個蛋都是熟的。」老三說:「據我分析,第乙個蛋是生的,第二個和第三個之中有一生一熟。

」結果每人都猜對一半。

由此推斷,下列一定為真的是:

三個蛋全是熟的

三個蛋全是生的

僅有第二個蛋是熟的

僅有第二個蛋是生的

四.乙個教授邏輯學的教授,有三個學生,而且三個學生均非常聰明!

一天教授給他們出了乙個題,教授在每個人腦門上貼了一張紙條並告訴他們,每個人的紙條上都寫了乙個正整數,且某兩個數的和等於第三個!(每個人可以看見另兩個數,但看不見自己的)

教授問第乙個學生:你能猜出自己的數嗎?回答:不能

問第二個,不能

第三個,不能

再問第乙個,不能

第二個,不能

第三個:我猜出來了,是144!

教授很滿意的笑了。

請問您能猜出另外兩個人的數嗎?(有多組解)

五.公司有1 000個蘋果和10個箱子,事先將1 000個蘋果分別裝入10個箱子後,問:怎樣做才能在客戶無論需要多少蘋果時,都可以整箱整箱地提供給客戶?

六.牛頓和愛因斯坦都非常喜歡蛋糕,並都有很強的邏輯分析能力。為此,他們拿兩塊相同的蛋糕,做了如下的遊戲。

牛頓將第一塊蛋糕切成了兩份,其大小或許相同,或許不同(其中乙份蛋糕的大小不限,可以無限接近於一塊蛋糕的大小)。愛因斯坦就這兩份蛋糕的大小情況將作出是先自己選擇蛋糕,還是讓牛頓先選擇的決定。如果愛因斯坦選擇自己先來,他肯定會選較大的那乙份。

當然如果愛因斯坦讓牛頓先選擇,可以想到牛頓會選擇較大的那乙份。

接下來,牛頓將第二塊蛋糕切成了兩份。如果愛因斯坦上一次選擇自己先來,這次牛頓會優先選擇,並肯定選較大的那乙份。如果愛因斯坦上次讓牛頓先選擇,則這次會輪到愛因斯坦優先選擇,他也肯定會選擇較大的那乙份。

問題是,假定這兩個人都想得到總量最多的蛋糕,則對牛頓來說如何分割蛋糕才是他的最佳策略?

七.五個海盜搶到了100顆寶石,每一顆都一樣大小和價值連城。他們決定這麼分:

抽籤決定自己的號碼(1,2,3,4,5)

首先由抽到1號的人提出分配方案,然後大家進行表決,當超過半數的人同意時,則按照他的提案進行分配,否則就將這個人殺死。

如果1號死了,再由2號提出分配方案,然後大家再進行表決,當超過半數的人同意時,則按照他的提案進行分配,否則就將這個人殺死。

以此類推

條件:這五個強盜都是極其聰明的人,都能很理智判斷得失

問題:第乙個海盜提出怎麼樣的分配方案才能使得自己的收益最大化?

2樓:樟木白

現實中的問題,要買車了,借了丈母娘10萬,借了大姨10萬,買車花了17萬,剩下三萬,還了丈母娘和大姨各一萬,等於欠錢18萬,自己手裡有一萬。可是欠錢18萬加上手裡的一萬,一共19萬,那一萬塊錢去哪了???

3樓:鼠目寸光

第一道題確實不是唯一解,我已經把全部的可能推算出來了,有兩種可能。因為題目綠在左是有兩種情況的,一種是挨著,一種不挨著。英文原文明確說了挨著,但是中文模糊了,導致了答案的不唯一。

4樓:

原題目以及答案均在matrix67的部落格,更原始的出處是為了引入序數理論的超限推理遊戲,以下僅為中文題目:

大家一定見過很多「我不知道,我也不知道,我還是不知道,我還是不知道,我知道了,我也知道了」的問題。但是,我想大家一定沒有見過下面這樣的問題。

A 、 B 兩人在主持人 C 的帶領下玩乙個遊戲。 C 向兩人宣布遊戲規則:「一會兒我會隨機產生兩個不同的形如 的數,其中 n 、 k 是正整數, r 是非負整數。

然後,我會把這兩個數分別交給你們。你們每個人都只知道自己手中的數是多少,但不知道對方手中的數是多少。你們需要猜測,誰手中的數更大一些。

」這裡,我們假設所有人的邏輯推理能力都是無限強的,並且這一點本身也成為了共識。 C 按照規則隨機產生了兩個數,把它們交給了 A 和 B ,然後問他們是否知道誰手中的數更大。於是有了這樣的一段對話。

A :我不知道。

B :我也不知道。

A :我還是不知道。

B :我也還是不知道。

C :這樣下去是沒有用的!可以告訴你們,不管你們像這樣來來回回說多少輪,你們仍然都沒法知道,誰手中的數更大一些。

A :哇,這個資訊量好像有點兒大!不過,即使知道了這一點,我還是不知道誰手中的數更大。

B :我也還是不知道。

A :我繼續不知道。

B :我也繼續不知道。

C :還是套用剛才的話,不管你們像這樣繼續說多少輪,你們仍然沒法知道誰手中的數更大。

A :哦……不過,我還是不知道誰手中的數更大。

B :而且我也還是不知道。我們究竟什麼時候才能知道呢?

