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文系的學生普遍認為語言學比文學難學?

時間 2021-05-06 13:17:01

1樓:王泓硯

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不同的家長就有不同的理念和方法,一種是情緒型管理,只會哄騙逼嚇,勝則誇敗則罵;另一種是問題型管理,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勝不驕敗不餒。文學就是前一種家長,而語言學就是後一種家長,要有反人性的能力。

2樓:專銘

我是因為聲韻。。。古代的那些我暈菜了。

還有國際音標和漢語韻母……

學倒是也能學,,不過

比起純粹的語言學理論,文學雖然也有文學理論但是有趣的語用——文字細讀還是更多更好玩些叭。

3樓:我喜歡窗外那棵樹

現代漢語很好學,近現代的語言也非常好研究。但是古代音韻學難得要命,主要就是因為沒基礎,以前從來沒接觸過上古音中古音,太難學了,就跟幼兒園小朋友剛開始學拼音一樣難!

4樓:volcano

中文系不請自來。

就我個人而言,應該是因為不喜歡。

我們語言學的老師講課特別好,我上課聽得津津有味,感覺被啟發了一些從未想過的思維死角,每次上語言學概論的課都很開心(也很累哈哈哈)。

但是!但是!下課了只要不看筆記就啥也沒記住,看了筆記也不知道記的都是啥,我們老師還是那種不依賴PPT讓我們專心聽講的。

再說考試,關於語言學概論考試的填空選擇題重點:散見於全書每一處細節(老師原話)。

雖然老師基本把題目都給我們說了,大題重點也都畫了,可是,笑死,根本記不住。

相比於文學理論的考試(基本就是名詞解釋和主觀題),考試的時候寫到手抽筋,語言學簡直太難背了。他是那種,可以理解,但難以用語言描述的玄妙。

我文學理論和語言學概論這兩門課的成績相差十九分,就有這麼離譜。

5樓:

一幫子懷著風花雪月理想的文科生來到了中文系,當然,其中也夾雜著屈指可數的理科生。

現在,他們開啟了現代漢語教材。

面對音標:

理科生:這不就是當年化學生物的邏輯嗎,還簡單了不少文科生:我是來學文學的,這都是些啥玩意兒

所以,語言學很難。

6樓:未啜

「語言學是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的橋梁。」所以既要邏輯性的體系構建,也需要文學的語料滋養。也許是較文學抽象一些,但是深入研究也很有趣呢,不一定難學,因人而異。

7樓:劉路倩

個人見解

從文科的角度

文學是文字的本身意義或者是說文字的指代意義突出的是內容研究更多的是時代背景下的社會現象等等

8樓:殷狸

如果高中是理科生的話,真的不會覺得語言學難……因為語言學是有標準答案、可以刷題的科學學科,反而是文學這種沒有標準答案也不能刷題的科目……真的會讓理科生很頭疼……

9樓:Minor Tone

雖然不是中文系的…但好歹文學和語言學都是我們專業的主幹課程…勉強也能答

其實也並不是很多人覺得文學比語言學簡單,一部分人對這兩方面沒啥偏好,一些人覺得語言學簡單,我自己倒是屬於覺得文學簡單的

我覺得我一同學的評價很對「語言學是屬於勤能補拙的,但文學不是,文學要是某部分學不會就是真學不會」

其實語言學給人的感覺倒不是難,而是煩,記記背背的很多很瑣碎(比如同樣是背,我覺得背國際音標就要比背文學史更讓人難受,當然有人會覺得相反)

所以對這兩門課難度的評價可能和每個人的思維方式和從小到大的學習習慣有關係,至於學院裡的大佬很多會覺得語言學簡單,因為語言學下夠功夫更容易穩定地拿高分,而文學有時候打分就很玄學了,想要拿高分真的是要在相關的課程上遠高於同學才能穩

10樓:星河

還好吧語言學是看起來很難,但把整本書都背了,例子啥的,名詞解釋都背了考試就不難了

現在我所有專業課,語言類的課程均分最高,目前考了三門,最低的89但是文學我是真的不行,先是書太多了,讀不完。一些作家想要表達的我真的理解不呀

唉就很離譜

11樓:乳酸菌

1.不知道題幹中的「普遍」是否有資料支撐,樣本範圍怎樣。

2.反對「因為語言學是理科」這樣的答案,語言學是不是理科需要商榷,「中文系學生」也不一定是缺乏學好「理科」需要具備的思維的學生,高中選文理、大學選專業時,個人所長、興趣、未來的職業期許、師資分配還有各種很細小的事都在考慮範圍內。

3.支援和老師的水平有關的說法。只作為個例,個人感覺在本科生階段(a.

