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差的關鍵原因是缺乏抽象思維還是邏輯性弱?

時間 2021-05-06 16:12:57

1樓:鹽選成長計畫

要在理科學習上通透,需要整體思維能力的出色。

上述思維能力,相互影響,構成了我們思維體系。

我們的人生,有三件事情:

感受世界

理解世界

改變世界

對這三件事情,對應著三種型別的思維能力:

感受世界 => 形象思維(關注經驗、直覺、感受,注重建立經驗、形象化的意識和能力,產生聽覺、視覺、觸覺、動感等)

理解世界 => 抽象思維(從形象層面公升級,產生抽象概念、模型,理解形象背後的抽象規律)

改變世界 => 創新思維(打破常規、創造出新事物、新觀念、新科技)

這三種型別的思維能力,闡述了能力問題。然而,為什麼人們要去感受、去理解、去改變?

這就涉及到動機問題。

人的內在驅動力,跟主動思維的關係密切。強烈的好奇心、探索欲、追求卓越的精神、高度責任感,這些往往都是高度主動心態的產物。

沒有高度主動的思維,那麼就容易停留於表面,被動的接受現狀、服從安排。比如老師叫做什麼就做什麼,不會就死記硬背,缺乏深入學習、思考的動機。

我們看學習頂尖的人,往往他們主動性強,不是因為「老師、爸媽讓我學習」,而是自己就想要學習愛學習。

他們也有自己的學習思路、打法、規劃,不會盲目遵循老師、學校的安排。

他們不滿足於答案,而是會提出各種問題、去探索研究。

這些,都是高度主動性的體現。

三個層次的抽象思維

在抽象思維的範疇,又有三種思維:

邏輯思維(一元思維)

辯證思維(二元思維)

整體思維(多元思維)

乙個常見的誤區是,把「邏輯思維」等同於「抽象思維」。

真正頂尖的抽象思考、把握本質的能力,是需要上述三者的共同作用。

我見到一些頂尖高校的同學,他們都是經過嚴格的篩選進入一流學校的,邏輯思考能力不錯。但是缺乏大局觀,容易鑽牛角尖。

單從他們的那個邏輯鏈條看吧,未必有問題,推理鏈條嚴謹;但整體思維欠缺,難以把握整體形勢,最後還是搞不定。

這背後是整體思維、辯證思維的缺失。

形象思維不過關,是理科學習的普遍瓶頸

形象思維能力,包含兩部分內容:

意識層面:關注重視生動、具體、直觀(形象化)的經驗和感受

能力層面:善於捕捉、獲取、創造生動直觀具體(形象化)的經驗和感受

乙個普遍的迷思是,大多數人認為,中學數理化成績不佳,是邏輯思維差,因此導致理解水平不夠。

其實中學數理化,從高考的角度來看,對學生邏輯思考能力的要求並不高。

例如數學 135 水平,需要的邏輯能力,是大多數同學經過基本訓練,沒有特殊難度就足夠的。

中學理科學不好,首先遇到的瓶頸不是邏輯思維,而是形象思維。

作為自然界的高等級兵種,人類這種生物進化出來了獨特的功能:大腦。而基於大腦,我們又產生了特殊的能力:

創造和理解各種抽象語言。例如文字、數學公式,都是從現實中抽象出來的語言。

抽象思維,是大腦的功能。

然而,要讓抽象思維工作,我們往往還需要具體的體驗、感受,而這就需要依靠生物的原始功能:視覺、觸覺、味覺等。

在理解世界之前,我們先要感受世界。

理解能力跟抽象思維密切相關,而感受能力則跟形象思維密切相關。

數學常常是學渣的噩夢,其中乙個原因就是數學本身是高度抽象的,我們看到各種公式符號,也許連基本的意思都沒搞懂,更別說他們背後的意義,與現實的關聯。

所以在大腦中,沒有與這些抽象語言對應的基本體驗,也就談不上理解和掌控。甚至反過來,久而久之就產生恐懼感。

而形象思維水平高的人,會主動的尋求建立形象化。

本書前面談到,上個世紀,有位全國特級教師馬芯蘭,她在小學數學教育方面卓有成效,經驗總結為了「馬芯蘭教學法」。她的實踐中,就包含強烈的形象思維。

舉個例子,今天我們對 111 這個數字中,三個 1 所代表的不同含義,已經很清楚了。但是想想你作為乙個幾歲的小朋友,在最開始接觸到數學進製計數法是,會很容易搞清楚十位上的 1 還是個位上的 1 有什麼區別嗎?

