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梁實秋晚年的那段忘年戀?忘年戀是建立在怎樣的乙個基礎之上?

時間 2021-05-31 14:07:12

1樓:

我才看完他的槐園記夢,結果就搜到了梁實秋和乙個小很多年的人二婚,我替季淑不值!我感覺他悼念妻子那文裡面,他妻子為他付出好多,感覺他就是乙個只會在嘴上或者文裡插一些語句說著多愛多愛妻子,而實際行動上不見得有多幫他妻子。她妻子就是那種默默付出,特別善良和堅韌的人,我很佩服。

不過兩人相扶相持近五十載,說明他們都感情是真的挺深厚的,梁在美國聽到季淑說家裡逼婚就回國提親我覺得這裡挺男人的。唉~搞不懂這麼大年紀了,把忠貞置於何處。還說想在夢裡看見妻子,不知道他妻子看見他新婚燕爾是什麼感受。

還說要比季淑後去,因為後留在世上的人會更痛苦,結果,找了別的女人。不明白真的不明白!可能有點偏激。

2樓:魚子醬

剛讀完槐園夢憶。

我覺得,以季淑的性格,她會贊同梁之再婚。

梁大概也知道這一點。

感慨一下,季淑真是奇女子!

喝花酒、遇盜賊、臨變故、熊爬樓,反應都非一般人可比。

相比之下,梁反而有些娘了。

3樓:夏老師不會開車

看了以上其他的回答,說得都很漂亮。我說話比較露,覺得就是梁見了韓開始思春了,不是因為韓多有才華,而是長得漂亮。雖然當時已經四十二歲了,但也當得上徐娘半老,風韻猶存。

還有這張,說嬌豔也不為過吧。食色性也,不能普通人沉迷於色相就是下流,文人雅士就是風流浪漫。

人都是吃飯活著的,需求和慾望大家都有,說得再天花亂墜也還是那些事兒。

4樓:

強答乙個吧。

我覺得,梁先生之所以會這麼快的再次結婚,是為了給自己乙個活下去的動力。因為悲傷中的人,就如同他自己所說的「如同被雷擊掉半邊的樹。」是必然會很快凋零的。

根據回憶,梁實秋先生在去世前還是有著很頑強的生存意志的,雖然重病,但是他在意識到自己可能不行的時候,說的話是「我要氧氣。」

我覺得這兩者並不衝突。梁先生和程女士互相支撐著走過了大半個人生,說沒有情感薄是不太可能的。但是我覺得,梁先生從內心就認為,「只有活下去,情感才會有意義」。

現在很多的故事,都宣揚「沒有你,我不能獨活。」但是呢,我覺得好好活下去,才能把思念保持更久。

5樓:在路上

看完《雅舍憶舊》,槐園夢憶很感人,覺得愛情不過如此了,覺得程即淑是難得的好女子,我若是男人,得妻如此,夫復何求!如此情深意重,又怎會在如此短的時間愛上別人。感情這種東西非當事人外人恐怕是難以理解的吧,也許是一種寄託呢。

6樓:Sigma

1、梁實秋是個浪漫的人。他是搞文學批評的,主要是英國文學,受歐洲浪漫人文的薰陶渲染挺深,這種亡妻後的忘年戀愛在西歐倫理來說不算事,歐洲文學史上那些聲名鼎隆的大家高手在感情方面大多沒什麼虔敬保守的。

2、梁實秋是個現實的人。一篇《槐園夢憶》,寫得深沉真摯,把與亡妻數十年的悲歡離合梳清潤明,無論是不是有點矯情,好歹讓一段經歷與感情有了個歸宿、安穩之處,客觀上也減輕了情感的負擔。

3、梁實秋是個積極的人。他的英國文學史、雅舍小品以及年輕時的文藝批評,都表現了很積極很道德的人生觀和人文觀,他並不欣賞自私的拜倫式浪漫主義,但同時不會像魯迅那樣一輩子尖刻地盯著人性的缺點看。