在「中文系學生」「普遍」和將文學與語言學比較的前提下判斷是在談本科生階段b.個人也只有作為本科生的經驗)語言學比文學好學很多,因為語言學相關課程需要本科生掌握的知識範圍是基本確定的,上課講多少理解多少就ok(不理解還是和老師水平或者自己的態度、方法相關),實在不理解就啃啃教材,理論性的判斷一時可能要多想一下,不過一般會給例子的嘛;文學類的課就需要幾乎無邊際的自主閱讀了,而且老師上課輸出的和經過自己腦子的可能不是乙個東西hhh(視域融合)學到了什麼學到什麼程度可能性就趨近無數了hhh

12樓:行端兒

中文系大三,我愛語言學!!我覺得文學看不懂(_)其實我認為很簡單,不用想那麼多。本科階段的話,對於大部分學校和學生來說,文學類背一背,考場上編一編就過了,甚至分數也不會太低。

但語言學不行。語言學課本敘述偏枯燥,而且理解不了就不會做題,必須思考,所以大部分人會感覺語言學難。

本科學生最直觀的評價標準,不就是考試好不好過麼。

最後,我愛語言學!!!語言學相當有意思呀!

13樓:

認真嗎……?之前方向偏語言學,現在方向偏文學(雖然都是跨學科研究而不是純語言學和純文學

我的感覺是文學比語言學難多了……靠天賦,情感,感知力這種很難通過努力得到的東西

14樓:邈邈

和老師有很大關係!

我大一的現代漢語老師是985碩士,但是我們是他教的第一屆學生,我們就是試驗品 ,可想而知我們學的怎麼樣,我上大三了這個老師考上博士走了 ,有一說一,老師還是很厲害的,就是教學經驗不足。

大三有一門課是口才課,給我們上課的是教了十幾年現漢的老師,我們給她反應口才課沒意思也學不到啥,老師就在課上給我們講現漢的知識,講的是真好,反正我是學到了很多。

15樓:

這麼說吧,如果漢語言文學變成了單純的語言學專業,我是不會選這個專業的,相應的,我當初是因為覺得這個專業是搞文學的才選這個專業。

16樓:

我讀中文的時候,古代文學拜家學所賜,學得不錯。

語言學就不成了,相對較弱,也確實沒啥興趣。

當然了,古代漢語我小學時學的,可到了大學也學的也半通不通。

後來我讀了歷史,又接觸了分析哲學之後,再看現代漢語真是太舒服的事了。

而且,古代漢語想要學好的前提是現代漢語語法,我終於知道我讀本科時薄弱的環節差在沒有把各門學科當成乙個整體去系統學習了。

17樓:

我就是例外吧……我一直覺得語言學比文學簡單多了,不過先說好這是針對我個人能力說的,我個人學語言學比學文學輕鬆一點。

我對文學作品的直覺其實非常準,尤其是情緒、態度、氣氛這些感性的方面。但這遠遠不夠,不上公升到理論就稱不上研究,但偏偏文學理論我學得一塌糊塗,寫文學批評也是搜腸刮肚寫不出來。相比之下語言學的理論是清晰的明確的,也更容易把握。

所以雖然也很喜歡文學,上公升不到理論層面,我也只能當普通讀者了。

說實在的,誰要是覺得文學簡單,那無非是因為他還沒真正接觸「文學」。文學不只是讀作品,從閱讀到批評,這個轉變是很困難的。停留在閱讀的層面,以為所謂文學不過如此,當然覺得簡單了。

而且文學,尤其是經典文學,是常做常新的,你研究的物件可能早就作古,但從某種意義上講他會貫穿你整個成長軌跡,二十歲讀,四十歲再讀,作品還是那個作品,你的心境已經幾經更易。這是很厚重很豐富的經歷,不要輕易說文學很簡單、沒什麼。

所以說學不同學科氣質真的會不一樣的,之前在中文系的時候,感覺教先秦文學和明清文學的老師都有點微妙的區別,氣質上會越來越靠近他們的研究物件,而搞文學理論的氣質上就比較靠近哲學。就是語言學人,做本體研究和上古漢語、文字學的,和對外漢語這種應用學科的氣質又不一樣。

最近來到了交叉學科,這就更有趣了,開學術會議的時候,嘉賓往那一站你大概就能知道他是學什麼專業出身的。去年開始做臨床,也接觸了很多循證研究。說實在的這種研究也很理性很講邏輯,但跟語言學的思路又不相同。

語言學可以假設「這裡有乙個句法範疇,只是它沒有實際的語音形式」,只要這種假設能解釋句法問題就可以,但醫學是很難接受這種假設的,實證實證,不「實」不能證。每次跟學醫的人說語言學,都會說到對方打斷我說「我聽不懂,你就告訴我該怎麼辦吧」。看見各個學科的不同真是很有意思的經歷,沒必要非要分個高下難易,去看去體驗去選擇,這樣而已。

