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關於 魯迅文章退出義務教育階段語文教材 的討論?

時間 2021-05-31 16:11:08

1樓:

上個世紀,人種論曾風行全球。希特拉的人種論,對人種進行科學研究後汙衊某些人種是低劣的,產生了二戰和人種滅絕的災難。因此上個世紀最後幾十年,聯合國禁止人種論。

不僅是攻擊別的人種不可以,說自己國家的人種愚昧,吃人,也不可以。

2樓:呂賢迪

魯迅的文章的確不怎麼好懂,但是教材書上的文章經過老師講解還是可以的,也許小學的時候你無法理解,但到了初中,高中,大學,逐漸步入社會,你會發現魯迅所描述的社會現象依舊在上演,周圍依舊有很多看客,中國人有時候還是麻木不仁,你就會感到社會的殘酷和魯迅那種無奈,那種想拯救國家國民的那種心情。

我覺得他的文章最多退出小學,初中生已經逐漸了解社會,需要去讀魯迅的文章。

3樓:Codaring

說乙個上課的時候的學生答案。

初一上課上《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我和他們詳細地介紹了魯迅,順帶扯了扯很多人反映魯迅文章看不懂,支援魯迅退出課本blabla

一學生回答:那要老師有何用?

肅然起敬

4樓:

看到這個題目,不知道為什麼第一感覺竟是十分的難過。

以前小時候確實很討厭魯迅先生,文字尖銳,咬文嚼字要考試還不能背錯。可是隨著人漸漸長大,想起來了他棄醫從文。為什麼他當初要這樣子呢?

被成為「民族魂」不是沒有理由的。乙個民族的屈辱和民族的黑暗歷史,總要有人記住的。現實最可怕的莫過於重蹈覆轍。

課本當然要追求學生能懂,追求更高的文學藝術。但在我眼裡,魯迅先生的作品雖然帶有一些不完美,他的立場太明確堅定,所以才需要更用心去理解真義不是嗎?有的不完美,才是完美。

5樓:

我怎麼覺得,知乎上說「魯迅如果真的退出中學語文課本」是好事兒的人是對語文老師的厭惡呢?

中學生看不明白魯迅的文章很正常呀,當時學的文言文有更看不懂吧

談談在我中學期間的印象當中有深刻印象的魯迅的文章吧(這些都是中學時期的小小財富哇,想當初接觸的事物有多狹窄,中學語文課本簡直類似文化啟蒙的開端一樣,沒有當時的語文課本也不會培養出現在我的閱讀習慣)

1,《風箏》這篇文章我看到了小孩的一種「自私」,現在想想,老是感覺和《追風箏的人》有類似的感覺

2,《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大概是我影響最深刻的一篇吧,對百草園無比神往哇

3,《社戲》看到另外的一種歡樂,總是開心的。

4,《少年閏土》你還記得站在月亮下的閏土嗎?

5,《藤野先生》《阿長與《山海經》都是寫人物的,似乎能看到魯迅一顆善良的心,儘管帶著一絲惆悵

6,《孔乙己》我對怪味花生和紹興比較感興趣

6樓:席子醬

中學時代叛逆,語文書最煩魯迅,那時候喜歡林語堂

長大以後回憶,先生真乃神人也,對中中國人中國社會的洞察太深刻了,描寫太真實了

7樓:

一直覺得,人教社出的語文閱讀材料不錯。

乙個人從小學起就應該多多訓練自己的閱讀能力,可從我當年上學情況看,閱讀教材幾乎是沒人看的,甚至很多學校在語文教材以外並不配備閱讀教材,同向對比發達國家,我們落後了。

8樓:為夢而生

好事兒,海明威這樣的左翼分子(偽)鬥士也不是公尺國的中學「語文」課的內容,在沒有形成明確的三觀前,還是莎士比亞和狄更斯這樣無關左右更普世更歌頌真善美的作家的作品更適合啟蒙。

話說回來,我覺得三國和毛選更應該滾出中小學語文教學。

空下來的位置,就增加上老舍阿城汪曾祺,還有莎翁,最好還有托爾金和普希金。

如何看待魯迅的文章被課本漸漸移除?

紫不染 挺可惜的,不要低估中小學生的理解能力。我學的當時就覺得先生針砭時弊的力度力透紙背,憂國憂民的情懷讓人熱淚盈眶。但是因為當時白話文剛產生不久的緣故,先生的語言用今天的眼光看還是有點晦澀難懂的。如果不是強制要求學習,我可能難以啃下來。感謝課本收錄先生的文章,否則年幼的我對 作家 兩個字的印象還停...

如何看待這篇關於早餐的文章?

蕨類植物 突然記起大二的時候,青蔥歲月的我,在圖書館五樓的某個偏僻的角落,發現了一本塵封已久的舊書,乙個日本人寫的。全書兩百多頁,從各個方面,仔細,科學,無可辯駁 地論證了不吃早餐的種種好處,甚至還專門在山野找了乙個村的人做實驗,實驗結果就是,在兩個月不吃早餐後,全村絕大部分人都反映自己身心通透,神...

如何看待觀點 魯迅的文章是因為多有語法錯誤給人思考空間才鑄就現在的成就 ?

Yad 我乙個江浙的人告訴你,負責任地告訴你,魯迅的文章沒有語法錯誤。魯迅是紹興人,不免受到自己方言的影響,而且他們那個時代的習慣用語和語法和句讀和我們現在是有很大差別的,多看看老電影就知道了。反正我看魯迅的文章賊順暢,絲毫沒覺得語法上有什麼問題 陸香fm 老規矩,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魯迅哪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