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中式英語之鑑》裡的部分見解與教材裡的翻譯理論相悖?

時間 2021-05-30 21:02:44

1樓:snow1215

剛剛開始看這本,有個猜想,原因可能是,英語在國內是一種選拔考試,不是日常主要交流工具,都真簡明英語了,考研英語難度不得大降低。類似一種人工選擇。一切都是衝著考試去的。

所以只有各種長難句的書才有銷路咯。於是,到現在,我們以為英語就應該長難句TT

2樓:

因為英語名詞用的多,所以翻譯新手就老想套名詞,結果讓平卡姆大媽反向吐槽了。

更新--看原題目就知道題主真的是很新很新的新手了

3樓:點點滴滴

《中式英語之鑑》這本書正好看過,本身也學過一些翻譯理論,這兩種說法是在不同的層面來講的。

英語乙個句子(從句)中一般只有乙個動詞,漢語一句話則可以有多個動詞。整體而言,漢語中的動詞要比英語的動詞豐富很多,想想take這個詞可以對應多少中文的動詞。故中文的文章裡面動詞比較多。

英語重動詞而避名詞,舉個例子。「實現我的目標」 有兩種說法,to realize my goal, the realization of my goal 在英語的行文中,I will do everything I can to realize my goal/ for the realization of my goal. 雖然兩種語法上都正確,但鼓勵第一種說法,因為更自然,句子更有活力。

為什麼《中式英語之鑑》出版時間久 受眾廣 影響大,「中式英語」至今仍屢見不鮮呢?

自由譯者小幫 首先,受眾可能沒有你想象的那麼廣。我自己直到研究生畢業都沒有聽說過這本書,只是在進入翻譯領域才知道這本書 也許我孤陋寡聞吧 即使假設全國英語專業的學生都讀過這本書,其實所佔的比例仍然很低。況且它是用英文寫的,雖然本身閱讀難度不大,但是肯定不如中文讀起來簡單。其次,即使是認真讀了的,真正...

明明有白起這個前車之鑑了。為何韓信還是死得這麼慘

戰國霸王 韓信不一定認識白起,戰國策 是西漢劉向等人編訂的,史記 是西漢司馬遷撰寫的,韓信以前飯都吃不起,讀書不存在的。白起可以說功高震主,韓信是功高作死。劉邦打敗項羽後,要消滅七個異姓王,韓信是楚王,這個王怎麼來的,他自己跟劉邦要的,這算不算是找死。垓下之戰後,劉邦立馬就去奪韓信的兵權,過了一年有...

如何避免中式英語的句子?

念念的小跟班 一 聽後模仿 訓練孩子的語感,聽英語是最直接的學習方式之一,父母可以帶領孩子看英語電影,聽英語歌曲。然後要模仿其中的語句,模仿得越象越好,語句越長越好。注意模仿得象是關鍵。哪怕只有乙個詞,也要做到語音純正 語調正確 語氣精準,總之,最好是一模一樣,連音質 調值都一樣才好。然後再考慮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