7樓:織錦回文

這也是我所不能理解的。

梁實秋第二次婚姻距他的結髮妻子不幸離世不過一年。

梁實秋雖與程季淑是包辦婚姻,但難能可貴的是二人志趣相投,婚後生活幸福美滿。

相傳,梁實秋家裡的牆壁經過一番大改動,原因是他想在看書寫作勞累時一抬頭就能看到夫人的倩影。

如此畫面想來甚是美好,難得七尺男兒有此瑰麗細膩的心思,溫存雋永,情根深種,折煞旁人。

人人都以為這樣就是一輩子,柴公尺油鹽,琴棋書畫,我品一盞你新烹的茶,你替我挽起耳邊垂下的發,一室暖香,話些家長里短,時光徐徐。

現實終歸不盡如人意。季淑先行。餘生啊,直教人如何…

當然,不能說梁實秋無情無義,畢竟共枕幾載,相互扶持,深情有目共睹。悲痛之下《槐園夢憶》字字啼血,一筆一劃莫不是對亡人的殷切呼喚。

然而一年後,光景卻換了一番。梁實秋與韓菁清一見鐘情,拋卻世俗,可謂勇氣可嘉,然在我看來,他一併拋棄了對愛情的忠貞,拋棄了對天對地對萬物的承諾。

只一年時間就可以讓你淡化悲傷,將從前賦予一人心賦予他人可;只一眼之緣就可以讓你墜入愛河,哪管舊人屍骨未寒獨自於黃泉信守約定。

這是我無法理解的,我甚至覺得言語相悖無法自圓其說,也讓我對愛情一世長安的幻想再次被打破。

情之一字,真真難覓。

8樓:佩奧洛德

有人因為梁再婚的事質疑他的人品,這和林清玄,楊振林的情況有點像,但又不同。

首先,梁和原配夫人程季淑的感情深厚是毋庸置疑的,梁留美三年,從北京到青島上海,翻譯莎翁劇本,都少不了程的陪伴、支援。他們在大學時代相識,雖說是舊式的包辦婚姻,但是他們經歷過戀愛(詳見梁那時作的一些情詩,還有他們兩人的書信),有共同語言,相互之間有好感,二人之間的愛情可用「相濡以沫」來形容,婚後攜手到老,直至西雅圖的意外發生。

程逝去之後,梁寫下了悼念亡妻的名篇《槐園夢憶》。後來到台灣談出版問題時,因《遠東英漢大辭典》與韓相識,兩人迅速墜入愛河。 梁當時是文學大師,韓是明星,他們都是有一定影響力的公眾人物,二人的忘年交,難免引來議論。

梁的學生、朋友甚至組成「護師團」,阻止梁與韓的交往。最終,愛情還是戰勝了所有質疑與批評,梁頂住壓力與韓成婚。梁晚期的散文曾提到過「菁清」,可見二人的感情和諧還有韓的賢惠。

最終韓陪伴梁走過來他生命最後的十三年。

梁一生有兩段愛情,一段是相濡以沫的結髮夫妻,一段是驚世駭俗的忘年之交。僅因為他的黃昏戀就該否定他的人品,否定他與原配夫人的感情嗎?難道他真需要為了亡妻、為了聲譽而孤獨晚年嗎?

拋開政治不談,梁絕對是上個世紀的華語文壇大師。他的感情生活,外人不該多談。

愛與年齡無關,與經歷無關,更不能由此否定他的人品。

「此情無關風與月。」愛了就是愛了,無需原因,無關人品。

如何看待忘年戀?

不支援,除非雙方都是有權有勢,不然未來怎麼辦,像照顧爸媽一樣照顧另一半嗎?而且不同時代的人都被刻上了不同的烙印,隨著年紀增大,這些烙印轉化成巨大的分歧之後能被妥善解決嗎?當然如果只是短期追求刺激另當別論 正在加油的小朋友 成年人之間,或者是說,心智成熟的人之間,愛是沒有界線的,無論年齡,無論性別,無...

如何看待陶淵明早期做官辭官,而晚年又後悔的行為?

楊樂樂 這句詩並沒證明陶淵明後悔了,其實他一直想做官的。不過現實和理想差距太大,陶淵明做官是為了儒家理想,而不是五斗公尺現實!劃重點啊!陶淵明的選擇影響了一大批後世文人,最著名的就有白樂天和蘇東坡,你能說他們不想做官嗎?你能說他們做不好官嗎?可終其一生,他們的人生理想都實現了嗎?在後世文人遭遇失意的...

如何看待大學的師生戀?

肉丸子 不支援,但也不歧視。不支援是因為這段戀情的起始說不清道不明。對我來說,師長如同尊敬的長輩,無法生出愛戀的情緒。在如今這種傳統的教育模式下,我覺得大部分師生的關係並不平等,說白了就是你的很多事情,老師說了算,甚至影響今後你的發展。而愛情的前提是平等。如果兩人在一起,這兩段關係都是存在的,如何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