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語中名詞變格法 declension 和動詞變位法 conjugation 是怎麼出現的?

時間 2021-05-30 11:00:53

1樓:duo Xu

古羅馬人是肯定沒有這樣分類的,後來的學者為了幫助我們學習而發明的,就跟標點符號長音短音一樣。但如果你要問,一開始發明印歐語的那個人或那些人有沒有刻意去分,那就不可能有人知道了。至少在5個變格和5個變位之外是有很多例外的,好比vīs。

2樓:「已登出」

這得問印歐語的變格變位怎麼來的。絕對是個巨坑!

據些人的研究,變格最初是為了區別動作指向。因為印歐語是屈折語,性、數、格是一起變的,不可割裂看待。最初時印歐語是作格-通格語言,對於動態動詞,有明確的動作發出者、動作接受者的區別,也有感受和非感受的區別。

因此要區分有生名詞(有生命、會活動的)和無生名詞,因為無生命的東西無感受。所以,有生名詞就有了作格,也就是動作發出者。而印歐語最初作格就用屬格表示的,因為他們認為誰發出的動作,這個動作就屬於誰。

但是後來發展過程中,印歐語變成了主格賓格語言,作格在一部分語言中陰差陽錯變成了賓格。

時至今日,俄語中還能見到些影子。某些陽性名詞,如果是有生,賓格同屬格;如果是無生,賓格同主格。另外,德語中某些情況下,屬格作賓語。

學俄語、德語的小夥伴們,我說得對嗎?

哦忘了說,印歐語的有生名詞,後來演變成陽性,無生名詞演變成中性。

先說這麼多,拋磚引玉吧。變位又是個巨坑,但我所知不多,等達人解惑吧。

3樓:Reinhard

注意:下面言論帶有主觀推測,可能有錯誤。。。

古代就分好了。(動詞名詞都應該是六個。動詞有第一二三人稱單複數;名稱還有呼格,只是因為形式常常與主格一致而被忽略)

很多語法概念早在古代就有了,著名的梵語語法家波爾尼(Pāini,通譯波你尼)就生活在西元前4世紀。拉丁語語法概念的出現稍晚些,大概要到羅馬文明和希臘文明接觸之後。

希臘人的政治生活使得他們重視演講,對詩歌的熱愛使得他們重視寫作,這兩者都要求語法。

在希臘-羅馬文化中,「語法家(grammarian)」就是教師的一種,負責傳統教育的第二階段(第一階段是字母等基礎知識,第三階段是修辭學)。貌似還負責教導詩人。。。到了約西元前1世紀,語法家色雷斯的狄俄尼索斯定義的「語法」概念就要寬泛多了,從「語言的一般使用方法」上公升到了文學高度,這時的語法家有點語文學者(philologist)的味道。

我相信那之前就應該有「變位、變格」類似的概念了。

由於學識有限、資料不足,我無法考證變格變位概念具體形成的時間,但我相信中世紀已經定型了。普利西安(Priscianus Caesariensis)在六世紀左右的著作《語法原理》(Institutiones Grammaticae)裡面應該就有這兩個概念。

Coniugatio,意思是「join together」,意思是把詞幹和語尾結合起來。

Declenatio,意思是lean away from,據《Wheelock's Latin》Lesson2所說,古代語法家的思想是:名詞的所有形式都偏離主格又來自主格,故名。

俄語和拉丁語因為名詞變格原因,是不是語序可以想怎麼說就怎麼說

卡洛斯 不是,都有常用語序,常用語序是修辭中性的,採用不同於常用語序的情況,通常有語用和修辭的目的,比如強調些什麼,或者為了押韻的需要 Common Practice 從理論上講,拉丁語的語序不太可能做到完全自由,因為有一些名詞的主賓格是同形的,如果語序完全自由,則勢必會引發歧義。實際上,在拉丁語各...

為什麼拉丁語的A變格和O變格會如此相像?

周家華 拉丁語的a變格和o變格基本上就是同一套格詞尾加在不同的詞幹上。PIE裡已經很像了 只選取拉丁語有的六個格。灰底表示未被取代的形式。這兩套變格法後來配成了一對,它們又對對方進行了許多影響。具體而言 stem Gen.Sg.ae就是 加上o stem的 stem Abl.Sg.跟著o stem變...

古典拉丁語中的長音演變成了現代羅曼語的什麼?

ICARUS 我最喜歡回答抄書問題了!1 長音在重音時 撒丁語 所有僅母音丟失長短,i,e,a,o,u 西西里語 較高的母音融合,i u,a 巴爾幹羅曼語支 i,e,a,o,u 義大利系統 sistema italico,適用於半島及羅馬帝國西部 長音情況和薩丁語相同,短音有融合的情況,既然只問長音...