18樓:公尺廬

光是分辨「能指」與「所指」,就讓我頭疼。

再比如說語音的學習。

先學口腔結構

辨母音子音

辨長母音、短母音,鼻化母音和口母音、捲舌母音和不捲舌母音,舌面母音、舌尖母音。

舌尖、前、高、不圓唇母音,舌尖、前、高、圓唇母音,舌尖、後、高、不圓唇母音,舌尖、後、高、圓唇母音。

辨子音的雙唇音(上唇—下唇),唇齒音(上齒—下唇)。

舌尖音的齒間音(舌尖—上下齒間)、舌尖前音(舌尖—上齒背)、舌尖中音(舌尖—上齒齦)、舌尖後音(舌尖—硬顎前部)。

舌葉音(舌葉—上齒齦),舌面音的舌面前音(舌面前部—硬顎前部),舌面中音(舌面中部—硬顎後部),舌面後音,(舌面後部—軟顎),喉音(喉下部—聲門)。

按阻礙方式分辨塞音、擦音、塞擦音、邊音、邊擦音、顫音、閃音、通音。

這,還只是語音這一門,還有詞彙、語法等等。

難不難先不說,總覺得好-麻-煩。

19樓:G odblessyou

20樓:「已登出」

因為真的很難很難。不僅難,還極其枯燥。文學作品最起碼還有些趣味性。

首先,現代漢語掛科的人數遠高於其他學科,國際音標就能虐得你體無完膚,學完不能跟小學學過的拼音弄混。其次不僅要學現代,還需要學古代,得學音韻等等的知識弄清楚古詩怎麼押韻,很多字的古音和現代音是不一樣的,把這部分的知識學完,勉強完成作業——作一首古詩交上去,順便能收到老師的一聲嘆息。最後,還有語言學概要,語言學發展的大脈絡等你。

相比文學,語言學就是作死的背,文學可以理解發表自己不同的觀點想法,語言學全是大佬們研究多年的理論成果,根本沒你啥事兒,為了期末,背就完事兒了(╥﹏╥)

21樓:

如果是學文科的同胞,那麼請把語言學理解成我物理、化學、生物和高數這樣的理科。語言學是純學理性的分析,是真的叫做研究。

文學是社會科學。王富仁、錢理群幾位先生強調的是,要讓文學和你的生命關聯。其實,錢穀融先生提出的「文學是人學」的觀點,就回答了這個問題了吧。

所以文學不能叫純粹的研究,而是生命的探尋與找尋,是對被權力遮蔽的現實的發現,是透過作品體味每乙個人物和作者的人生感受一段段的生命旅程。而文學裡的文藝學應該叫「文學學」,這偏重於工具,尤其是形式主義與結構主義這樣的理論,和語言學日趨靠攏。文學是研究,更重要的是體味,即海派學者強調的感性優先。

有一門學科叫「文學語言學」,其實是中國語言文學內部的學科「交叉」。諸多學者其實一門門道都沒有研究透徹就開始開拓學科疆域,意圖成為所謂的領軍者,其實是滑稽的行為。這也是學術界的現象吧。

難與易其實並不重要,「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

你為什麼要選擇中文系

春天來了嗎 學習文學,起初是熱愛,後來便是論陷了,並在大學選擇了中文系,走上了更為系統學習文學的道路。關於文學之用我同意早期周氏兄弟的看法,文學只有一種無用之用,它可以 立人 可以啟迪蒙昧,使人覺醒。但它真的沒法變成飛機大炮,更換不成真金自銀,而且如果有一天真的能換成錢了,它也就不是文學,而是其它什...

為什麼中文系的老師不推薦學生讀劉心武解讀版的《紅樓夢》?

劉心武另闢蹊徑,從考據學的角度挖掘紅樓夢。然而這個角度未必適合外行青年閱讀。秦可卿的身世幾何對普羅大眾的意義很有限。個人愚見 白先勇先生的解讀角度比較容易引發共鳴。他從 人性 儒釋道 君臣 的角度挖掘紅樓夢到底想表達什麼 不要槓,個人愚見而已 我覺得可以看,但是不要盡信,有自己的思考和分辨能力最好。...

中文系的學生在大學應該做些什麼?

Dream07790 首先是要多多讀一些中外的經典,特別是有些可能枯燥的經典,也許你看不懂,沒關係,留個印象,對你不會有壞處 其次,要參加一些社會實踐活動,因為大學之後就是社會,實踐活動能夠讓你積累一些經驗,對以後找工作,豐富自己的簡歷有很大的作用。在大學裡,證書是很重要的,四六級,計算機證,專業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