為了幫助學生建立直觀的概念,馬芯蘭設計了一些滾筒,把它們排成一行。最右邊的代表個位,然後是十位、百位…

然後用小棍子代表 1,放到個位筒裡。當有 10 個棍子的時候,就把它們困成一扎,放到十位筒裡。這樣一來,就直觀表示了十位筒的「1」和個位上的「1」的差別。

讓學生對於進製有了直觀的認識,從而在符號語言與具體感覺上,建立起了橋梁。

而其實只要對進製的理解突破,小學前三年級,基本上也就是一路平川了。

有個基本的數學思維叫數形結合,背後也蘊含著形象思維的理念。

所以「數形結合」,在學習數學中是一條基本的指導原則。它其實就是形象化思維,在數學學習科目中具體應用。

對於形象思維能力出色的人,他們遇到抽象概念,本能就會去建立直觀經驗、感覺聯絡。

但大多數人並沒有這種形象思維的基本意識,所以他們會接受概念和感官脫節的狀況,生硬的記憶套用,而不去尋求解決形象體驗、直覺問題。

巧婦難為無公尺之炊,缺乏形象直觀的經驗、感覺作為基礎,你的抽象思考引擎是開動不起來的。

再比如物理,很多時候同學其實卡在乙個地方,就是難以把文字描述,轉化乙個頭腦中可以理解的生動場景,例如物體運動的具體情境。

在中學學習中,我們也可以經常看到,一些日常生活中被認為是頭腦聰明、思考敏捷的同學,也卡在數理科目上。

往往他們形象化這一步就沒過去。

案例:高形象思維水平的對話

2樓:劉通

關鍵原因是坐不住凳子。耐心的把問題一點一點看懂。看的時候一直在走神。肯定是學不好的。

學不明白其實問題是基礎不夠。沒有耐心的人是學不好數學的。

3樓:未命名

不請自來。初等數學範圍內應該是邏輯性弱(高中及以前)。高等數學之後應該是缺乏抽象思維(大學開始)。來自乙個中學數學好,一上大學看到極限微積分就蒙了的人。

4樓:fmer

這個問題要看同學所在的學段,比如說,對於小學同學,實際上對於抽象思維和邏輯性要求都不是很高,比較重要的還是同學的執行能力,而到了初中,那麼就需要更多的抽象思維和邏輯性,所以是層層遞進的,到了高中的話,努力是乙個層面,還需要更多的是能力了,所以抽象思維和邏輯性就更加重要了,所以越高年級的數學差,越有可能是能力不足,並且勤奮度不夠造成的。

5樓:prokaryote

小學、中學的數學,是先變成抽象定義,再使用邏輯計算。

但別著急,通過訓練可以改善的。類似於想做一條裙子,先要在腦袋裡對裙子有個抽象的效果圖。

6樓:冰笛

數學差的關鍵原因,確實是缺乏主動思考,不光是數學,所有理工類的學科也都是如此,也不是他們不想主動思考,而是他們做不到。落下的想要都再補起來會很難,單靠自己等同於自學。好學生尚且自學能力不足,更何況是差等生,而且他們也不知道要補的知識點都有哪些。

看看日常學習,我們經常會遇到這種情況,學生自己做題不會,但老師一講就懂。這是因為老師不論講課還是講題,都是圍繞知識點來講,出題時也不會出原題,會從他們的知識『線』上『摘』取乙個相近的點來出。如果學生只是學會了之前講的那道例題(即只掌握了之前的那個『點』,僅僅建立了那道例題的處理邏輯)。

那麼當遇到新問題時,接收到的資訊並不能與所掌握的任何乙個處理邏輯的觸發條件做很好的匹配,就會導致後續無法處理的結果。考試結束後即便是聽懂老師講解,也僅僅是又增加了乙個新的例題的處理邏輯而已,並不一定會對將來解題有多大幫助。而且經過一段時間後,這些孤立的處理邏輯得不到有效啟用,也會慢慢地解體遺忘掉,最終就是辛辛苦苦地學了半天、記了半天,到頭來還是不會。

正確的學習方法是,在學習時候應該盡量地發散思維,由點及線、由線及面。不光是要學會例題的處理邏輯,還要將這個處理邏輯(知識點)擴充套件開來,要清楚它的使用範圍或上下邊界,還要盡可能的與其他知識點進行邊界對接與融合,只有這樣才能夠建成知識『線』和知識『面』。用線或面來承接問題,至少要比散點更有把握接的住。

