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做錯了事,怎樣懲罰最有效?

時間 2021-05-31 21:55:51

1樓:莫艾

啥叫做錯事?!

每個人接受標準不一樣。你自己看著辦吧,只是每次都要想想是不是真的需要介意或者發這麼大脾氣?一般我是給四到五次機會,才開始說她。

真的脾氣來了,當然也會罵兩句。可是太生氣就一定要走開,很容易口無遮攔。走開前告訴孩子,你要走開冷靜一下。

冷靜了就回來說。說完一定要告訴孩子,你愛他。一定要!不管錯不錯,錯了多少次,都愛他!

其實每次說教,最好說明白為什麼?要非常仔細的說明白。然後,最好別說懲罰,錯了就教育,沒必要到懲罰的想法,也不要跟孩子說,你要懲罰她。

這個我一直覺得是一種成年人的權威報復補償心態。生氣了,心裡想想就好了,別真的做。

最後,不能打孩子!千萬別動手!

2樓:Vanessa

既然題主問到了「有效」,想必想要孩子一次就長記性,以後不再犯同樣的錯誤。

但我想說的是:

無論是家長還是老師,都可以想一想這個問題:懲罰的目的是什麼?

孩子做錯事的原因有很多,但還要請大人想一想:什麼是錯事?

第一,如果孩子為了引起你的關注,想要更多的愛從而選擇了一些不恰當的行為,比如灑水、弄壞東西,這是錯事麼?

當然,有可能是因為平時給孩子的關注太多,但沒能一直堅持給孩子同樣的關注。想來,這應該是大人的不是。

第二,如果大人在不經意間傷害了孩子而不自知,孩子有可能會報復。而孩子的報復有可能讓兩個人都收到了傷害。

第三,如果大人包辦了孩子的所有事務,孩子無事可做。孩子會以為「我不夠好」「我很沒用」。於是開始自暴自棄,更加什麼都不做。

以上情況,相信聰明的大人都會知道,這不是孩子的「錯」。至少,不能把責任全部都推給孩子。

我們再來說懲罰。懲罰到底是什麼?真的好用嗎?其實不然,懲罰會招致孩子產生很多負面情緒,對於成長和事情的解決並無長遠益處。

Vanessa:獎勵和懲罰,到底怎麼選

所以,建議題主就事論事,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上三圖來自《3~6歲孩子的正面管教》。

先理解孩子,讓孩子感覺到歸屬和愛,再心平氣和地跟孩子一起解決問題,幫助他面對困難,戰勝挫折,從錯誤中成長,方是解決之道。

@知乎親子

3樓:

孩子們的絕大部分錯誤不需要任何形式的懲罰和教訓,和善地諒解、耐心地開導和默默地自責是預防孩子們繼續做錯事的最有效方法。

至於孩子們個別難以容忍的過錯(特別是有心之過),難道父母從沒有想過那只是之前家庭教育缺失的結果嗎?該懲罰的,難道不首先應該是已經失職的父母嗎?而無心之過的檢討物件就不僅是父母,而且還包括孩子生活學習的周邊環境。

可惜這不是我們的文化傳統。

請問這樣的深受傳統習俗禁錮沒有基本學習能力的成年人,如果果真是被吐槽做錯事孩子的父母,難道我們不應該第一感覺是孩子們太可憐了,攤上這樣的原生家庭!?

所有「熊孩子」背後都有一群熊大人。

前乙個熊未必真熊,後乙個熊卻熊得還很得意。

什麼時候孩子們身邊的大人少犯錯誤了(不犯錯誤的可能性為零),孩子們或許就有希望了。

那些總是盯著孩子,整天搜尋孩子過錯的父母,能聽進去看得下去嗎?

請寫下你的答案。

善良的人總覺得拒絕別人就是做錯了事?

握手。容我講乙個今天剛發生的故事。同事休假回來,帶了很多土特產,其中有一種叫兔頭的東西,只有十個,她覺得不夠分,於是在小群裡說,加班有福利。我和另外一同事下班都約了人,不能遲到,也不想加班。我不是吃貨,也不覺得特產有多吸引我。我只是覺得她特意要留給我們,4個人走了兩個,真不好意思。她在群裡讓我們吃完...

護理實習生做錯了事情怎麼辦?

南沐 你是實習,本來就是會犯錯,啥錯都不犯,你還實什麼習。實習就是將理論知識運用臨床的時候,這過程中肯定會犯錯啊!那些帶教老師也會理解的 想當閒魚的鹹魚 只要不是不可彌補的錯誤,就不要害怕,實習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些小錯誤,做錯了不要想著逃避,第一時間向老師和護長匯報,積極努力去解決問題。事情過後要吸取...

明明自己做錯了事,為何被責怪時還是會生氣?

指責意味著 錯了 不好 需要改變 改變意味著自我原有組成的動盪,自我組成包括你的身體 財產 三觀等。人類對自身心理完整性的保護和對自身身體完整性的保護是一樣的 當身體可能解體時,人類會激發防禦,同樣的,自身認同受到衝擊時,也會激發對應的心理防禦。無論面對外人的指責還是自我指責,心理都會從過去的經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