C :事實上啊,如果我們三個就像這樣繼續重複剛才的一切——你們倆互相說一堆不知道,我告訴你們這樣永遠沒用,然後你們繼續互說不知道,我繼續說這不管用——那麼不管這一切重複多少次,你們仍然不知道誰手中的數更大!

A :哇,這次的資訊量就真的大了。只可惜,我還是不知道誰的數更大一些。

B :我也還是不知道。

A :是嗎?好,那我現在終於知道誰的數更大了。

B :這樣的話,那我也知道了。而且,我還知道我們倆手中的數具體是多少了。

A :那我也知道了。

那麼 , C 究竟把哪兩個數給了 A 和 B ?

5樓:鹽選推薦

有這樣乙個笑話,說是甲乙兩個人一起吃餅,而且都想比對方多吃。

桌子上一共有兩大一小三張餅,甲先拿,他伸手就拿了一張大餅開始吃。乙想了一下,卻拿了那張小餅。

不一會,乙就把小餅給吃完了。他對剛剛吃了一半大餅的甲微微一笑,伸手把剩下的那張大餅拿了過來,慢條斯理地吃了起來。

這個故事雖然簡單,但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在實踐上,都不失為乙個能展示倒後推理的典型案例。在第一輪開始取餅吃餅的時候,其實就應該預見到怎樣才能使自己成為下一輪的先行者。

在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拍攝的真人騷節目《倖存者:泰國第五季》中,有乙個類似的故事。

這一季的拍攝場地設在泰國乙個叫達魯島的地方,是首次由選手組織部落的賽季。兩名最老的選手 Jake 與 Jan 選出自己的隊員,組成兩個名為 Sook Jai 和 Chuay Gahn 的部落。在這一季中,設定了這樣乙個考驗雙方推理能力的遊戲。

在兩個部落之間的地面插著 21 面旗,要求兩個部落輪流移走這些旗。每個部落在輪到自己時,可以選擇移走 1 面、2 面或 3 面旗,不允許不移或者移走超過 3 面。拿走最後 1 面旗的一組獲勝,無論這面旗是最後 1 面,還是 2 面或 3 面旗中的一面。

輸了的一組,必須淘汰掉自己的乙個組員作為代價。

這種預見是明智的,因為如果對手面對 4 面旗時,只能移去 1 面、2 面或者 3 面旗,這樣,己方在最後一輪只要相應地分別移走剩下的 3 面、2 面或 1 面旗,就可以取勝。事實上,Chuay Gahn 就是這樣做的,在倒數第二輪中面對 6 面旗時,拿走了 2 面。

不過,同樣在這一輪,就在 Sook Jai 從剩下的 9 面旗中拿走 3 面返回後,他們中的乙個成員斯伊·安也十分敏銳地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如果 Chuay Gahn 現在取走 2 面旗,我們就糟了。」

但是為時已晚。Sook Jai 本來應該醒悟得更早一些:怎樣才能在下一輪時給對方留下 4 面旗呢?

方法是在前一輪中給對方留下 8 面旗!當對方在 8 面旗中取走 3 面、2 面或 1 麵時,接下來輪到你時,你再相應地取走 3 面、2 面或 1 面,按計畫給對方留下 4 面旗。也就是說,只要 Sook Jai 在剩下 9 面旗時取走 1 面,就可以扭轉敗局。

但是,Sook Jai 在前一輪面臨 9 面旗,實際上是 Chuay Gahn 部落的失誤造成的:他們在前一輪中從剩下的 11 面旗中取走了 2 面。Chuay Gahn 部落本來可以再倒後一步,在面對 11 面旗時取走 3 面,留給 Sook Jai 部落 8 面。

這樣,才會使 Sook Jai 走上必輸無疑的道路。

同樣,類似的推理可以再倒後一步:為了給對手留下 8 面旗,你必須在前一輪給對方留下 12 面旗;要達到這個目的,你還必須在前一輪的前一輪給對方留下 16 面旗,在前一輪的前一輪的前一輪給對方留下 20 面旗。

所以,Sook Jai 在遊戲開始時,應該利用先手的機會,只取走 1 面旗。這樣的話,它就可以在接下來每輪給 Chuay Gahn 分別留下 20 面、16 面……4 面旗,確保成為最後的贏家。

但是在遊戲中,首先行動的 Sook Jai 一開始拿走了 2 面旗,還剩下 19 面。從倒後推理的角度來說,這是錯誤的。如果對手 Chuay Gahn 部落中有乙個策略高手,就可以反過來讓 Sook Jai 必輸無疑:

在面對 19 面旗時取走 3 面,給 Sook Jai 留下 16 面旗,也就踏上了必勝之路。

但是很遺憾,Chuay Gahn 缺乏這樣的策略高手。

無論是吃餅還是移旗的遊戲,都告訴我們:即使是乙個非常簡單的博弈,也是需要時間和經驗的。我們一旦學會倒後推理,很多看上去讓人眼花繚亂的對局,都有著一種必然的輸贏邏輯在裡面。