另外,還要盡可能的將知識點與知識點之間的共性特徵抽象出來形成新的處理邏輯(新的認知),這種基於共性特徵建立起來的處理邏輯是一種歸納總結的成果,也是一種抽象邏輯的形成過程。這樣就可以對於適用範圍內的資訊,實現多層次多角度的並行處理,一方面可以提供更加高效快捷的處理速度,另一方面還可以實現層次間的交叉驗證。

圍繞知識點做橫向、縱向擴充套件,就會形成縱橫交錯的、複雜的網路處理結構。其中任何乙個知識點的觸發,都可能會蔓延到整個網路聯想到其他知識點,從而完成一次對整體網路的強化。在用進廢退的原則下,相關聯的知識點越多,整體被啟用強化的概率就會越高,就越容易形成穩固的長期記憶。

另外,不論是機械思維還是抽象思維,都具有邏輯性,也都很重要,是相輔相成的關係。聰明以機械思維為主(或稱為感性思維),智慧型以抽象思維為主(或稱為理性思維)。前者體現的是反應速度,後者體現的是合理性。

多學+多做可以變得更聰明,多想+多做可以變得更智慧型。其中多學,是為了擴大規模;多想,是為了增加關聯複雜度;而多做則是為了修正這兩者的正確性。

所以,數學學的不好,缺乏抽象思維是種結果而不是原因,而邏輯只說對錯有無,不講強弱。

7樓:「已登出」

缺乏神聖理性的陽性面,就是傳說中的'純粹理性'。還有一種陰性面叫做'實際理性',紅樓夢裡『人情世故皆學問』的那種概念。賈母肯定不能理解康德和微積分,但你說她缺乏抽象思維和邏輯性那是很不合適的,因為成熟理性的女性哪怕目不識丁都可以合理運用抽象思維和邏輯分析去做到『善解人意』『通曉人情『等等。

另外,如果是九年制義務教育的數學,那是缺乏訓練OTZ...

8樓:暱稱

如果努力就能考高分,那不是都去清華北大了嗎?凡是都要講方法,數學更是如此,沒有人給你梳理總結題型,沒有好的解題方法,刷一萬道題都沒用,浪費時間。

9樓:童蒙

數學學渣一枚,從越來越水的經歷觀察我是

遇到具體的不肯抽出共性進行聯想遷移推廣,

遇到抽象的不肯動手操作小例子來輔助理解,

手懶腦淫和學點東西就裝×而導致眼高手低吧

10樓:季雨

我的問題.....不知道有沒有人有共鳴,是近些年才發現的——工作記憶差

什麼是工作記憶?就是介於長期記憶和瞬時記憶之間的短期記憶。當我研究乙個複雜的題目時,心中初步有了乙個邏輯鏈,可是當思考某個節點的問題就會瞬間忘記剛才想到了哪,或者一下子弄錯最後滿盤皆錯。

這個問題困擾著我,我可以給人講題講會但是自己總是因為種種原因出錯。

不知道有沒有解決的好方法

人們缺乏思考的原因是什麼

張Wy 在我看來,缺乏思考的核心是缺乏危機意識。缺乏危機意識又可以分成兩部分,第一部分是危機 外 第二部分是意識 內 先看第一部分外因。外因無非就是你這個人成長的環境 經歷的事情。如果你從小成長環境優渥 又沒有經歷生活中的大起大落,那除非有高人指點,你是很難有愛思考的能力的。以答主為例。我從小到大都...

婆媳矛盾最關鍵最本質的原因是什麼?

晴初 moment 有人說婆媳矛盾的核心是婆婆總認為兒媳沒有吃過自己當年吃過的苦。不,究竟根本還是利益。她能給你多少,和你親媽能給你多少,和你想要多少,和她認為你能配得起多少,這幾個預期能不能達到某一種平衡。剛結婚的時候,因為天真和敏感,不僅在婆家放不開,也一直過度解讀家人的語言和對待,衍生出來的感...

摩爾莊園受到小朋友歡迎的關鍵原因是什麼?

醒人說夢 在小學的時候摩爾莊園啊 賽爾號 小花仙什麼的是當時的一種一種風潮。這些當時我也都註冊了賬號,但唯一玩下去的只有摩爾莊園,摩爾莊園帶給我的是一種溫暖安心的氛圍,自己的小屋,自己的拉姆,從事不同的工作完成不同的任務,有農場,遊樂場還有各種各樣的小遊戲。印象最深的是過年那段時間,那個時候莊園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