而且,即便是開始幾輪犯了錯誤,我們也可以利用對手的錯誤,重新確立自己的優勢。

6樓:鹽選推薦

乙個數學系的朋友跟我講過這麼乙個笑話,說數學系一共三個班,某天系裡上大課時,偶然聽見兩個人對話,其中乙個人問:「請問你是 3 班的嗎?」另乙個人說:

「哦,原來你是 2 班的啊!」這讓我立即想起我在 http://

spikedmath.com

上看到的乙個笑話。三個邏輯學家走進一家酒吧。侍者問:

「你們都要啤酒嗎?」第乙個人說:「我不知道。

」第二個人說:「我也不知道。」第三個人說:

「是的,我們都要啤酒。」還有乙個類似的笑話,說的是數學系的圖書館裡上演的一幕。一位男生鼓起勇氣走向一位女生,然後字正腔圓地說:

「這位女同學,問你個問題啊:如果我約你出來的話,你的回答和這個問題本身的回答會是一樣的嗎?」

你都看明白了嗎?

1. 桌面上放有四張紙牌,每張牌都有正反兩面,一面寫著乙個字母,一面寫著乙個數字。現在,你所看到的這四張牌上面分別寫著 D、K、3、7。

為了驗證「如果一張牌的其中一面寫著字母 D,那麼它的另一面一定寫著數字 3」,你應該把哪兩張牌翻過來?

心理學家 Peter Wason 的實驗表明,絕大多數人會選擇把 D 和 3 翻過來。然而,正確的答案應該是把 D 和 7 翻過來。試想,如果把數字 3 翻過來,即使背面不是字母 D,又能怎樣呢?

這並不會對「D 的背面一定是 3」構成任何威脅。但是,如果把數字 7 翻過來,背面偏偏寫著字母 D,這不就推翻「D 的背面一定是 3」了嗎?所以,為了完成驗證,我們應該把 D 翻過來,以確定它的另一面是 3,另外再把 7 翻過來,以確定它的另一面不是 D。

在數學中,我們通常把「若非 Q,則非 P」叫做「若 P,則 Q」的「逆否命題」( contrapositive )。也就是說,把乙個命題的條件和結論顛倒一下,然後分別變成其否定形式,新的命題就叫做是原命題的逆否命題。例如,「如果排隊買票的人很多,那麼電影一定很好看」的逆否命題就是「如果電影不好看,那麼排隊買票的人就不多」。

稍作思考你便會發現:原命題和逆否命題一定是等價的。知道這一點,也能幫助我們解決 Wason 的 DK37 問題。

「如果這一面是字母 D,那麼另一面一定是數字 3」,它的逆否命題就是「如果這一面不是數字 3,那麼另一面一定不是字母 D」。單看原命題,我們顯然應該翻開字母 D。為了斷定還應該翻開哪一張牌,我們考察它的逆否命題,於是很容易確定出,接下來應該翻開的是數字 7。

2. 有一天,我走在去理髮店的路上。理髮店裡有 A、B、C 三位理髮師,但他們並不總是待在理髮店裡。

另外,理髮師 A 是乙個出了名的膽小鬼,沒有 B 陪著的話 A 從不離開理髮店。我遠遠地看見理髮店還開著,說明裡面至少有一位理髮師。

我最喜歡理髮師 C 的手藝,因而我希望此時 C 在理髮店裡。根據已知的條件和目前的觀察,我非常滿意地得出這麼乙個結論:C 必然在理髮店內。

我的推理過程是這樣的:

有哪些非常有難度或危險性的賽事?

ProjecTIED 個人覺得把高難度 危險性賽道分為幾類分別表述,再針對某一類賽道挑出幾個典型例子會比較全面。題主提到的曼島TT賽道和紐北就不再說了。1.傳統場地賽道 一般來說,場地賽道都傾向於具備平坦寬闊的路面和巨大的緩衝區,所以高難度 危險賽道基本只能在建造時規範不那麼全面的老賽道裡找。法國,...

經典的邏輯學課本有哪些推薦?

舒端端 推薦一本數學不好的人用的。我上大學時候的教材是 Paul Tomassi 的 Logic。不是名教材,但是優點在於講的很細,掰開揉碎了講的那種感覺。後來我又對比了一些邏輯學教材,比如 Colin Howson 的 Logic with Trees,就發現後者只用了前者十分之一的篇幅就把前者的...

有哪些邏輯比較繞的問題?

嘟嘟 愛因斯坦出的測試題,據說世界98 的人答不出!來看看這道愛因斯坦出的測試題,他說世界上有98 的人回答不出,看看你是否屬於另外的2 誰養魚?1。在一條街上,有5座房子,噴了5種顏色。2。每個房子裡住著不同國籍的人。3。每個人喝著不同的飲料,抽不同品牌的香菸,養不同的寵物。問題是 誰養魚?1 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